喊着“今年春节没有红包大战”的微信终于出手了。
1月23日,更新完微信6.5.4版本的小伙伴们突然发现,微信“面对面红包”功能已经默默上线。打开微信—我—钱包,用户即可选择面对面红包,设置红包个数和金额,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其他人使用微信面对面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到红包。当发红包的时候设置为多人红包时,领取金额则随机分配,就像群红包中的拼手气红包。
QQ早已布局面对面红包
如果你足够敏锐,很快便会察觉“面对面红包”不是微信单挑支付宝,而是腾讯为阻击支付宝集五福和AR红包使出的“两面夹击”,这几天在红包大战中和支付宝频频交手的腾讯老将QQ,早已上线了“面对面红包”功能。
1月20日,小伙伴们打开手机QQ就随时可以面对面地给亲戚好友派发红包,就算对方不是QQ好友也可以扫码收红包,同属腾讯旗下的微信的做法只能算是跟QQ一脉相承。
手机QQ的面对面红包既可以在右上方的万能菜单“+”按钮点击打开,也可以在头像—QQ钱包—QQ红包里选择,两种方式适应不同操作习惯的用户,相比微信只能在钱包中打开,减少了打开层级,大大方便了用户。值得称道的是,QQ面对面红包还可以添加祝福语,这是微信所没有的功能,领取人在扫描二维码时,将会收到个性化的祝福语,让面对面红包不那么像一次“转账”,非但不枯燥,还充满了人情味。
值得关注的是,QQ推出面对面红包的初衷灵感竟然源自于腾讯的“开工利是”。根据QQ掌门人殷宇介绍,QQ之所以会推出面对面红包,原因是“每年春节后开工时,腾讯员工都有在腾讯大厦排队,给马化腾等总办领导拜年领取红包的文化。在员工中间,结婚的要向没结婚的派发"利是"。所以QQ团队设想,如果用手机不加好友就可以快速发红包,会是一个很方便的体验。”
为何QQ刷爆朋友圈
腾讯先后推出两款类似的“面对面红包”,确实出人意料。但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今天微信面对面红包的上线,却让QQ的面对面红包在朋友圈刷屏了。
这是为什么?个人分析又两个原因:
第一,大体上看,无论微信还是QQ,“面对面红包”都是以C2C的形式派发和收取,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收发红包。但从用户体验和功能上来看,二者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而且经本人亲测,QQ的“面对面红包”有明显优势,也更好玩!
就二维码的时效来看,微信“面对面红包”二维码的有效期仅为1分钟,也就是说,如果对方1分钟之内没有扫描你的红包二维码,这个红包就失效了;而QQ的红包二维码是不会过期的,即使对方很久之后才扫描,红包依然有效。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微信面对面红包无法在朋友圈刷屏。
(微信面对面红包)
第二,相比微信的面对面红包,QQ的功能设计更加年轻化。微信“面对面红包”一次只能发一个;而QQ则可以同时发多个,用户左右滑动页面可实现红包二维码的转换,便于向不同好友发出相对应的红包。
此外,QQ“面对面红包”还可以添加祝福语,增添节日气氛,同时还可以截图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比如微信朋友圈),既解决了线下红包社交的场景需求,又保留了社交媒体上快速分享的优势,这也是微信红包所不具有的。
(QQ面对面红包)
面对面红包是嘲讽支付宝?
玩法大同小异,为什么同属腾讯的QQ和微信要先后推出“面对面红包”?
这就要从红包大战开始说起。尽管前几天QQ天降红包和支付宝集五福大战的三百回合,2.5亿VS 2亿在春节前吸引了不少用户眼球。但这毕竟是一个运营活动,跟常态的产品功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之前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是在填去年敬业福留下的坑,重新讨好被得罪的年轻用户。虽然说是不做社交,但里面各种什么“顺手牵羊”,都是此地无银300两,都是为了做社交。
QQ和微信的“两面夹击”其实就是明摆着笑话支付宝没有社交关系链。不同于春节红包活动,面对面红包就是一个C2C性质的产品功能,它需要有足够多的社交关系链。而这就是为什么微信和QQ可以做面对面,而支付宝不能做的。这简直就是赤果果的嘲讽!!!
除此之外,腾讯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凭借面对面侵占线下支付。
传统的发红包场景中,用户给身边的人发红包往往需要做一些提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购买红包袋、取现、换零并进行封装。相比这种传统纸质红包,“面对面红包”功能能够大大地节省用户的时间,更方便、环保,也极具趣味性。此种场景,和不带零钱用支付宝付款的日常消费习惯何其相似。
让用户逐渐习惯线下发领红包,缓慢培养用户线下扫码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适用场景在春节可以是发红包,在日常可以使购物、娱乐、教育……从用户端入手抢占支付宝的线下市场,看似“克制”的面对面红包,其实才是腾讯的真正杀手锏。
现在看来,前有QQ天降红包的春节活动把支付宝打了屁股尿流,现在又有腾讯双平台推“面对面红包”给予支付宝致命一击。社交受阻、支付被腾讯入侵,恐怕现在的支付宝,不太好受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