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称之为“VR元年”,硬件、内容、资本等全面开花,而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之战,也让AI走出象牙塔行进在商业化的路上。
在第一台计算机诞生70年后,人类在科技领域正在迎来又一个高潮。很多几经沉浮的技术找到了在商业上落地的可能性,政策、资本、市场等也对这些新技术给予了从未有过的包容性。在风口不断的互联网时代,类如VR、AI这类前沿的科技概念正在制造新的创业风口。
从AI和VR,看科技领域爆发的时间点
无论是VR还是AI,似乎在突然之间就成了引爆点,却又非新出炉的概念,至少在此之前就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讨论与探索。凑巧的是,雷·库兹韦尔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机器之心》一书中预测了诸多科技爆发的时间,且基本接近于今天VR和AI的发展状态。
艾伦·图灵在1950年出版的《计算机与智能》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图灵测试,即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有了这个“灯塔”,人工智能在上世纪50年代便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计算机被用来解决代数应用题、证明几何定理、学习和使用英语,但到了70年代,人工智能却被视为“骗子”,当初设定的很多目标并未如约实现。
人工智能的第二次大发展出现在80年代,并确定了“知识库+推理机”的方法论,随后又跌入低谷。如今的人工智能风潮起始于1993年左右,机器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AlphaGo 又在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占尽风头。与之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探索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创业者也开始延伸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在符号计算、模式识别、机器翻译、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但人工智能的曲折发展史却是在今天能够初步实现商业化的关键,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每一次高潮都有算法上的迭代和重新思考,就比如说在这次高潮中 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当然,云计算的诞生以及大数据的出现,对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任何科技的爆发都不是单维的。
同样的还有VR。自上世纪初开始,虚拟现实和平行世界的概念便出现在大量的科幻小说里,60年代的第一次高潮产生了VR设备的雏形,80年代的第二轮VR热使得VR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或许是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VR在上两次爆发中草草收场,但捕捉、重现、反馈、合成、感知等VR核心技术的积累恰恰为现状的第三次高潮奠定了基础。此外,光学元件的日渐精密,处理技术、显示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材料的发展,都是VR在2016年重新被誉之为“元年”的时代因素。
不难发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只是计算机,还有人们对诸多前沿科学的认知与思索,而VR和AI也绝非是漫长科技之路的独行者。
未来还有哪些领域将成为创业的风口?
这个时代从不缺少先知,除了前文提到的雷·库兹韦尔所提出的奇点理论,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贝尔定律、麦特卡尔夫定律、库伯定律等伟大的思考或猜想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画出了一条科技发展的坐标系,而在VR和AI之后,在不远的未来又有哪些领域将成为新的创业风口?
1、生物科技。20世纪和计算机技术同样令人兴奋而恐惧的还有生物科技,既有跨世纪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也有遭致非议的克隆技术,同时围绕生物科技的商业行为也在暗流涌动。
在2003年的时候,个人基因测试盒的成本在30亿美元左右,而到了2009年,基因组测序服务的收费已经不到5000美元,人类在生物科技方面的成就似乎并不亚于计算机科学。目前,硅谷已经出现了23 and Me、Illumina等数千家从事基因或生物医药的公司,国内也出现了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生物科技相关的企业。乐观来看,生物科技或将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
2、绿色技术。特斯拉成功掀起了汽车领域的电动车之风,尤其是各国政府的明确态度,新能源背后的绿色技术或将迎来真正的爆发点。
不过,回顾绿色技术的历史来看,和VR、AI的沉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2008年前后,围绕太阳能技术、生物燃料的创业蔚然成风,仅美国的风险资本在2008年就有40亿美元流向“绿色科技”的初创公司。但Solynard在2009年获得8.2亿风投后并未能在太阳能领域一路凯歌,反而是在2011年宣告破产,同样命运的还有国内前首富施正荣和他的尚德。
幸运的是,当全世界都在爆发大规模的污染事件,气候变暖困扰了人类几十年的情况下,绿色技术重新受到商业的青睐还会远吗?
3、冷聚变。顾名思义,冷聚变是指在常温环境下发生核聚变。
早在1989年,犹他大学的化学家斯坦利·庞斯和英国化学家马丁·弗莱施曼就声称“在试管中”观察到了冷核聚变。然而在此之后的20余年,冷聚变被主流科学压制的鸦雀无声,但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科学家在2009年美国化学学会年度会议上宣布,他们已经在实验室证实了冷聚变。
事实上,不管是《钢铁侠》中的方舟式反应堆,还是直接命名为《冷聚变》的电影,人类对这一技术的期待从未停止。原因很简单,一旦冷聚变技术能够走出实验室,便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全球所面临的能源问题。或许和AI的发展过程一样,五六十年后我们将真正看到冷聚变在商业领域的火爆。
4、神经科技。对于神经科技的认识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称之为与人工智能并行的科学,也有人视之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
前者给出的理由是,人类的大脑是上亿年进化的结果,而神经科技其实脑科学的重要一部分;后者则认为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模拟人的大脑并超越人类,神经科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桥梁。
不管怎样,创业者在神经科学领域可谓硕果累累,既有低成本的可编程机器人Baxter、被苹果收购的siri,也有来自以色列并最终被扎克伯格收购的Face.com。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神经科学或许是当下颠覆性创新最多的领域之一。
总的来说,国内的很多创业者仍处于偏模式轻技术的状态,大量廉价的VR眼镜涌入市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此劝告创业者切莫一味的为了顺从风口而创业,商业模式的创新难以构建起不可逾越的门槛。当我们惊叹于硅谷的一场场神话时,更应该看到那里的创业者对技术的痴迷,这值得国内的投资者和创业扶持机构深思。
文/Alter,微信公众号:spnews 本文仅供“劲霸·创富汇”《汇·观察》专栏刊出,除作者自己渠道发布外,任何形式的转载需获得“劲霸·创富汇”(ID:jinbacfh)的官方授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