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手机行业近几年的发展似乎恰如其分。
从“中华酷联”的巨头时代,到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全面兴起,再到存量换机时代新一轮的淘汰赛,短短几年时间内,国内手机市场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升级和演化,一些巨头厂商因错过某个风口而轰然倒塌,也有一些新兴厂商踩准了风口跻身巨头行列。而在手机市场频繁印证尼克松那句名言的背后,更多的是市场的淘汰和筛选,与其将其归因为所谓的“风口论”,或许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更容易读懂手机行业演变的轨迹。
物竞天择:巨头的轰然倒塌和常青树
诺基亚的落幕彻底打破了手机行业的神话,即便是乔布斯被粉丝奉上神坛,但iPhone的地位却始终难以企及当年处于顶峰的诺基亚。达尔文进化论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物竞天择,回看手机市场的起起伏伏,巨头和霸主的更迭和物竞天择不无关系。
按照一般的观点来看,诺基亚失势的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错失Android而选择了不被看好的WindowsPhone,直到诺基亚的手机部门被微软收购,时任诺基亚 CEO 约玛·奥利拉说出了那句让粉丝落泪的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不过,诺基亚的轰然倒塌并非单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究其根本还是企业基因已经难以适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变化。一方面,诺基亚未能将自家的MeeGo系统打造成下一个iOS,选择WindowsPhone不过是临死前握住的一根稻草。另一方面,诺基亚手机的工业设计风格并未与时俱进,虽然在产品识别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可这种差异化却成了劣势而非优势。对比来说,三星和苹果或许可以称为手机行业的“常青树”,至少在近几年的市场份额上仍是如此,尤其是苹果,乔布斯逝世后库克带领苹果迎来一个新高潮的原因之一就是接受变革,不管是手机尺寸的变化还是系统扁平化设计的改变皆是如此。
国内手机市场存在着同样的现象,尤其是智能手机时代,各家的产品在外观设计和系统风格上日渐趋同,国内手机市场也从红海杀到了血海。酷派、中兴等巨头们纷纷在销量上跌出前五,小米、vivo、OPPO等开始出现在新时期的销量排名上。同样,国内也出现了以华为为代表的“常青树”品牌,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当昔日的劲敌接连没落时,华为在产品销量、品牌价值、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这和华为的战略选择不无关系。
就拿华为终端旗下主打电商渠道的子品牌荣耀来说,在渠道上严重依赖运营商的时代,华为选择用荣耀试水新的互联网销售模式。更重要的是,荣耀并没有刻意去模仿小米,而是抛弃了多数互联网手机品牌在硬件设计、加工制造、甚至外观ID全部外包的做法,全部由自己团队完成。这大概是荣耀能够在后来跳出价格战泥潭实现以质取胜的原因所在。
在自然界中,越是庞大的物种,对生存环境的依赖越严重,对外界变化的应对方针也就越谨慎。手机行业亦是如此,不肯拥抱变革迅速做出市场反应的“巨头”迟早会迎来落幕的一天,但踩准了一个风口而迅速崛起的新品牌又该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呢?
适者生存:新品牌的崛起和落幕
对于诺基亚的衰落,新崛起的HTC是一颗催化剂,但HTC仅仅是制造了一场奇迹便开始了每况愈下的艰难生存。众所周知,HTC的失意和苹果发起的专利战有着必然关系,如果说手机厂商的物竞天择是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尽可能的让消费者买账。手机行业的产业链就像是一条竞争残酷的食物链,适者才能生存。
新品牌的崛起和落幕可以窥见手机市场优胜劣汰的演化,特别是在国内手机市场,这一点甚是明显。如果说安卓开源的风口、运营商补贴的风口、4G时代的风口、互联网渠道的风口等等还只是衡量一个企业战略决策成败的关键,能否察觉和适应环境的微妙变化则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一般来说,国产手机行业存在两个共性问题,一是手机厂商之间缺少真正差异化的核心技术竞争壁垒,比如iOS相比于Android的优越感,现成的解决方案和现成的代工厂与供应商,导致国内智能手机行业的入门门槛越来越低,与之对应的是生存门槛也越来越低。二是创新文化的匮乏,没有创新的后果必然是抄袭泛滥,都不愿在技术创新上付出成本,就很难形成差异化和竞争力。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厂商忙着用营销讲故事,“工匠精神”、“生态”等标签的流行大抵是因为这样。
于是乎,价格战越来越猛,同质化越发严重,那些依靠某个风口崛起的手机厂商在榨干了所有的盈利可能性之后,只好接受被淘汰的命运。而前文所说的”常青树“又是如何适者生存的呢?以华为荣耀为例,同样作为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并没有重复竞争对手的老路,而是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演化。举个例子来说,荣耀没有加入千元机性价比竞争的大潮,而是以质量衡量价值,最终实现了荣耀4C和4A两款产品销量千万的成绩。另外,荣耀没有局限于国内市场,在品牌诞生后不久便积极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在华为技术和专利优势的护航下,荣耀成功挤进了欧美等智能手机高度成熟的市场,在销量上也可圈可点。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一黄金法则在大自然中运行了几百万年。可以预测的是,如今国内手机市场迎来了存量换机的时代,那些死磕性价比的品牌终将被淘汰,而荣耀等掌握核心竞争优势的品牌则是这一轮残酷淘汰赛中的生还者。
利己主义: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在达尔文进化论中,除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另一个不得不提的现象就是利己主义。即所有物种的演化都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站在现在社会的角度来说,利己主义依然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基本规则,可手机厂商又该如何理解利己主义呢?
从很多国产手机品牌身上都能看到“低价取胜”的影子,或许在市场份额上实现了增长,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利润。诚然,就算是在今天,不少手机品牌依然有硬件堆砌的思想,这是最容易满足用户浅需求的,也是最节约成本的。后果就是沦为全球价值产业链的底端,利润只有1%到2%。而很多品牌选择这一模式的初衷恰是为了掠夺更多的利润,试图通过成本上的压榨来实现利润上的增长,之所以结果和期望适得其反,原因在于对利己主义的错误认识。在笔者看来,手机厂商理智对待利己主义的表现应该是创新、创新和创新。
可以这么说,国内在手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并不占优势,不仅是在工艺水准和美学设计上,还体现在算法和技术积累上。记得荣耀总裁赵明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创新是荣耀的生命,而从荣耀对产品创新的认识来看,在市场布局的全球化的同时,他们也实现了研发上的全球化。比如说在意大利设立美学和工业设计中心,在俄罗斯进行核心数学算法研究,并在美国设立了芯片设计所等等。使得荣耀取得了很多全球首创的技术,如可以媲美单反相机的平行仿生双摄像头技术。当然,国内鼓吹创新的手机厂商绝不止一家,却多是噱头大于本质,最明显的就是在海外战略上深受专利难题的限制,不得不一窝蜂地涌向专利意识不强的印度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进化论中的利己主义实际上是利己和利他的双重选项,从单个物种的角度来看,利己心理无可厚非,但从整个种群来说,利他才是正常进化的推手。手机厂商也一样,健康的利己主义应该是依靠产品创新实现更高的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2015年国内已经有不少手机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因为利润问题破产倒闭,手机厂商们是时候思考创新和利己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了。
总的来说,我们有理由看好华为、荣耀等国产手机的未来,但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的进化和淘汰还远未结束。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