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洋彼岸彭博社一则“滴滴优步合并”的传言刷爆了朋友圈,这则言之凿凿的小道消息一经爆出,就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传言一经传出,双方都很快进行了否认。滴滴方面表示:“我们并无类似计划,也不对市场留言做过多评论。”而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在微信朋友圈中表示,合并一事“纯属谣言,增长很快,我们很忙,无暇回复。”
至于滴滴会和优步为什么会合并的理由,在业界卡看来无外乎有三:其一,两家公司公司有不少共同投资者,有合并的基础存在。其二,持续很长时间的补贴大战,给两家公司的资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三,滴滴和优步合并后将彻底垄断中国出行市场,增加双方的想象空间。
上面的这些理由看上去逻辑都非常正确,再考虑到近年来市场第一和第二合并已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人选择相信了这个传闻。但如果深究,我们会发现滴滴和优步的合并更多的还是不靠谱。
一、不惧竞争,两家公司目前都不缺钱
如早前那些合并公司不同的是,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目前都不缺资金。双方在近三个月通过股权融资、债权、高息贷款分别拿了几十亿美金。
Uber目前融资额已经达到15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一批风投机构、对冲基金以及主权财富基金,有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广汽集团、中国人寿、百度、万科等等。7月8日,Uber通过高收益率杠杆融资11.5亿美元。
而滴滴则在今年5月获得苹果10亿美元投资后,融资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背后是阿里、腾讯、创业投资公司DST等国内一批资本力量。今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还花近6亿美元投资了滴滴出行。
按照易到CEO周航的说法,去年整个专车市场全年烧了200亿元人民币。但今年的补贴市场已经开始冷静,专车市场进入比拼效率阶段。滴滴、Uber刚融的现金储备足够再打一年,合并稀释股份的基础并不存在。
当然确实存在有投资人不想补贴站继续下去的可能性,尤其是双方共同的投资人,肯定不太乐意优步和滴滴双方继续撕个你死我活,因为看不到尽头的烧钱补贴大战,其实是烧着他们的钱。但由于目前滴滴和Uber股东较为分散,管理层具有较大话语权,双方是否会向资本市场妥协存在极大的变数。
二、优步是滴滴子集,合并意义不大
双方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合并成本非常高。目前两家公司都是几百亿美元的估值,滴滴拿债权融资,Uber拿贷款同样说明其股价高到很少人能接盘的节奏。对两家仍然处于亏损的企业,接盘吃下对方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假如真的合并,那么势必会交换股份。投资者早前提出“优步并入滴滴,而Uber成为滴滴小股东这一方案。”
现在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滴滴愿不愿意接受优步。我们知道Uber专注打车领域,在全球市场取得了绝对领先地位,并且延伸了一些基于出行的生活服务,例如UberEATS。目前滴滴虽然主要在中国市场,但滴滴想要做的是基于生活出行的全产业链。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殊途同归,都是围绕出行市场延展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本月曾表示,“优步计划到明年底在中国超过滴滴。我们认为这一目标无法实现。滴滴在用户中深入人心;它拥有稳固的市场份额优势,要归功于滴滴与本地的出租车服务合作,而优步只提供专车服务。滴滴还提供了其他交通出行选择。例如饮酒后的车主可以通过滴滴叫来代驾。”
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是,优步虽然是Uber的中国分公司,但从产品上看,优步和全球市场的Uber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优步在中国最重要的产品人民优步和滴滴出行的快车功能基本相似。优步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滴滴的子集,或者只能说是滴滴快车的竞争对手。这种合并,本身就不对等。
三、双方牵扯利益过多,谁都不肯认输
虽然滴滴和优步拥有不少共同投资人,这也被当成是两家公司可能合并的一个依据所在,但我们要明白的一件事是双方之间不同的投资人其实更多。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同时投第一、第二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像阿里巴巴和京东在电商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战,可谓是形同水火,但双方仍然有共同的投资人。
面对合并的传闻,滴滴战略负责人朱景士今日则明确表示,“今年4月10号滴滴第一次突破1000万单一天,而到目前日订单已突破1600万单,一个季度增长60%速度迅猛。同时,目前滴滴四百余个城市中已有近三百个盈利,很快将整体盈利。在几乎中国所有城市,滴滴都领先竞争对手,在出行行业中,滴滴一定会成为唯一胜出者。”
而今年6月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中国出席一论坛时,曾经明确表示,UBER和滴滴不会合并,并表态这场发生在两家中美互联网公司间的出行服务大战远未结束。
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6月28日的网易未来科技峰会表示,“本人3年前作为第一个进入Uber旧金山总部全球作战会议室的中国投资人,就曾建议TK投资滴滴5%的股份,把中国市场完全交给滴滴,可惜TK胃口太大!随着双方军备竞赛的进一步升级,牵扯的战略利益方越来越多,合并的可能性已经几乎没有.......双方的战略投资人越来越复杂,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我觉得要谈合并的可能性几乎已经没有了。”
四、合并其实是双输,直接扼杀彼此想象空间
表面上看,滴滴和优步的合并将会使中国出行市场诞生一个超级巨头,但如果我们深究两家公司的战略来看,合并无疑其实是双输。
先简单分析一下两家公司的业绩。今年1月,滴滴出行对外公布2015年全平台订单总量达到14.3亿,超越了Uber在去年圣诞节实现的累计10亿订单数。而Uber全球CEO特拉维斯 · 卡拉尼克7月19日则宣布Uber的总订单量实现20亿的新里程碑。再据朱景士公布滴滴最新数据推测,“今年4月10号滴滴第一次突破1000万单一天,而到目前日订单已突破1600万单”,滴滴出行截止7月的总订单量应该大致和Uber相当。
我们再看两家公司的估值对比,上个月,Uber在沙特阿拉伯获得了价值35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该基金对Uber公司估值达到625亿美元。而5月,苹果则向中国打车应用巨头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此时的滴滴出行的估值攀升至280亿美元。
这就造成了一种反常的现象,Uber和滴滴同样专注出行市场,但两者在体量上总体相当,甚至滴滴在总订单量上可能已经完成对Uber反超的情况下,滴滴的估值却不及Uber一半。我们可以分析这是因为两家公司模式、技术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更多的因素恐怕还是“Uber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
这也是为何滴滴在已经占据中国出行市场之后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原因所在。现在的滴滴一心想终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国际化之路。而事实上,在Uber和滴滴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滴滴还在美国投资了Uber本土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Uber印度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Olacabs、Uber东南亚的最大竞争对手Grab。
很明显,滴滴希望在全球出行市场与Uber一较高下,并且最终获得比Uber更高的估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滴滴很难接受和优步的合并,因为一旦合并,势必会达成某种妥协,减缓甚至停止海外扩张的步伐。
而对Uber来说,将优步与滴滴合并,也是一个并不明智的选择。Uber能获得不可思议的高估值很大程度上建议立在「唯一覆盖全球市场」。而一旦将优步卖给中国的竞争对手滴滴,这将意味着Uber那套在全球范围的扩张手段,在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没办法行之有效。当Uber在积极开拓美国之外的市场时,这样的消息传出,很可能会导致Uber全球估值出现恐慌性崩塌。
总结来说,滴滴和Uber之间的竞争,这绝不同于早前的58和赶集、携程和去哪儿、优酷和土豆,两者之间不仅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争斗,更是两种不同模式之间的争斗。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下,我想合并的可能性真的挺低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