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企业生态服务平台36氪宣布,获得招商局创新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为“招商局创投”)领投、其他产业投资人跟投的亿元量级战略投资。
不过,这也是36氪作为控股母公司的最后一轮融资。与此同时,36氪也亮出了自己的全部底牌,将分拆成媒体、氪空间、创投、金融四大业务及独立子公司,分别引入新的投资人,分别上市。
例如,11月初,36氪旗下的联合办公业务“氪空间”就拿到了2亿元的A+轮融资,由王思聪的普思投资和IDG共同完成。
36氪创始人兼CEO刘成城透露,分拆出来的四大业务中,媒体和氪空间已经实现持续盈利。“到明年12月底,媒体和氪空间肯定都够创业板的IPO标准了,它们一年的净利润都已经达到创业板(3000万元)的标准。”
“接下来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几匹马里面的一两匹先送上资本市场,让我们这个体系内能有一两个资本平台,后面我们能做更大的事情,这是我们接下来两三年内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
互联网行业的“华尔街日报”
2010年下半年,只有22岁、还在中科院读研究生的刘成城和几个朋友一起筹建了36氪网站。之所以起这么个怪怪的名字,是因为传说中氪星是超人的故乡,他认为能够创业的人都是具备超能力的人。
36氪一开始是家媒体,从最初翻译国外主流科技媒体的信息,逐渐转变为国内互联网的创业新项目的原创报道。在36氪诞生之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媒体专注于报道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因为这些企业实在太不引人关注了。
36氪媒体最独特的特点,就是对中早期创业公司的关注和报道。今年,36氪媒体一共报道了早期项目5000篇,平均每天接近15篇;其中有80%创业公司是首次被曝光,每月产生了15篇阅读超过10万+的 报道。
同样是在今年,36氪媒体初步实现了从关注早期项目、以快讯为主的一家创投媒体,到包含 报道在内、具有创投视角的全商业媒体的转型,已经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商业媒体。
今年7月,著名媒体人和投资人冯大刚加入36氪媒体并担任总裁,随后展开一系列的招兵买马,吸引了一大批资深媒体人加盟。在加入之前,冯大刚曾经担任过经纬创投投资经理、《第一财经周刊》助理总编辑。
刘成城表示,2017年,36氪媒体会在进一步提高报道质量和网站流量的基础上,将报道超过1万家早中期公司,覆盖国内90%创业公司的首次曝光,为创业公司带来的流量增量也将达到90%。
在谈到对媒体业务未来的愿景时,刘成城表示,正如有了华尔街就有《华尔街日报》,36氪媒体希望做成互联网行业的“华尔街日报”,有互联网就有36氪,做一个持续不断提供知识的资讯平台。
刘成城感到幸运的是,经过几年的摸索,36氪媒体找到了从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和资源做行业商业模式的办法。由此,36氪媒体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并不直接来自媒体本身的广告,而是为一些大客户提供服务。他透露,36氪媒体正在为支付宝做一些内容,也将带来不少收入。
以旧换新的商业地产
同样是在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36氪想到了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这门生意。早在2012年,36氪就在南京做了一个36氪孵化器,2013年又在苏州做了一个。2014年,他们将这个项目改名为“氪空间”。
从2015年开始,氪空间开始考虑盈利的问题,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开始找老旧物业改造成办公室和写字楼精品,然后提供给企业。
氪空间的团队每周都会在所在城市扫街,看看还有哪些老旧物业值得收购。刘成城透露,仅仅在北京望京地区,氪空间就已经储备了102个物业。例如,他们收购一些老旧的超市,原来的租金只有3-4元/平方米/天,然后以孵化器的名字对其进行装修和改造,新开窗户,打开空间,都做好了之后提供给企业,租金就能够涨到8元/平方米/天。与很多一直赔钱的孵化器不同,氪空间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却能够实现持续的盈利。
对于率先分拆出来的氪空间来说,2016年收获颇丰。氪空间在全国10个城市开设了28个社区,平均84%的高入驻率在国内联合办公行业几乎绝无仅有。
刘成城说,2017年氪空间将持续发力,巩固作为中国最大规模办公空间的地位。一方面是要创新业务模式,打破国内类似业态千人一面的现状,针对不同规模、发展阶段的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空间解决方案。
此外,氪空间也将继续扩大规模,明年一年将新增60个社区、共计4万个工位,具备接纳上千家新创业公司的能力。
创投版的“链家”
而在创投板块,这也是36氪延续创业初心的业务。刘成城表示,36氪将致力于帮助创业公司和投资人高效对接,让投融资更简单,“相当于一个创业投资版的‘链家’,只不过在这里匹配的是项目和投资者”。
今年,36氪推出了一个创业者与VC的沟通工具——“36氪创投助手”APP。自正式上线270天来,平均每周产生约谈4500次,七成项目获得顶级VC约谈,其中更有90%优选项目获得投资。平台上入驻的投资人超过了4000人,每个投资人平均约谈项目也有31个。
2017年,“36氪创投助手”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融资平台,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最好的融资对接服务。
此外,刘成城透露,利用平台的生态优势,36氪即将推出给投资机构使用的知识沉淀和流程管理的系统,也会推出自己的创投基金,深刻植根于中国创投的服务生态,专注于早期投资,帮助创业者和投资机构高效对接。
刘成城承认,在36氪的四驾马车当中,金融业务板块是目前做得最弱的。之前,36氪主要做一些股权众筹业务。
2017年,除了继续做股权众筹之外,36氪将与蚂蚁金服、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机构合作,开拓新的业务。此外,36氪还与几家影视公司一起,准备成立一家文娱投资基金,用来运作影视的收益权转让。
36氪金融的愿景和目标,是要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私募权益类交易平台,打造创业服务的交易闭环。
分拆与协同
既然媒体、氪空间、创投、金融四驾马车都是为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供服务,为什么还要把它们都分拆出来呢?刘成城表示,这是基于三点考虑:
第一,分拆之后能够找到最强战队,原来都放在一起,每个业务板块只能找副总,真正能力强的人才未必愿意过来。如今,每个业务板块都能够找总裁,像冯大刚等人才也就纷至沓来了。
第二,分拆之后每个业务板块都有独立的团队的期权池,都在20%左右,能够对每个团队进行定向激励,并且能够与业绩直接对应。
第三,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券商也给了36氪很多意见,需要理清楚公司的主营业务到底是什么,如果都放在一起,可能就没法说清楚了。
刘成城没有说出来的,其实还有规避风险的需求。2015年之前,36氪基本上只有媒体业务,当时就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2014年的时候,为了完成业务调整,36氪仅有的60多人的团队就有20多人离职,并有同等数量的员工入职。
当创业者需要打包服务的时候怎么办?在完成分拆之后,36氪在集团层面组建了一支创业者服务团队,开发了一个创业者服务的信息系统,同时还在外地建立了一个针对创业者的呼叫中心,然后免费提供给四大业务板块使用。
例如,创业者有媒体曝光需求的时候,这个系统就能够通过“投稿小助手”和“采访小助手”把需求分发给媒体业务板块;创业者有租赁办公场地需求,系统就有“空间小助手”;创业者有融资需求,系统还有“融资小助手”。最终,36氪希望通过一套机制和信息系统,来解决四驾马车的协同问题。
与“国家队”共舞
刘成城透露,这一轮投资36氪的并不只是招商局创投一家,还有两家国企旗下的投资机构,由于审批的问题,稍晚一些才会宣布。谈到为什么拿国企的投资,他坦言能为36氪带来更多的资源。
今年以来,国内的创业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一大批中概股从美国退市准备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以人民币计价的风险投资基金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使得创业投资从以美资为主导,转变成为中资主导。
在打造创业环境中,国企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已经创立了大量的创业基金,用来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创业。12月9日,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分别由航天科技、招商局集团、中国国新、国家开发银行所属的国开金融牵头,设立国协、国同、国创、国新4支引导基金,推动科技创新。
招商局集团就是国企在创新创业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过去一年里,招商局创投已完成了对10多家国内优秀的早期投资机构的FOF(母基金)投资,初步建立了招商局集团的外部创新生态圈。
此次战略投资完成后,招商局集团将与36氪进行全方位的 合作。其中,招商局集团旗下孵化器“厘米空间”有着庞大的物业资源,将与氪空间开展业务合作;招商局旗下的创投业务也能够利用36氪的创投平台,找到更多更好的项目;此外,在36氪发起成立的各种投资基金中,招商局可以通过有限合伙人(LP)的方式参与进来。更别说招商局旗下还有招商银行、招商证券等金融机构,也能够与36氪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
刘成城也表示,此次招商局集团这样的“国家队”战略入股,无论对于36氪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创新生态,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创业的“下半场”
作为创业生态环境的重要参与者,36氪深刻感受到了创业大潮的变化。如今,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已翻涌五年,创业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曾经“现象级”创业项目的商业逻辑在新的市场格局面前,已不再成立,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面临着生死抉择。
刘成城表示:“从2010年到2015年,这五年时间是移动互联网的 ‘上半场’,创业热度有赖于移动端流量红利的逐步释放;而未来的五年将会开启移动互联网的 ‘下半场’,市场会提出更为深层次的需求。”
五年前,中国拥有智能手机的用户不到2000万,一个几百万日活跃用户的APP足以受到资本追捧。五年后,中国智能手机终端从2000万台发展到十多个亿,市场已逐渐吸收了技术带来的新鲜感,并开始提出新的需求。
刘成城分析,“因为智能手机新增量已趋于平稳,所以下半场给到App的机会很少了;接下来,那些把用户积累下来的企业,都会全力挖掘 服务。新的创业项目也将关注这一点,这是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同时,他还指出,“未来的创业企业,不再是以简单粗暴或低成本的获客方式见长,只有在 服务上做好文章,并具备一定市场盈利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而为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提供服务的36氪同样必须做到以变应变。通过拆分出四驾马车,36氪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下半场”的服务能力,从而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创业创新综合服务科技集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