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的云计算市场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各家继续跑马圈地之外,价格战可谓是行业的主旋律。不得不说,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依然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没有之一。
以亚马逊AWS为例,自2006年发布至今,亚马逊AWS共宣布了50多次降价,最新的一次降价就在月初:亚马逊AWS宣布从12月1日起调整其部分存储类产品的价格,涉及变动的有S3标准存储和Glacier低成本归档存储。其中S3标准存储的价格降幅达 28.13%,不过,该价格仅针对 500TB 以上的存储用户,并且仅限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北部),美国东部(俄亥俄),美国西部(俄勒冈)和欧盟(爱尔兰)数据中心可用。
相比较亚马逊AWS,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阿里云同样也在加速降价进程。12月15日,在云栖大会广东分会上,阿里云宣布了新一轮降价策略:新用户华南区云服务器优惠至7折,中国各大区云数据库全系调价,平均降幅20%。云服务器独享实例最高降幅30%。除此之外,阿里云还在会上推出了“免费套餐”计划,获得邀请码的新用户可在半年内免费使用30余款云产品。这已经是过去一年内阿里云的第18次降价。
即便如此,不管是亚马逊AWS还是阿里云,其最新一个季度的营收都获得了飞速的增长。为何云服务频频降价不仅不会赔钱还能加速增长?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一、云服务是典型的规模经济。
说到规模经济,很多人都会想到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甚至是三只松鼠。电子商务和软件有着非常相似的赢利模式:除此搭建平台或者进行软件研发的成本都非常之高,但用的人越多,其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就会被持续摊薄,而其盈利能力反而会持续增加。
卖零食的三只松鼠则是走的另外一条规模经济之路:走量!很多做干果的人都知道,那些在网上卖干果的商家其实属于微利经营,他们往往一袋零食只赚几毛钱,可一旦形成规模效应,薄利多销,它的营收一样会很客观。
对比来讲,云计算几乎占齐了这两种模式。云计算初期数据中心建设、软件开发的成本较高,但用户量增加之后就会摊薄这一成本;而云服务提供商们则借助持续降价来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哪怕只有微利也能靠走量获得不菲的营收。
二、云服务同样遵循摩尔定律
众所周知,在科技行业,摩尔定律几乎就像是力学中牛顿定律一样。所谓摩尔定律,就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云服务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因为云计算最基础的服务依然是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事实上,这三者都遵循一定的摩尔定律。如果你不理解,生活中的许多场景都能告诉你,比如,电脑性能越来越强,但价格基本变化不大;硬盘容量越来越大,价格同样也没有变化;在网络层面,手机流量费用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有所下调。
综合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的云服务自然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因此,那些云服务厂商们即便降价也不会有所损失: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遵循摩尔定律。
三、云计算成为新兴技术基础
在2016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都成为科技业炙手可热的新兴技术,不仅如此,视频直播、无人驾驶、企业数字化转型……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基于云计算的支持所展开。云计算正在成为科技业的水和电这样基础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云计算应用会更加走向普及,另一方面云计算的技术红利也会催生更多的技术创新,而这些技术创新又会反哺云计算,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自然也会走入降价周期。
以人工智能为例,现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让云计算的运维服务越来越趋于自动化,这就意味着无人值守的机房将会越来越多,软件的升级、数据的迁移甚至是漏洞监测、故障排除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完成,一个人可能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管理数个大型数据中心。这就会大大降低云计算的成本。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原因,云计算越普及、价格反而越低;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云计算巨头大着恒大。那些云服务优秀的企业,用户增长速度快,因此在降价的频次和幅度上也会更大,而降价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涌入,来增大云服务的规模效应。
对于云计算巨头来说,降价既顺应了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顺应了市场竞争和用户应用的需要。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笔者看来,2016年,云计算已经迈过“奇点”,进入快速普及阶段,用户开始大量采用云计算服务,而那些云计算巨头的营收增长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可以预见的是,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云计算的普及将会继续加速,价格也会随时迅速下调,与其说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倒不如说这是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必然。
本文为科技新媒体“常言道”(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彦。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