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里研究院 游五洋、宋斐
技术改变经济,新技术必然推动新经济的出现,“技术-经济范式”200年来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云大智物移等新技术群落的推动下,新实体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一、一切创造社会价值的经济活动,都属于“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仅特指金融衍生市场明确概念是进行讨论的前提。“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用名词,而是泛指一切产生实际价值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被频繁而热烈地讨论,主要是针对金融泡沫等“虚拟经济”。在美联储的语境里,“实体经济”是指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主要包括民用领域的制造业、进出口、零售等部门。“虚拟经济”一词由来已久,长期以来都是特指金融衍生市场,包括证券、期货、期权、次级贷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虚拟经济是信用过度膨胀的产物,是价格超出实际价值的资本部分。
据此,我们把实体经济概括为,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全部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电子商务是进行物质和服务生产、流通的经济活动,完全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再看国家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定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办发〔2005〕2号)认为:“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12月)开篇提出“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最近,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表示:网店和快递业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在个别企业家口中,电子商务成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仅指制造业和实体店铺,这是非常不准确、不严谨的说法。而概念模糊的背后是对网络经济、新经济观察不深,学习不够的缘故。
二、技术改变经济,新技术必然推动新经济的出现,谁也无法摆脱“技术-经济范式”的规律每个时代都有其做事的“范式”,即我们约定成俗、习以为常地做事情的准则、方式和习惯。我们习惯于以此知识体系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并在其中做出我们认为合理的商业行动。而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突破原有范式中的某些制约或瓶颈,即“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从而带来新的范式转移。
公用电力的出现,照亮了一百多年来工业文明的经济与生活。作为一种极具通用性的技术,公用电力带来的均质化的、统一的、相对廉价的电力,引发了一连串相生相伴的重 ,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商业范式:大规模生产、科学管理、科层制、经理人阶层、汽车普及、公路网络、连锁百货、大众消费、全国性品牌、郊区化生活、中产阶级……。它们共同推动着工业文明走向了成熟。这一进程中电力所发挥的,既是代表性基础设施的作用——支撑起了大规模生产;同时也是核心赋能者的角色——全面地改变了工业文明的结构与过程。
当下,信息技术的第二波浪潮DT(数据技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日益成熟。DT时代的技术基础并不是单一的某种技术,而是以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落,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智(智能化)、物(物联网)、移(移动互联网)等,它们正共同驱动整个商业体系的创新,并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变革潜力。例如,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商业交易的广度和 ,让全球任何地点、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移动互联网、IOT、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小作坊、分布式制造逐步成为现实,未来将颠覆集中式制造、大规模生产的工业范式。正如张瑞敏先生所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有的企业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生存,但是时代变迁太快,所以必须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
所以,新技术必然推动“新经济”的出现,即新的实体经济。只承认新技术,而忽视技术对商业和经济的改造潜力,只是掩耳盗铃。
三、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有新旧之分,最重要的区别是“在线”还是“离线”,核心是数据的流动与使用在“新经济”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创新活力的是互联网经济。在互联网时代,“在线”还是“离线”是区分新旧实体经济最重要的标准。阿里巴巴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在线和离线的区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参与者’和‘看客’的区别,是关于‘生存还是灭亡’的基本问题。”经济活动为什么要在线化,按照《在线》作者王坚博士的观点: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未来所有的个人、企业、设备都会在线,而只有在线,才能沉淀大数据。
从数据改变商业的逻辑看,一方面,在线化推动了数据的流动性,而数据的流动,会让产业链各方大受其益:广告营销更精准、产品创新更快速、服务流程更优化、供应链协同更高效……数据在流动中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一方面,大数据带来分工与协作的革命:当商业活动围绕少量的重要数据展开时,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是单向的、线性的。而当数据是全方位、实时产生的时候,企业内的管理和企业间的协作就越来越像互联网一样,要求网状、并发、实时的协同了。这时候,企业的组织与流程也必须相应变化。
在线是一个一个环节进行的。过去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实现了营销和零售的在线化,以及物流的部分在线化;未来20年,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等上游供应链也将逐步在线化。正如曾鸣教授所言:“到今天为止,互联网对传统商业的冲击还是局部、有限和割裂的,它是在广告、零售物流领域产生了部分冲击。未来,互联网会对物流、采购、生产、供应链所有的环节产生更激烈、更根本的冲击和改变。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互联网上实现了闭环,重构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所以,新的实体经济才刚刚开始萌芽,未来将逐步壮大、成型。
四、新实体经济的代表——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已成不争事实阿里研究院认为,互联网经济至少包括三个部分:
(1)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础通信网络、互联网交易平台、公共云计算平台、大数据信用与新金融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等。
(2)纯比特经济:主要是数字娱乐和内容产业,这一类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销、零售和消费都是以纯比特形式进行,不涉及“原子”形态的紧急活动,包括网络游戏、网络音乐、数字电视、数字阅读、在线教育、社交网络等,以及商业领域的网络广告、搜索等产业。
(3)传统产业被互联网等新技术改造过的部分,包括被互联网改造过的零售、批发、生产制造、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等,以“原子+比特”的形式进行,最终形成新零售、新制造、新服务业等新的业态,这是新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可以用“互联网化率”或“在线化率”来衡量。例如,某服装企业的电商销售占比20%,也是被数据化的交易占比;同时,其实体门店也进行了O2O改造,实现了在线化和数据化;在供应链端,该企业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分销都通过在线化、数据化实现了供应链协同。那么,从企业整个价值流来看,该企业的整体互联网化率或在线化率,可能会达到了70-80%。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全球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6年8月,互联网公司首次占据了全球市值的前五名,包括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脸书。他们的市值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金,用户数在全球是数十亿。这是在2016年非常重要的新经济现象。而在五年前,全球市值前五名还只有微软一家公司,其余都是通用电气、埃克森·美孚、花旗银行和沃尔玛等工业时代的企业巨头。从前十五大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来看,1995年到2016年,大概这20年间增长了180倍。从2016年10月数据来看,前15名里面美国有10家,中国是5家,中美在互联网经济领域已经形成“双子星座”格局。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举世瞩目,根据BCG(波士顿咨询)在2017年1月7日发布的《迈向2035:4亿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报告,经预测,到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经济规模接近16万亿美元,数字经济渗透率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
五、新技术推动新实体经济的三个升维:宏观、中观和微观在宏观上,巨型市场的形成实现了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随着全球性的巨型平台崛起,客观上形成了基于互联网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统一”: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管理规则、统一的商业服务体系;“大市场”:超过1000万卖家,4亿多的活跃买家,可供选择的商品超过10亿件,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市场经济大市场。巨型市场的形成,开放的竞争规则、充分透明的信息、极大地拓展了分工与协作的广度与 ,让商品、人才、资金等市场资源充分流动,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这是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和高级形态。而传统的线下经济是基于割裂的局部市场、基于信息不对称、封闭的、有限分工与协作的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地区分割市场中,资源只能在局部配置。比如,传统模式下的品牌商通过层层经销体系,人为划分局部市场,利用信息不对称,针对局部客户开展经营活动,严防串货和跨区经营。
在中观上,新技术催生出新的产业,激活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例如,2003年以来,以交易服务为主、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业”开始出现。十余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服务生态”,共同为亿万的买家、卖家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形成了6大类较为稳定的服务门类:平台服务、IT技术服务、营销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和衍生服务。浙江省的数据显示,在这些服务门类中,营销类服务企业数量最多,占40%左右;其次是IT服务类,约占21%;平台服务、物流服务、衍生服务等类型占比分别为20%、9%和9% 。电子商务服务业本质上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生产性服务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这种新型的服务业。
在微观上,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回顾过去,电力这一普适性的技术,对于工业时代福特制商业模式和泰勒制组织模式,都有着内在的影响。到了IT时代,IT技术让大企业拥有了高效的IT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从IT技术给“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所提供的互动可能性来看,IT时代的商业模式仍然是一种以企业为中心,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在组织模式上,也仍然是以金字塔体系、职能制分工为主。到了DT时代,DT这一普适性的技术,则为C2B商业模式和云端制组织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C2B这一模式重构了厂商与消费者的关系,在给消费者带来更高价值的同时,对库存积压、产能过剩、经济危机等传统经济的顽疾,也将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阿里研究院认为,C2B是商业颠覆性的、系统性的变革。C2B的基本要素包括: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个性化需求,以数据低成本、全流程贯通为基础实施拉动式配销体系、以柔性化生产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新经济还将带来微观层面的社会组织变革,从工业经济时代的“公司+雇员”模式变革为“平台+个人”模式(云端制)。
六、新旧实体经济之争,凸显消除“新数字鸿沟”的重要性早期的“数字鸿沟”是有没有网络接入的问题,比如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有没有电话或宽带接入的问题。在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迅速普及,物理的信息基础设施连接全中国、全世界的条件下,当下的“数字鸿沟”更是人们头脑中、意识中的“数字鸿沟”,即愿不愿意抛弃传统的理念意识,舍弃过去成功的经验,摆脱既有的光环和荣誉,跳出温暖的舒适区,愿不愿意全面拥抱新技术、新思想的问题。值得尊敬的是有像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为代表的企业家,其领导的苏宁云商早在2012年就提出“全面拥抱互联网,再造苏宁”。张近东说:“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企业不怕选择艰难的道路,就怕迷失正确的方向。”
当然,“新数字鸿沟”的问题也不都是一部分传统企业家自身的问题,它更是全球各个领域、各个人群,必将先后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技术是加速革新的,DT时代的技术和商业创新快速迭代,已经超过了其在大众人群中的普及速度。由此带来的传统产业的普遍焦虑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政府、行业协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做沟通、交流和教育培训工作,帮助整个经济社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也是互联网大国,在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换道超车”。我们非常希望,所有人、所有产业都可以共享互联网的红利,我们也将为此而努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