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华为在上海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与徕卡联合设计的全新旗舰智能手机——华为P9。现场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多名各界人士,“超人”扮演者、好莱坞著名影星亨利·卡维尔也以华为P9代言人的身份出席。
其实在4月6日,华为P9就已经率先在伦敦首发,因此我们对这款产品的主要特点都已经提前知晓:与徕卡合作打造的双摄像头拍照系统。不过即便如此,在实际体验到这款产品之后,我们对于当时海外媒体的评论才更感同身受。《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华为P9徕卡双摄像头的出现,促进了智能手机行业发展”,BBC(英国广播公司)则认为“华为P9的徕卡双摄像头为手机摄影带来了巨大改变”。
“华为发布的P9领先了iPhone7半年,但是价格仅是其一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为了提前迎接与苹果新款手机的竞争,华为选择了牺牲部分盈利,取得技术上的优势和更好的口碑、市场份额,2015年华为已经做到了中国市场份额的第一,2016年的目标是在高端手机中拿到第一的市场份额。
虽然华为这几年正红的发紫,但华为要想在高端市场抢占第一的市场份额,首先应该面对的是三星这个劲敌,而不是苹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加强研发才能换来技术领跑
当下,中国企业很少谈研发,谈论最多的是营销,互联网思维甚嚣尘上。这些企业一遇到困境,首先想到的是压缩研发投入,整个战略规划也被打乱。华为则不同,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逐年提高,从过去的10%,到去年提高至15%。2015年,华为近600亿元的研发投入,让其跻身全球前五。
过去十年,华为在研发上共计投入2400亿元。在面向未来的研究和创新上持续加大投入,让华为在ICT的热点前沿技术上,取得了领先,拥有很多“黑科技”。华为在人工智能、未来数据中心、5G技术、电池极速充电技术等众多领域,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比如人工智能,华为研究出了业界最先进的神经应答机,发明了神经机器翻译技术。
如此大的研发投入在专利申请方面得到了正面的体现,华为表示,其累计申请了52550件国内专利和30613件外国专利,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
而作为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劲敌——三星,当然也不会在研发上少下工夫,即使去年在销售上遇到了瓶颈,该公司依然在研发上投入了创纪录的141亿美元,此外,三星在半导体产业上的投资也领跑业界。去年上半年三星手上就握有160个项目,下半年这一数字还在增加。
与三星相比,苹果的投入就少得多了,不过去年6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也创造了苹果的历史记录,帮助该公司跻身研发投入前二十。分析师认为,苹果将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未来的项目中,如传说中的苹果汽车,而这些项目代表了苹果公司的未来。
在这么大资金注入在研发上,必定能换来技术领跑的优势,而三星为了挺过艰难的2016年,正在进行结构重组,除了裁员,该公司还削减了今年的研发投入,这可是18年来的头一次,但尽管如此,三星在中国依然还有很好的品牌积淀,再加上强大的研发团队,华为实在不应该小觑。
系统优化才能带来良好体验
我们都知道现在手机的主流系统无非是安卓和IOS系统,而IOS和安卓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身所应用的设备不同。IOS系统主要是应用在iPhone、IPad、itouch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安卓系统主要是应用在安卓智能手机上的操作系统。
而华为和三星现在同属安卓的阵营,同质化的竞争会更加凸显自我产品的优势,而不是与自己不同血液的另一个品牌去争高低,换一个说法就是,现在华为还不是时候去和苹果争第一,而是应该在自家安卓阵营拔得头筹,再去和苹果去争高低,这样才能更加凸显自己在行业的自我优势!
在全球手机行业低迷时期,华为能逆势而上,勇于在高端手机市场探索新天地,其胆识和气魄实在令人敬佩,而这种逆流而上正在打破了行业的常态发展,未来的华为如何建立全连联接新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公众号:longgfei)
(如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设性意见,欢迎勾搭小编,个人微信号:longfei651314)
- 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松下官宣解散家电子公司并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
- 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协议:携手共绘固态电池未来蓝图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