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5年,以滴滴Uber领衔、贯穿全年的互联网出行之战无疑相当吸引眼球。人们出行需求与专车政策的博弈,互联网平台与传统出租行业的融合与对抗,滴滴、Uber彼此高速成长与激烈碰撞,都将互联网出行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一场战争。”Uber联合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这样评价与滴滴等竞争者的较量。2016年1月,卡兰尼克现身国内,为刚完成新一轮融资的Uber中国站台。卡兰尼克暗示,烧钱和补贴大战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滴滴远比Uber更加烧钱,且补贴效率不高。
卡兰尼克的隔空“挑衅”引来滴滴的“反击”,滴滴方面表示“吃惊”、“遗憾”,称“过去一年,滴滴出行全平台订单总量达到14.3亿,该数字超越了已成立6年的Uber在去年圣诞节实现的累计10亿订单数”。
滴滴、Uber在2016年伊始就以口水仗的形式刺刀相见,既出人意料,又属情理之中。2015年,滴滴Uber围绕专车补贴、司机招募、区域化争夺等打响多场近身肉搏的局部战争,进入2016年,双方战事已全面升级,不仅有看不见硝烟的市场舆论战,更是要围绕整个出行平台打响全面战争。
平台战争背后 专车分量几何
曾几何时,滴滴、Uber引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在专车市场的烧钱补贴,还有倒逼专车新政并引发了全民论战。而现在,两巨头却不满足于此,希望触及更多的领域,滴滴更是如此。
一方面,能看到滴滴的平台化野心,它希望打造综合性移动出行平台,而不局限于专车领域;其次,滴滴开始越来越多的把资源和精力投入在快车拼车、顺风车、代驾等新型产品中,滴滴CEO程维表示:“原来我们是叫一辆车,2016年我们希望叫一个座位,出租车、快车、顺风车、专车都可以拼。”笔者也看到,近日滴滴的营销重头戏便是滴滴顺风车加入春运大军,推出跨城拼车服务。
反观Uber,则在业务扩展方面颇为谨慎。去年9月,Uber在北京悄然上线拼车业务却又很快下线,而在2016年1月,拼车业务重回北京市场,被命名为“人民优步+”。拼车出行有望开启新一轮的烧钱补贴大战。
战线拉长不可避免要消耗更多资源、分散精力,笔者担心,作为曾经的核心业务——专车,究竟会受到怎样一番影响?有媒体在分析滴滴扩张时提到,这是一把双刃剑,多而全是它的优势,但也造成了杂而乱的弊病。
尽管滴滴专车依靠前期累计的巨大用户规模,保持着专车领域第一的位置。但很多人注意到,滴滴专车的优势正在逐渐缩水,不仅Uber在逐渐适应本土市场后成长迅猛,其他专车品牌如神州专车、易到用车、伙力专车等也在2015年后半年逐渐起势。目前看来,很多人提起滴滴,首先想到的是快车、拼车,而不是专车。专车市场已经为其他竞争者留下了一个新的口子。
格局重塑 伙力专车借势化身“黑马”
事实上,当前的专车市场已不再是滴滴、Uber的二人转。
如果来复盘,大家很容易想到神州专车的B2C模式,以及它通过制造“Beat U”的争议性营销迅速提高品牌关注度;也会联想易到用车获得乐视10亿美金的控股,成为新一家不差钱的“主儿”。除此之外,2015年也诞生了另一匹专车黑马——伙力专车,而它只聚焦在出行用户的接送机、接送站两大细分服务。
很长一段时间里,针对移动互联网下创业公司如何对抗BAT等巨头,业内一直讨论广泛,而包括猎豹傅盛等人一直推崇“边缘切入、单点突破”的竞争法则。对于伙力专车,它面对的滴滴、Uber等对手,就像是专车领域的BAT,它同样采取从边缘切入的竞争策略,围绕接送机、接送站的专车服务迅速取得单点突破。
在笔者看来,伙力专车或许是最合适做这两块服务的产品,这得益于其背后拥有最精准的、海量的服务需求。
航班管家和高铁管家在移动出行服务领域深耕多年,仅2015年完成超1亿个订单。1亿个出行交易,意味着一个强大的出行流量入口已经成型。2015年11月,伙力专车应运而生,自正式上线以来,已覆盖到全国30多个城市,日订单量早已破万!
伙力专车借助航班管家、高铁管家的海量用户出行订单,能第一时间精准预知用户出行需求,这是其他专车平台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此外,针对被用户诟病良多的“专车动态调价”、“专车服务不专业”等痛点,伙力专车推出“一口价”的专业服务,即无论出现大雨、暴雪等恶劣天气,还是航班、火车延误等状况,伙力专车都不会提升一分钱的价格,在我看来,这项服务堪称杀手锏。
对于用户端,伙力专车的接送机服务价格比其他专车服务平台低10%左右,并可以做到一分钟内司机接单;而对于司机端,能通过管家产品对用户的具体出站口、时间,乃至是否延误了如指掌,节省沟通成本。Uber司机强烈吐槽的不知用户目的地造成的信息不匹配,也不会在伙力发生。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滴滴和Uber,那就是专车、拼车等服务仅仅是满足用户出行场景里的某一步需求,并没有真正打通用户出行的服务闭环。通过与航班管家、高铁管家等产品的结合,伙力专车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服务和品牌两条腿并进
互联网公司乐此不疲的烧钱补贴,除了拉用户,更多还是做品牌和口碑。没有足够强大的品牌,便没有了创造增量的机会。
Uber和壹基金合作公益、滴滴大打春运温情牌、神州专车请来吴秀波代言,都是这个思路。而黑马姿态的伙力专车,也找到了数位当下热门的明星合作伙伴——《太子妃升职记》男主盛一伦以及《花千骨》女主赵丽颖、歌手张碧晨、陈楚生等,过去一年他们同样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潜力十足。
移动互联网竞争“酒香也怕巷子深”,要主动触及目标用户、发挥明星效应和社交平台的传播威力,才能更好的提升品牌势能。尽管还不能像土豪对手那般一掷千金,在电视、地铁、报纸等媒介进行铺天盖地宣传,伙力依然通过“服务+品牌”的并进式策略,走出了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写在最后
当前,专车市场正走入一个奇妙的十字路口,并分化出两大趋势:
1. 专车是否合法的靴子何时落地,以及如何落地。过去的监管政策往往把专车直接列入“黑车”行列,而现在,包括北京、上海、江西等地方监管部门,对于专车模式已经有“示好”倾向,北京某政协委员就建言,“政府应认可专车运营模式,给他们发放合法牌照,授予其合法的运营资格。”
2. 大公司做综合性出行平台,其他公司深耕专车的趋势渐渐明朗,并且包括神州专车、伙力专车依靠专注、专业的服务能力,逐渐在专车细分领域给予滴滴、Uber更大的威胁,促进了行业洗牌。
在笔者看来,未来这两种模式有望共存共生。就像电商、旅游等互联网领域,不仅存在平台级的巨无霸,优秀的垂直服务公司也会生存的很好。中金公司曾在《出行新秩序—中国专车行业分析报告》里指出,专车可能会对出租车行业进行颠覆,而中国潜在的专车市场规模达4205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互联网专车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首发于 iDoNews 专栏)
#欢迎关注我的原创科技自媒体 “互联网随笔”,微信请搜索:netnotes#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