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上升 虚拟现实会不会只是一场幻觉?

一个多月前,3D特供版《谍影重重5》在中国上映,遭受网友疯狂吐槽:“这简直就是‘叠影重重’”、“看来要空腹观看啊”……以致于片方不得不缩减3D版放映量,以安抚影迷的情绪。为何3D电影这一风靡一时的新技术、新体验会遭受这样的尴尬?归根结底就是3D体验本身的硬伤:别说不是真正的裸眼3D,就是佩戴的特殊眼镜也是一种负担。

今年异常火爆的虚拟现实(VR)同样因为体验不佳这样的“硬伤”,遭遇前所未有的虚火。以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也指出,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应用过程中存在三大挑战:硬件技术存在局限,软件可用性差,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很多第三方机构都把今年的虚拟现实市场这样划分:上半年主流论调是虚拟现实元年到来;下半年的主流论调则是虚拟现实进入寒冬。

与几乎所有的热门行业和应用一样,虚拟现实刚刚兴起就被各方爆炒,一副大干快上的势头,尤其在资本市场的催熟下,虚拟现实隐隐有“失速”的迹象。这就如同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在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比如,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10年前的云计算、5年前的大数据、3年前的智能硬件、一年前的P2P都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对此,Gartner曾经这样总结:一项新兴技术在首先会经历萌芽期,并吸引媒体和公众关注,在过度关注下,新兴技术将进入期望膨胀期、幻觉破灭期、复苏期和生产平稳期。过早被热炒的结果有利有弊,它或许可以帮助一个行业快速成熟,但也有可能让一个行业最后只剩一地鸡毛。虚拟现实今天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只是一场幻觉,倒在走向春天道路上?

冰火两重天 虚拟现实的虚火有点旺

对于中国的VR产业来说,上半年是典型的期望膨胀期,因为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创业者和公众,对于虚拟现实的关注都非常之高。甚至一度出现“投资人比创业者多,创业者比用户多”的怪现象。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不谈虚拟现实你就是土鳖,就是落伍者;对于新兴创新创业企业来说,不谈虚拟现实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国内外多家大型市场研究机构对2020年全球VR产业规模预计在15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咨询公司Gartner预计VR产业在2020年达到400亿美元规模。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国内VR设备出货量820万台,用户量超过2500万人。

从这样一个分析来看,虚拟现实行业在未来5年中将实现10倍的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风口”。而自去年下半年,资本市场进入寒冬以来,资本市场对于项目的投资越来越谨慎,虚拟现实的出现也让那些谨慎的资本再次看到了春天,于是,虚拟现实取代移动互联网、O2O等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但一窝蜂扎入虚拟现实领域的资本大鳄们发现,虚拟现实的前景并不像想象的那般美好,甚至,还有不少的坑。硬件不成熟、内容质量不高、标准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虚拟现实的商业化变现之路变得遥远。于是,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现实的推手,开始迅速刹车。

如今虚拟现实的发展正在进入幻觉破灭期。正如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所说:尽管VR在过去一年中很火,但投资界基本上是谨慎乐观的态度,投向人工智能的钱比投向VR的钱要多一些。首先,硬件标准不清晰;其次,VR计算平台的落地不清晰;第三,内容是否有足够的沉浸感,并且让用户买单仍存疑;第四,内容制作团队依旧不成熟。

集体除虚火 避免行业火一把就死

与资本市场看淡虚拟现实市场相比,众多参与到虚拟现实创新创业者并没有被行业的热潮冲昏头脑,而是一直秉承认真踏实的做事风格,切实希望能够把VR行业做起来,他们并不希望这样一个风口行业只是一股风潮,过去也就过去了。

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有众多虚拟现实联盟宣告成立,其中,9月29日“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的正式成立更是首个“国家队”。在这个由工信部指导,虚拟现实领域主要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发起的联盟,已经吸引了HTC、阿里、乐视、京东等近180家企业机构加入,不仅如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旗下的相关研究中心也成为联盟的一部分。

据了解,该联盟成立后将积极推进建立健全虚拟现实标准体系、制定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九个层面的工作。相比较“国家队”的高举高打,许多民间的虚拟现实联盟则更为实际:通过联盟成员的积极互动,实现经验分享、优势整合及大规模协同创新,帮助联盟成员提升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竞争力,让虚拟现实体验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实现产业共赢。

应该说,合作、开放、共享已经成为虚拟现实领域的主旋律。如今,像HTC、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一直忙着做生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在VR软件、硬件、内容方面的产业链,通过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其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VR生态;而许多做内容、软件、硬件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同样也在加入或者组成不同的联盟,并在这一过程中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先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把用户体验提上去,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营造一个好的VR生态,大家猜能都有钱赚,至于市场蛋糕大了之后怎么分,还是要等到蛋糕做好了再说。

与资本市场回归冷静和虚拟现实企业苦练内功相比,用户对于VR的接受程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尼尔森针对8000名消费者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24%)表示,他们愿意在明年使用或购买VR产品。有20%的人并不打算尝试VR,但在仅了解了一点关于VR的基本概念后其兴趣又有所上升。

不过,就目前的VR应用而言,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依然是“沉浸感”不足,所谓的虚拟现实就是要为使用者提供一种以假乱真的“沉浸感”,要不然也没法妄谈从“虚拟”到“现实”了。如今,几乎所有的虚拟现实企业都将“沉浸感”的优化作为核心目标,而“沉浸感”的实现,又赖于软硬件和内容等的互相配合,因此,在行业集体除虚火的过程中,这一核心目标正在推动整个产业向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回归理性 2017年虚拟现实有望再度火爆

当虚拟现实经历过今年年初的热潮以及下半年的冷静之后,产业的发展正在逐渐回归理性。虚拟现实企业对于用户“沉浸感”的提升已经不限于视觉层面,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的综合模拟正在逐步出现。

从VR产品技术来看,软件、硬件和内容等多个层面正在快速发展,仅10月份,就有Google、Oculus、索尼、小米、锤子等厂商已经或即将推出VR相关的软硬件产品。而VR所应用的领域,也开始从过去的游戏、视频等领域,向更广阔的电影、社交、医疗、零售、教育、直播等行业扩展。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今年VR产业的发展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市场方面,全行业经历了上半年的火爆和下半年的冷静;产品技术方面,不同联盟的成立,推动了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从业者方面,从新兴的创新创业企业到众多行业巨头,都已经涉足其中,并打造了一系列产品和一体化VR解决方案,这些都为行业在未来谋求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VR产业将上演王者归来,再次点燃市场热情。

不得不说的是,今天VR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年前3D技术和智能硬件市场所做的铺垫,同样离不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基础技术的日臻成熟,这些能量的持续积聚,也必将促成VR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原载于《数字商业时代》10月刊】

本文为科技新媒体“常言道”(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出品,作者丁常彦。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10-26
虚火上升 虚拟现实会不会只是一场幻觉?
过早被热炒的结果有利有弊,它或许可以帮助一个行业快速成熟,但也有可能让一个行业最后只剩一地鸡毛。虚拟现实今天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只是一场幻觉,倒在走向春天道路上?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