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阿里云栖大会正在召开。在这之前,作为云栖大会最重头的预热活动,10月9日,“YunOS互联网汽车拉力赛”也热热闹闹地开跑了,13日正式结束。
9辆互联网比赛用车、18辆后勤车组成的车队经过5天、3000公里的行程,载着网红、媒体、粉丝、大V,以及阿里员工组成的参赛队,分3条路线出发,从杭州到西安行驶1700公里,产生了相当于150部高清的电影的数据量,沿途完成指定任务,体验了互联网汽车的生活。
不过,在活动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拉力赛传达出来的信息——关于智能汽车,以及互联网未来一些值得遐想的空间。
互联网汽车拉力赛,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车。
这场拉力赛使用的荣威RX5,是阿里和上汽联手花两年时间打造的、全球首辆量产互联网汽车。三个月前,RX5上市时的发布会上,就透露出搭载YunOS带来的新功能,像自适应地图、自助支付等,这次拉力赛,才真正展示了互联网汽车的“黑科技”。
比如,基于YunOS,地图不再是应用,而是互联网汽车的桌面,服务变得更加直接,而且通过大量感应器,利用双盲定位解决了没有网络信号无法定位的问题,并能根据车速缩放地图,转为也能够自适应变化视角。
同时语音交互代替了传统汽车的大量按钮,驾驶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命令汽车打开天窗、调整空调温度和风量、播放音乐等等。对一个女司机而言,只通过一个语音指令,就能从一大堆令人费解的按钮里解放出来,实在是福音。除此之外,互联网汽车也像手机一样,自带摄像头,可以记录行车的过程,也可以在车内车外不同角度,拍下路上的风景。
可以说,阿里正在把操作系统变成互联网汽车的第二个引擎,赋予汽车智能。未来也许汽车很可能成为继PC和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智能硬件平台。
一方面,从互联网的使用场景来看,PC时代诞生了互联网,提升信息传递、交互的效率,但PC的便携性始终有限,智能手机的出现,填充了无法使用PC的更多碎片化时间,并在某些场景下替代了PC。但目前惟一手机和PC都无法取代的大块时间,就是在汽车驾驶途中。而且从荣威RX5据说每两分钟就成交一辆的销售成绩来看,用户对汽车智能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而另一方面,就覆盖人群而言,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汽车,而私家车总量超过1.24已,平均每100个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这意味着汽车覆盖的人群比例和市场空间已经足够大。
目前,不光阿里,已经有不少大企业盯上了智能汽车这一领域,比如Google和苹果,分别发布了Google Auto和Carplay车载系统,在国内,百度也有Carlife车联网解决方案,乐视、小米也都有智能汽车计划。除此之外,Google和百度还花大力气开发无人驾驶汽车。汽车厂商对智能汽车的热情更是高涨,几乎所有知名的汽车品牌,都已经参与其中。汽车已经是不能忽视的智能终端,也许很快市场就会迎来爆发。
阿里云已经在很多个场合下演示过飞天系统的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图片识别等。这次的拉力赛,换一个角度看,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人工智能在汽车终端上的应用。
当然,不止是汽车,以阿里一贯的风格,这次拉力赛也有众多合作伙伴的参与。魅族、飞亚达、小辣椒、锣卜科技等,把手机、智能手表、无人机、运动相机、平衡车这些热门的智能科技元素,都带入了拉力赛。
在直播里,智能手表远程开车门、无人机跟拍等表演,充分展示了互联网汽车在与智能硬件的交互下,还能承载交通工具之外角色的可能性——智能汽车未来可以在出行中扮演“智能中枢”的角色,利用云操作系统,与更大范畴的智能硬件联通,成为数据交换和处理的平台。那么,这个想象空间就很大了。
比如,仅仅围绕汽车展开想象,就有无数的场景:
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车钥匙的载体,手表、手机、手环,甚至只要一串密码;
通过可穿戴设备及呼吸感应等,监测乘车人的身体及情绪状况,在驾驶员犯困或健康不佳时,发出警报,或辅助驾驶,当驾驶员情绪激动时,提醒安全驾驶;
车与车之间也能进行数据交互,当车距太近或车速太高时,自动减速,或者把每一辆单体汽车的数据汇总,为智能交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进入停车场,通过场内车身上的传感系统,快速绘制停车场地图,并找到空置的车位;
当你驱车郊游,在户外的星光下,前挡风玻璃可以化身成一块天然的屏幕,坐在车里看一场电影也是极好的……
“未来的汽车加入YunOS操作系统以后,80%的功能跟交通应该没有关系。”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关于互联网汽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观点,互联网汽车以及其他智能硬件,更重要的产生和收集数据,只有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才能挖掘出数据中蕴藏的宝藏。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去想,未来的想象空间将再次被放大,除了辅助驾驶、智能交通,互联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还可以收集包括路况、空气、气象,以及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预测交通、天气、灾害、流行病,当然可以在更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
再进一步,不光PC、手机、汽车可以联网,当更多设备和产品,甚至建筑,也都可以成为互联网上的一个终端,并且具备人工智能时,这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