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下半年起,蛰伏了七八年的中国股市重新启动,如今已经是牛不可挡,90后都在跑步入市,卖房炒股现象重新出现,大笔的资金都被吸入股市无底洞中。据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网统计,今年一季度,投资者证券交易结算资金银证转账增加额超6000亿元。
按照传统的看法,股市和货币基金是一对冤家,此消彼长是常态,因为股市的大量吸引投资,那么货币基金的盘子自然会缩水。可是,当余额宝的东家天弘基金公布余额宝一季报数据时,大家大吃一惊。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一季度规模不降反增了1327.88亿元,至7117.24亿元,环比增幅达23%,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今年余额宝将毫无悬念的成为世界上第一支资金万亿的货币基金。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余额宝突破了基金行业的魔咒,在股市吸金狂潮之下仍不屈不挠的顽强增长呢?
1、余额宝的用户群不同于以往的基金用户,不为股市所动
以前,金融机构的货币基金都有很高的门槛,不是随便什么人多少钱都可以购买,即便门槛下来了,去银行办理也十分麻烦,所以,小资金用户都是面临理财无门的窘境。余额宝出现之后,这些小钱终于有了方便的去处,蚂蚁也是肉,看着每天余额宝里一分一分的收益,使用者的幸福感是很高的。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场开放式基金规模整体增长了6850亿元,其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别增加了2663亿元和3280亿元。但如果剔除余额宝在今年一季度增加的1328亿元,非余额宝货币基金实际规模已经缩水了540亿元,等于是货币基金中只有余额宝风景独好。
余额宝的用户与传统基金用户已经大大不同,这些人很多对股市有忌惮,或者说没有能力承担投资的风险,还有就是去股市投资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即便去买股票,数额也太少,赚钱效应并不明显。所以,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对于很多余额宝用户的实质性吸引作用并不大,相反,银行的降息,让小额资金持更有了流入余额宝的动力。
2、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让余额宝的蓄水口越来越大,流量逐渐增大
余额宝的诞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大事,深刻的改变了金融生态。如果说余额宝上市之初主要靠赚钱效应来吸引用户,那现在吸引用户的主要是其多用途和便捷性。
在余额宝里,我们能看到自动转入功能,很多人将工资收入直接就转入了余额宝里,而此前多是在银行的账户里傻傻的当成活期存款浪费资本。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开始使用扫码来购物,开始形成了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并用支付包钱包直接付款的习惯,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手机淘宝等进行网购,这些移动支付的便利都需要账户中最好存有一定的现金,而这些现金放到余额宝中不仅不会浪费,相反还会比呆在银行账户用快捷支付赚到不错的收益,于是,更多人更多的在使用余额宝,资金的流入也就变成了源源不断。
3、股市的火爆引燃了大众理财的热潮,安全性和收益性都较高的余额宝也受益
很多人并不清楚余额宝是货币基金,只知道是可以随时省钱的挣钱工具,面对年化4-5%的收益率,可能对大资金拥有者与风险偏好用户毫无吸引力,但却对喜欢网购的小老百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据测算,目前,余额宝利率为4%~5%之间,虽然相比2014年曾达到的7%的利率已下降很大,但相较目前银行的活期存款和一年期定期利率,余额宝收益可谓超高。同时,把钱放到余额宝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像活期存款一样使用,更因为与支付宝和网购关系密切,甚至比银行活期存款还方便使用,又方便又能多赚钱,余额宝的用户群也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闲钱先放到余额宝生金。
4、余额宝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正在成为所谓的“底层理财账户”
我们也应该看到,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现金管理工具,而且在拓展各种生活场景和消费功能方面不遗余力。按照媒体的报道,从余额宝还信用卡到定期转入转出,从零元购机到余额宝买车,又到推出余额宝买房,余额宝已经成为全能型选手。此外,伴随着淘系平台用户理财需求的增加、理财习惯的培养,用户已经可以通过余额宝来购买基金、定期理财产品(如招财宝)等,实现快速切换资产配置。于是,为用户打造全方位的账户体系,丰富的功能塑造了余额宝强大的用户粘性。
当然,如果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余额宝的资金规模也不会永远增长,在适当的时候也许会大幅的萎缩,更由于蚂蚁金服在理财产品上的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增多会逐渐分流资金,但余额宝作为最便捷且安全的货币基金的作用还会长期存在,至少在两三年之内会牢牢保持货币资金规模第一的位置不会动摇。
【每日一文,坚持十年,欢迎交流,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