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初开始,腾讯就好像走上了神坛,因为微信的急速发展和后续的加速扩张,资本市场和整个业内都开始吹嘘腾讯帝国论和微信的的万能论,腾讯的股价也是接连突破历史高位。但就在这山呼万岁的朝拜声中,央行突然出手,发文暂停二维码支付,这几乎是对腾讯发展战略的致命打击,对如日中天的微信O2O更是当头浇了冷水。也许,腾讯和整个市场都到了该清醒清醒的时候了。
腾讯毫无疑问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业务有个广泛的群众基础,依靠以QQ为核心的业务分发能力,几乎是看中哪块新领域都可以轻松进入并占据领袖地位,但腾讯也有其自身的短板,那就是,腾讯长期从事的都是线上的社交及游戏领域,在运营线上业务的时候能力超强,但对于落地性的互联网业务却缺乏经验,更没有足够的资源积累。虽然这些缺陷可以依靠资本并购和投资来快速弥补,但整合的难度极大,发挥作用仍需要很长时间的转化。
大家都已经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因为网络和终端的能力提升,单纯的线上业务的盈利极限已经到来,未来的发展在线下,这就催生了O2O的产业发展。很多人认为,只要手中有用户资源,就可以直接在O2O中实现商业化突围,但这显然是太天真了。在O2O的过程中,互联网的边际成本无限小、复制无限容易、可快速迭代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已经不占主导地位,像线上业务一样的突飞猛进是不可能的。O2O产业的成熟需要长期培养,用户的习惯需要逐渐转化,O2O的成败在于线下商业的信息化程度和商家的接受程度。
另外,O2O的重要环节包括信息传播和资金支付。信息的传播和商家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微信的强项,但现场支付却未必。支付环节看起来简单,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可以刷卡付款提货走人,但实际很复杂。在支付环节,不仅仅要便捷,更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和安全性。腾讯也希望用微信将支付搞定,而采取的方式就是二维码扫描,并竭尽所能的进行推广。但如果我们进行完整的对比测试,对于消费者来说,二维码不仅不比现金支付更方便,即使和刷卡等进行比较,也并没有在这三个方面有大的提升和革命性的变革,只是多给客户提供了一种方式而已。
相反,微信的二维码支付在没有对消费者构成实际便利的情况下,却改变了原有的支付环节商业圈生态,二维码支付的过程中将本来处在支付核心环节的银联排除在外,这就引发了与银行支付体系的冲突。要知道,金融行业在任何国家都具有特殊性和战略性,这也决定了其行业壁垒的顽固程度。腾讯在微信的发展中,曾经用不断试探的方式蚕食电信运营商的地盘,并没有引发运营商和监管机构的强力反弹,估计也以为金融行业会照样软弱,但现在看来是大错特错了。银行和银行业的管理机构并非运营商可比,微信押宝二维码绕过银联,绝对不会像冲击运营商传统业务那样顺风顺水。
从公司战略上看,即便要发展线下支付,也应该准备多种方案,采取多种技术储备。但腾讯为了快速挺进,在支付技术上只盯上二维码,这种的战略也并不可靠,资源集中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分散风险,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前功尽弃,这次央行的突然叫停就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即便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二维码不会也不应该成为O2O的唯一方式,甚至都不会成为最重要的入口。与腾讯只选择二维码不同,阿里巴巴从开始就在同时发展声波支付、指纹支付甚至人脸识别支付等多种手段,这种不仅抗风险能力会比较强,也会更能适应多种支付场景下的使用。
二维码是沟通虚拟和现实的桥梁, 是互联网公司发展O2O业务的很好实现渠道质疑,但O2O的成功更需要的线下资源的支撑,没有雄厚的商家积累,O2O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只是浮华,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就会一败涂地。至今,二维码的使用已经很普及,但多数仍然是二维码的信息传播功能,至于支付,几乎都是靠大手笔的消费优惠与撒钱式奖励来推动的,仍缺乏使用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本质上讲,腾讯做020最大的问题是公司内部产品和业务发展存在悖论。腾讯的产品,不管是QQ还是微信,都是社交工具,而社交工具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故意留有“漏洞”,水至清则无鱼,这也是腾讯在社交上无往而不利的法宝,这可以积累大量的用户资源,但一接触到线下,与商业交易想结合,就需要超前的安全意识和稳扎稳打的不留任何漏洞的产品设计与制度规划,这就成为了腾讯O2O战略中的无法克服的死结。
公司发展好的时候,大家会跟着点赞;公司发展出问题的时候,大家也会跟着唱衰。但实际上,任何公司的发展都有极限,任何公司的业务都有边界,即便是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也要找准目标稳步推进。须知,兴衰成败都是在不断转化过程中。腾讯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节奏,切莫在众人的抬轿子中被资本市场的需要迷惑了眼睛,那样就真的会失去未来。
【首发于百度百家,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