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市场也获得了高速发展,近几年在市场上的表现令人侧目。然而,伴随而来的手机生产厂商的竞争白热化以及智能手机市场饱和又让手机厂商们叫苦不迭,中国已然进入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战国时代。正点闹钟的市场部负责人贾龙心曾在英国留学,并获得市场传播学硕士学位。曾前后在索尼移动通信和OPPO海外事业部负责PR、品牌和项目管理等工作。我们听她怎么说。
苏芩曾经说过,“女人就得多见世面。旅行、读书,但凡能让内心更丰富的事情,即便强迫自己也要多去尝试。人的狭隘、纠结、怯弱,全都是因为世面见得太少。岁月会把你变成妇女,经历却让你成为富女。我们必须很努力,才会成为自己喜欢的人。”每次读到这句话小编就特别的受触动,也为不能“多见世面”而感到遗憾,对龙心的专访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憾事。龙心老师走过很多地方,英国、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内的城市也去了很多,听她讲述旅途的经历,不急不缓,不紧不促,每一次都体悟良多,每一次都是一场心灵的修行、洗礼。龙心有没有成为自己喜欢的人小编不知道,但她成了小编喜欢的人,因为小编想要成为的女人就是:阅尽世态,岁月静好。
了解到您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士,伯恩茅斯大学的硕士,现在在国内工作,可谓是海归了。您能不能和我们谈谈您的海外求学经历对您的影响,比如对互联网、对市场的了解?
我2000年时拥有了自己的个人电脑,然后就开始了电脑世界的“爱丽丝漫游”,这其实很大程度影响了我之后学业和事业的选择。那时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但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业者。我当时就是看到一篇关于丁磊的报道后对计算机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接触网页、EMAIL、聊天室等好玩的东西。之后还被酷酷的黑客文化所吸引。我觉得,互联网才是未来!所以,我大学就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选择英国是因为英国在学术、科研、文化方面都有很深厚的积淀,其开放、全球化的环境及对人才的教育机制都让我获益匪浅。当时我们是固定的小班,只有36个人,却汇聚了十几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而我是班上唯一一个中国人,我的求学生涯有交流时的兴奋,也有碰撞时的挑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世界观,让我在看人做事方面更开放、包容和宏观。回国后我加入了索尼移动(原索尼爱立信),这是一个典型的外企,也是一个典型的折戟于“新时代”的企业。我讲的“新时代”包括“本土化”和“互联网”两个因素。
“本土化”体现了Marketing的精髓。因为Marketing是Market的名词动化,我的解读是“基于市场的一切行为”,而不仅限于传播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战略战术和执行都必须是基于一个特定市场的,否则就会“水土不服”。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是“橄榄球形”的,中产阶级是其人口的支柱。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则是“金字塔形”的,中产阶级只占塔尖的一小部分,占大头的是底层的“屌丝”人群。在英国,我们接受的教育是Marketing约等于“高大上”,做广告要“Bigger than bigger”,做传播不仅要过脑,还要走心,但回到中国发现中国人民就看得懂“送礼就送脑白金”之类简单粗暴的广告。所以,现阶段在中国做市场一定要“接地气”,因为市场如此。另外一点就是,硅谷的创业公司考虑更多的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而中国则放了很大精力在市场方面,更多看到的是商业模式和运营方面的创新。因为中国目前还是在学习和跟随。所以,在中国做市场挑战很大,也是我觉得它好玩的地方。
对于“互联网”,应该没有人比海外游子更爱它了!那时跟国内父母、朋友交流基本全靠QQ。我们中国游子牛的地方在于,不仅自己用,还带着周边的老外一起用。QQ在海外的影响力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这些“自来水”的口碑传播。但对于英国学生,使用量最大,最频繁的当然还是Facebook。那时我所知道的每个大学的每个学生都在玩儿Facebook,大家早晨到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Facebook页面,晚上在Facebook上道声“Good night”。大家不仅在上面聊天、看八卦、玩游戏,还能在上面写作业,小组讨论等。最让我震撼的是其全球性!你可以在上面跟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交朋友,而且这些人的质量都很高。大家可以用母语,也可以用英语交流……那时第一次意识到从用户所获得信息的角度,Facebook可能已经超越了Google。因为你在Google搜到的结果只是一个静态的“死结果”,而在Facebook上,你可以从真人那里得到最一手最真实的信息。它不仅实现了信息的连接,还实现了人与人的连接。但这其实并没有直接影响我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可能因为我的互联网神经没那么敏锐吧。不过后来回国工作一段时间后确实发现大势已到,任何一个市场从事者都必须懂互联网。
您曾经在索尼和OPPO工作过,我看了您的介绍,我觉得您对手机市场是很有自己观点的。那么,能不能请你谈谈你对现在手机市场的看法,比如对现在国产手机频繁的召开发布会,仅仅刚过去的十月份就召开了27场,您认为这些发布会对手机的营销有没有帮助,您认为的发布会应该是什么形式呢?
我觉得这么密集的发布会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手机作为目前为止离人最近、使用最广、最频繁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一切信息的入口。大家都想离入口近一点,因为品牌的曝光、服务的引导,包括支付的完成基本都基于它。
二、正是因为手机入口化的特性,导致了手机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这在中国体现尤其明显,因为中国低廉的制造成本让参与这场竞争的门槛变的很低。
三、因为竞争激烈,想从众多纷杂的声音中脱颖出来,让用户知道,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举办发布会,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集中曝光。这不仅在手机圈,在新闻事件、娱乐、电影圈都是通用的玩法。
至于发布会应该是什么形式,我觉得没有定式吧。现在每家厂商的发布会都搞得热闹纷呈,有的讲产品,有的卖情怀。关键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好。
我使用了正点闹钟,我觉得它非常注重用户体验,您能不能跟我们谈一谈这款产品是怎么定位的,以及您是怎么管理团队的?
正点闹钟的核心目的是帮用户智能管理超载信息。因为互联网让信息的传递成本变的极低,不管是新闻客户端、电商客户端、还是微信、微博,每天都在不停地生产海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已经超出了人脑的消化能力。因此,必须有一个智能工具来帮人们管理这些超载的信息。
至于管理团队,我觉得自己的资历还不够格来讲。不过,我认为对于创业公司来讲,团队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团队,即使项目失败了,还是可以重来的。而团队的成长性和向心力又是最重要的!成长性包括不断刷新自己、鞭策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的能力,一切只为了变得更强!而向心力指团队对创始人的信任,对公司方向的坚定,以及大家为了做事而团结一致的意志。要打造这样的团队,创始人需要付出很多,包括时间、精力、心血、感情……所以,创业公司更像一个大家庭,或者一个黑帮!
您对现在的O2O领域是怎么看的,如果您做一款新产品,会倾向于什么领域?
我自认为不懂O2O,所以不敢妄下评论。但我跟一些媒体朋友闲聊时,他们普遍的反馈是“O2O是一个造出来的概念”。我们知道,中国大部分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或新的概念在国外都能找到原型,但O2O却找不到,虽然国外也在做类似的事情。这其实很有趣!O2O拆开即是“online to offline”,现在O2O的模式都是线上完成交易、线下完成服务,那这跟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一大帮人在做这个,甚至不惜血本地砸钱?我个人感觉这应该是在做互联网金融的布局,其入口是“支付”,培养的是用户的支付习惯。那谁在做这个支付呢?我接触到的只有两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以,O2O更像一个烟幕弹,其实背后是阿里和腾讯的金融布局。
我目前还没有创业的想法。
我看了您的座右铭,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我觉得您是一个十分励志的人。您能不能分享一下您的生活感悟和平常的兴趣爱好?
谢谢!这句话源于我很喜爱的歌手Kelly Clarkson的《Stronger》。这是我欣赏的生活态度——那些未能压垮我的困难都将成为我变的更强的助力!因为我觉得我的人生像是在爬山,一路上我会欣赏到美丽的风景,遇到有趣的人和事,当然,不可避免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陷阱。要想不断往上爬,就必须有足够强的抗压能力和足够好的心态。否则,路上的任何一个坑都可能成为你的终点站。不过,山顶并非我的目标。我只把人生当一场体验,尽可能去尝试和挑战任何感兴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混沌而度,但也不必做科学般严谨的规划,更不必听从别人的规划。活出自己就好!
所以散漫的我,喜欢的东西也很多。平时有时间喜欢静静地读书,画油画,或逛艺术馆,看话剧、电影。周末一般会花多些时间运动上,如网球、跑步,跳舞,这是我活力的源泉。还有就是和朋友小聚聊天了,我特别享受跟志同道合、尤其是比我强的朋友在一起交流碰撞的感觉。跟他们聊一下午,能省下几十年读书的时间。
想约她,直接关注公众号【口袋专家团】,微信号:koudaizhuanjia
如果你的公司想寻求报道,请加微信号:leaderweb,备注:求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