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加剧北京拥堵? 还不如说是快递和外卖干的

自北上广深发布“史上最严” 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网络约车就从头条上没下来过。这不,这些天,网约车还又与加剧北京拥堵搅和在了一起。10月9日央视的报道赫然显示,“拥堵加剧与网约车相关”。

新闻不长,更多只是结论没有太多论证。在这一报道中,央视仅援引交通委拥堵指数变化数据就得出结论,称“从2014年8月份以来,北京拥堵指数较上半年大幅增加,而这一时间与当时滴滴专车在北京大规模出现的时间吻合,而2015年6月份,交通拥堵指数又同比上升了31.5%,这一时间段与滴滴快车在北京出现的时间相吻合”。

仅凭出现时间一致,就得出网约车加剧拥堵结论,这个逻辑,着实理解不了。

(央视图)

1:北京交通拥堵早于网约车出生多年

交通拥堵一直北京的老大难问题。根据北京市交通委的工作汇报据,早在2010年,北京全年拥堵指数就高达6.14,处于中度拥堵水平。

彼时,为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北京市还宣布出台28条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提出了对购买小客车实行限制,对购车指标采取摇号方式无偿分配。这也是国内首次实施以摇号方式分配买车指标,自此,北京户口、五年纳税资格、摇号也与买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按照市交通委的年度数据,限购让交通拥堵明显好转。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交通拥堵指数下降至了4.8,仅为轻度拥堵。然而在之后的几年,拥堵状况也持续增加。2012年,北京交通拥堵指数为5.27,较2011年小幅上升,2013年交通拥堵指数为5.5,较2012年继续增长了4.2%。这也意味着,早在网约车出现之前,北京的拥堵情况就已经开始加剧。

然而,在专车出现的2014年,北京拥堵指数“出乎意料地”并未保持这一上升之势,而是罕见地与上年持平-----2014年北京市平均交通拥堵指数为5.5,与2013年持平。

当时,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在北京两会政务咨询会上还特别前调,这是近几年来,北京交通拥堵指数首次没有上升。周正宇还解释称,2014年北京交通呈现“两低一平一升”的特点,即平峰时段的拥堵指数下降,“这与国家下放审批权有一定关系,减少了公车使用率;电商的兴起,也促使周末高峰拥堵指数下降。”

从这一情况不难看出,“2014年专车的出现使得北京拥堵”这类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2:拥堵原因多样,为何要扣到网约车头上

或许你要说,央视的报道说了,“2015年6月份,北京交通拥堵指数又同比上升了31.5%,这一时间段与滴滴快车在北京出现的时间相吻合,是快车的出现加剧了拥堵”。

但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当时的官方解释----2015年6月,降雨对路网运行影响较大,随着夏季的到来,降水增多,对城市交通运行影响较大,6月有超过2/3的工作日都出现降水。6月18日(周四)、6月19日(周五)两个工作日,受尾号4、9限行、周五、降雨等多因素影响,全天高峰平均指数分别达到8.4和8.6,成为全月拥堵最严重的两个工作日。

交通部官网[北京]2015年6月道路交通运行分析报告

http://www.moc.gov.cn/xinxilb/xxlb_fabu/fbpd_beijing/201507/t20150717_1850598.html

看,连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都官方辟了谣,清楚地解释了6月的拥堵其实是天气造成的。

实际上,纵观2015年北京的拥堵指数变化,早在2015年6月之前,北京交通拥堵情况就已经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剧。2015年5月交通拥堵指数就同比上涨24.1%,2015年1月拥堵指数也同比上涨29.8%。

到底谁才是造成拥堵的元凶?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公开言论中可略窥一二。

今年2月份,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解读《2016年北京市发布的缓解拥堵计划》时指出,2004年至2015年,随着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加快,我市常住人口增长680万人,增幅45%,机动车保有量增长330万辆,增幅143%,受城市空间限制,同期城市道路增长率为58%,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速。2011年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以来,增速虽大幅下降,但每年仍以3%的速度增长,且70%以上小客车集中在五环路以内,日均行驶45公里,是东京的2倍、伦敦的1.5倍。

不难理解,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表层的原因,更有深层的症结。机动车数量增长快,路网结构不合理,无效交通量高或许才是影响交通拥堵的主要常规因素,而恶劣天气、油价变化、公共交通价格调整、道路施工等也都会对拥堵产生影响。

仅凭拥堵加剧与网约车出现时间吻合,就说拥堵是网约车造成的,着实naïve。

3:麦肯锡数据显示网约车减少20%私家车出行

那么,解决数亿群众出行需求的网约车,到底是如何影响了交通呢?

根据今年五月麦肯锡发布《寻找快车道: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新趋势》调查报告,移动出行平台实际是在不增加汽车总量的情况下,通过分享提高汽车的使用率,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出行,“当前移动出行平台正在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生态,中国消费者自从使用移动出行O2O服务以后,减少了近20%的私家车出行。”

不单如此,麦肯锡报告还指出,共享出行还在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当前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行为和态度正在发生改变,购买新车不再是其出行的唯一选择,预计到2030年,移动出行O2O服务将削减新车10%的销量。

艾瑞咨询也认为专车的出现使得私家车出行有所减少。艾瑞咨询方面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0月,日均因专车出行导致减少的私家车出行车辆数为654410辆,远高于因专车出行导致增加的私家车出行数量,日均实际减少28万私家车出行,在一定程度缓解了道路拥堵。而在道路交通拥堵感知方面,专车用户主观感知的道路拥堵时长有所减少。更多专车用户认为专车服务软件对于道路拥堵起到了正向帮助,其中57.5%的用户认为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拥堵。

另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华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在智能出行平台出现以前,北京每辆车日均服务人次为1.99人次,而智能出行平台出现后,日均服务人次达到2.24人次,在不增加供给的情况下,小汽车利用率其实明显提升12.1%。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空间资源有限、城市道路面积增长速度低于载客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的现状下,提供有效供给才是智慧管理的表现。网约车平台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和计算,以及多种交通出行服务的组合,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如果非要追究哪些因素加剧北京交通拥堵,爆炸式增长的电商快递和外卖似乎比网约车更令人信服些。(完)

本专栏所有文章转载请遵循「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原则,不得断章取义摘编,版权合作请QQ:83639856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10-11
网约车加剧北京拥堵? 还不如说是快递和外卖干的
自北上广深发布“史上最严” 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网络约车就从头条上没下来过。这不,这些天,网约车还又与加剧北京拥堵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