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正走向开放。
“国界实际上已经消失,而那套让国界首先变成有用的分界线的经济逻辑也随之消逝”,这是日本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无国界的世界》里的判断。
这种变化其实是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也是企业进入信息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前研一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下,企业应该摒弃旧有的组织、架构等观念、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根开花结果的土壤上,放在建立长久的战略联盟关系上,实行无国界管理。
这个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那么,现在的苹果、微软、IBM、Facebook、推特、谷歌、Uber这些公司是否瓦解?它们的管理体系、架构、人员、运营模式发生巨变,这些大公司如何建立战略联盟,有没有可能?
还有中国的华为,这家企业正处于大前研一书中所判断的五个阶段的第四阶段——公司在市场上成为内行,有完整的业务流程,还有研发部和工程部;华为是否要走上下一个阶段“放权、共享价值观”,这不是和它现有的价值观冲突?
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一切推倒重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塑造?
科技寡头的封闭被打破
科技公司的寡头正被打破,进入全新的犬齿交错时代。
我们看到,IBM和苹果、推特开始合作。尽管当前这种合作在产品上互补性上比较突出。有了这种合作,接下来,苹果和华为能否合作?华为和微软、IBM、推特、Facebook能否合作?
这里的合作不仅仅是相互销售产品、资本渗透、派系争夺、或者资源互换这么简单,而是成为“无边界”的合作体。这一切皆有可能,云化成为打破商业寡头的技术推动力。
从技术角度看,所谓云化,就是云计算真正落地,云像水煤电气那样,拧开开关,服务随需而至;而且,世界商业的运行模式,或者说企业的运转模式都可能在“云”化。我是说,在组织体系、企业架构、运营策略等等方面——而不仅仅是技术层面——都在云化。
比如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以及项目化团队的兴起,使组织的规模更具有弹性;广泛的采购、合作,模糊了公司之间竞争的界线;也就是说,“云”的渗透度和影响范围,比绝大多数企业想到的还要多。最近的几个热词如共享经济、区块链是其中的经济显现。
云化的结果就是,一切封闭被打破,一切在开放的连接中,大公司互为插件,互为资源。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提出并实践“开放合作共赢”,这是否证明,华为正在从一个封闭体系,走向更为开放,是为了走向信息社会做准备?
开放是另一种竞争方式
开放正在从技术层面,逐步延展到公司架构和商业层面,从公司内部延伸到公司上下游。
这种开发改变和颠覆了旧有的格局。微软和IBM当前的开放具有代表性。传统意义中的封闭架构正在打破,人才加快流动,多样化的组织形态出现,企业业务边界模糊,对竞争者需要重新定义,利益分配机制和共享需要结合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双重考虑。
业内越来越开放,这是趋势。比如,苹果对开发者的利益分配不断调整,从过去70:30正在调整到85:15,加大扶持力度。而在Google的生态圈,API被广泛调用;Facebook和推特正在构建生态圈;Uber估值500亿美元,在250个国家开展业务,每一个国家的员工人数不过100多人。
开放意味着能力输出,意味着联盟,意味着重新构筑生态圈;更意味着,以后商业竞争并非是单个公司、企业和集团的竞争,也不是某个派系之间的竞争,而是组织和组织之间、标准和标准之间的竞争;当然,这也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相互较量、妥协之后的竞争。
图说,华为建设NFV开放实验室
比如通信标准从2G、3G到4G和未来的5G标准,竞争是加大了还是减少了呢?肯定的是,标准越发走在了前面,而不是像过去3G那样,一下搞了3个标准,用事实证明哪个标准可行,打的头破血流。科技公司消耗不起这种竞争。
华为也在变。它的开放程度决定了以后在世界中的位置。是不是“和世界握手,就把世界握在了手中”?
华为的封闭和开放之间很微妙。首先在能力输出中,怎么有所保留又能将能力输出给合作伙伴?其次在构建生态圈,如何分为级别分层次构建自己生态圈?最后在以组织为单元的竞争中,既要和竞争对手保持差异化,又要在共同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这里面还有华为自身的问题。比如人才,如何“炸掉”金字塔塔尖,做到对待内外人才的无差别化?比如企业定位,如何模糊公司实体的边界?比如未来的黑天鹅这种不确定性,“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的,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
所以,开放是华为现阶段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是现在和未来的战略重点。
华为正在构建平台化
不能把华为的开放合作共赢战略局限在某条产品线或者某个BG,而是要在产业中看华为究竟怎么定义自己。它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当前的所有战略均是支撑云化的举措,是落地,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看华为最近的举措,可以感觉出,华为正在成为云化平台,不是某个产品线,某个行业的平台。不过,这有挑战。
华为是传统的ICT企业,它不可能像苹果这种消费类厂商有可见的产品和平台,也不可能像Facebook和Google、腾讯微信、阿里淘宝一样互联网平台,也不可能像英特尔和高通那样,以核心产品,构建生态圈。
图说,大数据领域都有这么多的公司,谁会成为平台型公司?
它以后可能是“太平洋管道”宽广的数字平台,是一切ICT基础设施数字传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华为广泛开放能力,引入资源,构建平台化的生态系统。未来,它很可能成为一家聚焦IaaS、开放PaaS的平台公司,围绕越来越宽的“主航道”,聚焦在战略突破口,进入信息社会。开放是当前华为的大战略,也是共同面对下一个“不确定”的最佳方法。
成为云化平台,本身要足够强大,才有能力输出。看华为过去28年的数字,每年按 12% 拨付研发经费,近十年共投入研发费用380多亿美元,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超过 5 万件,年营收超过600亿美元...这些数字为华为强大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写下了密密麻麻的注脚。
华为在云化自身,模糊公司“内外”的概念,将自己边界内的各种资源,“虚拟”、整合成一个大的平台,用各种连接能力,形成不同层面的服务,共同推动世界的发展。对内,连接技术、人才和商业;对产业链,连接用户、上下游供应链;对业内,连接各级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这样,它就有成为“世界的霸主”,重新定义合作伙伴的关系,重新定义业务边界。
当前看到的“开放”,更多是内部的自觉性行为。构建云平台,包括架构、人才体系、分配体系和合作伙伴体系,灵活多变。人才中,任正非要求“炸开金字塔塔尖”,模糊内外人才的差异化概念,“要在社会上广泛寻纳,把能力中心建到战略资源(人才资源等)聚集地区”;在组织边界上,要从员工分享利益到合作伙伴分享利益,不要斤斤计较于自身的利益;在技术突破中,要广泛和世界上的科学家合作。
开放与合作的目的就是“一切为了胜利,为了胜利的一切”。
分层次 分重点 共赢生态圈
如果你还不明白,那么,我们在看看华为日常的行为,就知道它怎么落地“开放 合作 共赢”的战略。甚至可以将它“云计算大会”、“开发者大会”等一系列集团层面的会议,以API经济和生态的行为模式投射到一个长远的公司战略的层面上。
不要被这些表面的热闹所困扰。这些大会是热闹,是对业内喊话,也是对内提升信心的手段,更是商业落地和行销的手段。
如果总结,那么,这个云化下的“开放合作共赢”有自身的逻辑。
开放是一种战术,是通过联接数十万合作伙伴,持续建设和谐的商业生态环境;是通过建立开放的架构,携领数万公司一同创新创造,服务用户。更是对技术的信心,和对技术的精准把握,没有能力如何开放?
合作是聚焦核心能力之外,修桥铺路,打造生态系统,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广泛与各个层级合作,不一定非要在一个战略聚焦点,只在某一方面合作,如支持研究人员研究技术,突破难点;与产业在“人才 技术 商业 研发 资金 战略”层面合作,不绑定,不锁死,不占山为王,不搞生死同盟,以用户价值为导线的合作。合作就是利益共享和妥协、灰度的做法。
图说:华为和德国电信共建开放云
共赢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不是简单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云化的世界,不是你死我亡,而是相互渗透,互为支撑。华为一直在说“深淘滩,低作堰”就是一种心态。状况好一点,多一些投入和支持,扶持弱小,共同做大。比如,华为的某些产品在欧洲的价格比竞争对手都高,这不是不能降价,而是不仅仅让利给合作伙伴,还要让利给竞争对手和客户,从而处理客户关系,改善商业环境,改善内部关系。
这应该是华为面向未来的战略的做法。以各个层面的开放,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对象,繁荣生态圈。这里面有诸多具体的做法,开放API、技术突破和人才引入,让利和“养活”竞争对手等等,都是在确定产业中的平台位置。
这样,华为才能以未来的视角,以“王者之心”,而不是以“独霸世界”的做法,进入信息社会。这是“开放 合作 共赢”的核心,也是未来所有科技公司绕不过去的命题。
大数网:专注企业级报道,致力于发现和推广技术价值。本公众号由资深媒体人运营,已经入驻百度百家、今日头条、UC、搜狐、QQ、凤凰等主流的自媒体平台。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