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为何引无数IT企业竞折腰?

相对而言,OpenStack是个很小众的词,只有一部分IT专业人士对此有所了解,但笔者想用一个更加通俗的词来形容它——安卓。在智能手机市场,我们甚至可以从操作系统层面简单地把它分成两大阵营:IOS和安卓。事实上,凭借自身的开源和开放,安卓已经成为除了苹果手机之外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的选择,市场份额更是占到8成以上。

这就是开放的力量。OpenStack的出现时间与安卓相当,诞生于2010年的OpenStack起初只是一个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并发起的开源项目。2011年,Rackspace将OpenStack贡献给开源社区以后,它迅速成为云计算市场炙手可热的存在。

如今,OpenStack已经成为仅次于Linux的全球第二大活跃的开源社区,有超过585家企业、近4万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着这个超过2000万行代码的开源项目,世界100强企业中50%的企业采用了OpenStack,开发者、用户遍及全球。

这一点从刚刚在‍北京闭幕的OpenStack Days全球巡展也可以看出,在这次巡展上,不仅有超过2000位云计算产业从业者参与,还吸引到了英特尔、华为、IBM、联想、新华三、华云数据、寄云科技等数十家生态圈企业参与,他们不仅一起探讨OpenStack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特点,还分享OpenStack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实践最佳案例和成果,通过互相借鉴来优化各自技术选型和业务运营。

整体来说,OpenStack能够在短短六年里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开放。开放意味着灵活、扩展性强、个性化、自定义……事实上,开放已经成为整个IT业的趋势所在,尤其在云计算日益普及之后,开放变得势在必行。也正是如此,OpenStack也才得以在如此短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多IT企业和用户的追捧。

二、生态。对于开源项目而言,参与者为生态系统贡献自己的力量,而生态系统又反过来将更多参与者的贡献分享给参与者。生态的壮大得益于越来越多参与其中的IT企业,同样也得益于越来越多用户、开发者涉足其中。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当雪球越滚越大,原本微小的力量都会变得强大。

三、标准。OpenStack 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曾表示:“近六年来,OpenStack已成为云计算实际意义上的开放标准,其商业生态系统充满活力,在私有和公有云中获得大量部署。”而在OpenStack发布的第七次用户调查结果显示,97%的社区成员表示,在同一开放平台和API方面实现标准化有助于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公有及私有云网络。

不过,尽管如今的OpenStack虽然市场一片火热,但在主流的云计算应用中依然只是小众,而不是像安卓那样正在统治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事实上,OpenStack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很多时候,一个事物的优势反而是它的劣势所在,OpenStack似乎也不例外,尽管开放是其核心所在,但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使用者的难度;而OpenStack的生态尽管正在快速完善,但一个庞大生态系统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

正如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何宝宏所说的那样,国内以OpenStack为基础的私有云发展仍然在产业落地,弹性效率和互操作等技术研发,产业生态建设三方面存在挑战。OpenStack在未来仍将有一个相当长的路要走。

如今的OpenStack还处在安卓早期的状态,不过未来在发展逐步成熟之后,OpenStack在云计算市场,尤其是私有云市场或将具备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作者:丁常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7-18
OpenStack为何引无数IT企业竞折腰?
相对而言,OpenStack是个很小众的词,只有一部分IT专业人士对此有所了解,但笔者想用一个更加通俗的词来形容它——安卓。在智能手机市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