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获得苹果公司10亿美元融资的消息迅速刷屏,苹果公司进而成为继腾讯和阿里巴巴之后最亮眼的滴滴投资者。对于苹果公司青睐滴滴,也让很多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多少有些意外。但对于已经显露增长疲态的苹果来说,在有钱又缺乏创新的情况下,投资更有潜力的企业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尤其在进入2016年以来,唱衰苹果公司的言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苹果公司甚至还以财报的实际表现“积极”证实唱衰苹果的言论。在年度苹果公司的201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苹果手机的销量和营收都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天花板到来之后的下滑趋势更是显而易见:iPhone SE在今年春季发布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来自代工厂的消息称,去年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也已经卖不动了。不仅如此,三星、华为,甚至是OPPO、vivo等竞争者都开始抢食苹果手机的市场。
内生创新和发展乏力的苹果公司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自身寻求突破的同时,向一些有未来市场潜力的公司投资或许是一条捷径,正应了那句“万物非我所有皆为我所用”。
而且以苹果目前的现金流而言,拿出10亿美金投资滴滴只是一笔小钱,但这笔小钱也拥有博取未来更大收益和撬动更大中国市场的机会。因为在中国的独角兽公司中,滴滴、新美大、小米都是未来市场格局的强有力竞争者,但相比较而言,滴滴更具备吸引苹果的能力,因为小米是竞争者,新美大与苹果关联性不强,滴滴正在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则与苹果公司的汽车项目不谋而合。
事实上,滴滴出行与苹果公司的联手让双方探索更广阔的出行市场变得更有想象力。而对于滴滴而言,做平台已经被证明并非未来的机遇,反而扎根技术领域,用技术深挖出行市场才是关键所在。
曾经,滴滴出行也是有可能做成平台型企业的,搭建一个出行平台,从入驻这一平台的车主身上收取相应的费用,但从这样一个平台的实际运营可以看出,向车主收“份儿钱”的方式目前也遭到了很多车主的抱怨,如果要想支撑起一个滴滴出行的帝国,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有天花板的。但对于出租车而言,滴滴则真的就只是一个平台,方便了乘客和出租车主,但自己并没有获得多大的商业利益。
但不管怎样,滴滴出行都已经创造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这些出行数据对于滴滴而言显然是极具价值的,甚至可以说,这才是滴滴的未来所在,因此,滴滴开始进一步挖掘技术的价值,不管是大数据,还是智能汽车,这些与未来出行关系密切的领域是滴滴迟早要布局的。
不妨想的大胆一些:当智能汽车风靡世界时,借助滴滴再打车,乘客或获得的很有可能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汽车根据乘客需求自动将其送到目的地。至于如何投放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滴滴出行大数据将给出支持。如果这一想法在滴滴的战略布局中有所涉足,那么达成这一目标必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借助更大伙伴的合力。
从资本层面讲,滴滴获得苹果公司的融资,对于公司的持续运营是一种莫大的支持,尤其在滴滴出行还在持续进行创新探索和市场开拓的今天更是如此。但只是资本,这未免并不符合双方的合作预期。
从业务层面讲,滴滴拥有出行大数据、拥有绝对优势的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拥有大量的中国用户、拥有在未来出行市场中占的一席之地的能力,这些对于苹果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来自中国市场的支持对苹果公司都显得异常重要,而在苹果的计划中,智能汽车甚至可以被看做是苹果下一个智能终端的关键所在;如果提前投资滴滴,很有可能在苹果汽车一上市就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销售渠道。
从滴滴出行到智能出行,滴滴和苹果都需要这样的想象力,尽管目前看来还有段距离。(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作者:丁常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