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阿里入股 何尝不是媒体的一个好出路?

对于业界传言蚂蚁金服与财新传媒签订战略入股协议的事宜,有媒体解读为阿里巴巴意在建立一个媒体帝国,甚至以此控制舆论。这不免太高看阿里巴巴了,除了赵家人,其他人或其他企业恐怕都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其实,对于媒体来说,有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入股,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战略决策委员会委员、合伙人王帅对此事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阿里的成长,得益于各家媒体的关注,现在阿里的业务好起来,媒体的日子难过一点,阿里不能一阔就变脸。尽力能合作就合作,苦点累点也算回报一下大家之前对阿里的支持。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纵观阿里巴巴给传媒领域的回报,不仅包括投资《第一财经》、博雅天下(旗下拥有《博客天下》、《财经天下》等多家杂志)、《南华早报》,以及与《华西都市报》合资《封面》新媒体、与财经杂志合资《无界》新媒体等;还包括创新型科技媒体虎嗅、36Kr、猎云网等。

媒体的日子的确很难过。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媒体没有很好地找到转型方向所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和获取的壁垒,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也可以参与对信息进行制造和传播。于是乎,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过去高高在上的媒体跌下神坛;如今,普通稿件的撰写更是会交由机器人完成,信息的制造走进工业化、自动化时代,媒体的日子又会怎样,真是难以想象。

关于媒体的转型,这个行业中已经有一波又一波的人前赴后继,但从盈利模式角度来看,无怪乎如下几种:传播渠道、广告推广、用户转化、电子商务、内容营销、公关服务、会议会展、研究咨询……

传播渠道、广告推广是最传统的媒体盈利模式,如今尽管依然有其价值,但空间已经被大大压缩;用户转化和电子商务都是媒体基于自身读者群(用一个时髦的词叫“社群”)的价值转化,这种转化既可以是帮助别人实现商业价值的变现,也可以自己操刀,向用户兜售“商品”;内容营销和公关服务更多地是把自己变成服务者,凭借自身的传播影响力和人脉关系为企业提供公关服务;会议会展则是发挥媒体作为平台的优势,汇集各方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研究咨询则是借助自己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增强企业或者行业的洞察力。

但除此之外,一直有一个模式被人们选择性忽略,那就是行业领导者对行业媒体的帮扶,就如同今天阿里巴巴入股商业类和科技类媒体一样。这也对应了王帅对此事所做的上述回应。当然,阿里巴巴此举自然也能从中获得媒体相应的资源和服务,这对于阿里、媒体、消费者而言可以说是三方共赢。

之所以说是共赢,是因为阿里巴巴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这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和成长很重要。试想,如果关注阿里巴巴的媒体都死光了,阿里巴巴再做什么事情已经没有人再去分析、评论、传播,消费者也无从获取阿里巴巴的信息,阿里巴巴估计也离死不远了。

对比像阿里巴巴这样有“行业责任感”的企业,笔者不得不说一下IT行业的企业和媒体。在互联网经济到来之前,IT领域的快速发展也让IT媒体一度火热,但互联网颠覆了媒体业,一时之间IT媒体哀鸿遍野,但少有企业能够伸出援手予以支持。IT媒体江河日下的同时,IT业也遭受了互联网行业的巨大冲击,以致于IT媒体陷入日渐卑微,甚至难以的境地,而没有了媒体的鞭策和研究分析、IT企业日渐萎靡的恶性循环。

说到底,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阿里巴巴这么做就对了。

除此之外,对于王帅,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来说,笔者也同样相信他所说的“这几年,媒体人创业,每每会想起我王某人,我也尽其所能,能在他们创业艰难之际,帮一点,拉一把,出点创始资金就尽量出。”。正所谓“苟富贵,莫相忘”,王帅也好、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也罢,这些媒体出身的阿里巴巴人,能够不忘“媒体情结”,还能尽一些自己的微薄之力。笔者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种善意,而不是阴谋论。(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作者:丁常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3-03
引阿里入股 何尝不是媒体的一个好出路?
对于业界传言蚂蚁金服与财新传媒签订战略入股协议的事宜,有媒体解读为阿里巴巴意在建立一个媒体帝国,甚至以此控制舆论。这不免太高看阿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