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2015年,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额接近万亿元大关,有第三方机构大胆预测,2016年,P2P历史累计成交量或许能够超过两万亿。这样一个预测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2016年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或许只能与2015年持平,没有增长。
越来越严苛的政策监管、逐渐回归理性的高收益、经济下行驱使下优质债权的缺乏……一系列挑战都将摆在P2P行业面前。日前,笔者从众多商业银行暂停P2P平台第三方支付充值渠道入手,说了2016年将成为P2P洗牌年的观点。在给出趋势的同时,笔者也在努力思考未来P2P网贷行业如何借助创新实现转型。
一、大数据征信
风控是P2P网贷行业的核心所在,尤其在2016年监管政策继续收紧的情况下,不管是大的P2P平台还是那些小平台,都将会对风控建设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这将催生大数据征信成为P2P行业的新风口,一家平台的大数据征信做的好,不仅可以帮助自家平台开展P2P业务,还可以为其他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这一点上讲,那些专业的大数据征信公司或将异军突起。
二、消费金融
在P2P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另外一个领域也在迅速崛起,那就是消费金融。不管是蚂蚁金服还是京东金融,都在短时间内凭借电商平台巨大的支持,实现了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并与陆金所这样的行业巨头平起平坐。从广义的消费金融讲,P2P与消费金融并不矛盾,也并非拥有牌照才可从事类似业务,如今一些分期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出现,P2P如果死守着自己传统那块业务,没必要也更不可取。
三、P2P领域深耕
从P2P诞生之初,同质化情况就很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细分领域与行业的平台就已经存在。如果一家平台要想在行业发展日益规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继续在传统P2P领域有所作为,深入到某些细分行业和领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育、医疗、农村等行业和领域各自都是一个大市场,在其中深入耕耘,自然也能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以上三点或许更加适用于各P2P平台进行业务运营创新,但如果从公司战略角度来讲,这样的创新点或许并不合适。那就不妨从以下三个角度做一些尝试,或许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一、集团化作战
很多主流P2P平台都已经家大业大,从合规的角度讲,比如线下和线上的分拆;从业务发展角度讲,比如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拓展;从新业务孵化的角度讲,比如大数据征信的独立发展等等。如果一个平台把这些一股脑囊括,不妨就做一些分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通过集团化作战,共同将蛋糕做大。
二、资本市场掘金
2015年,有上百家P2P网贷平台获得了融资,2016年,势必会有一部分平台继续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也会有一部分企业实现上市,不管是国外资本市场上市,还是国内的创业板、新三板,上市的趋势已经显而易见。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品牌溢价和资源。比如,上市公司背景、国资背景等一旦进入某些,必将会给平台带来更多的稀缺资源,让平台从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跨界资源整合
2016年,纯粹的P2P发展将逐渐趋于平稳,若想挖掘更大的发展空间,P2P平台必须进行跨界资源整合,这种整合不仅仅是整合自身的产业链,比如大数据风控等。更是一种超越行业边界的整合,比如与电商、时尚、娱乐、奢侈品、体育、制造业等的资源整合,将过去看来完全与P2P没有关系的行业资源整合进来,P2P平台不仅可以在品牌层面获得提升,在营销、运营等层面同样也能获得新的机会。2015年,这种跨界资源整合已经有不少主流平台在尝试,2016年,这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微信公众号:changyandao1;作者:丁常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