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A因网贷负债数十万,跳楼自杀;同学以学生B的名义贷了数十万元,直到被催债时B才发现自己已身负巨债;学生C因买苹果手机及其他消费,申请了网贷,并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还债,最终欠债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而其本金仅为3万元……
在网络环境日渐复杂的今天,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似乎早已不足为怪。但是,看着这些深受其害的祖国青年们,小内更加心疼学生背后的大人,给还不起钱的人放贷,网贷公司并不傻!他们瞄准的可能更多是学生背后的父母。那些望子成龙、含辛茹苦的中国父母们,面对这样的景象,该是怎样一种心境?移动互联网在带动行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所涉及之处,也留下了许多灰色阴影,校园网贷就是其中一例。
对借贷市场来说,高校是一块宝地。大学生群体普遍消费欲望强烈,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但对价格敏感,资金水平能力有限。借贷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大多数学生的经济空缺,满足了一定的消费需求。
易观智库分析师沈中祥曾表示,大学生客群基数大,校园消费金融增长空间较大,是借贷平台看好校园市场的原因之一。
而这样的生意,其实在传统借贷领域,银行早就尝试过了。
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学生的信用卡。此后,多家银行相继在学生市场推出了信用卡服务。据银率网调查,2006年国内在校大学生持卡比例为15.1%,2007年上升到24%。
但是,随着大学生持卡人数的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还是因为银行不了解学生,同时,对学生的实际的经济能力和信用记录不严加审查,为了行业竞争,恶意降低信用卡门槛。进而导致学生逾期、过度透支信用卡、无力还款等事件频发,诱发了校园危机。据央行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运行情况报告显示,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较2008年同比上升133.1%。这些行为在给银行带来风险的同时,也让家长苦不堪言,也影响了正常的校园消费环境。
后来,在2009年7月,银监会对大学生信用卡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不得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对于已满18周岁但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及其偿还能力,并以书面形式确定还款责任,否则不得发卡。制度的出台,使得多家银行不得不停止大学生信用卡业务。
由于大学生还款能力较弱,信用指数不易评估,银行坏账风险系数上升等因素。银行信用卡在高校推行了将近5年后,最终淡出了这个市场。
但是,高校这块红利市场,却一直没被借贷行业所遗忘。传统借贷行业没落了,但近些年陆续上线的网络信贷产品,又将手伸向了校园。
2012年左右,网贷兴起,并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迅速被很多互联网公司瞄准。在我们常见的支付宝、微信、京东等比较规范的信贷产品之外,还有很多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针对学生借贷的网贷产品。这些产品门槛低,基本上只要学生学籍卡信息和通讯录信息就可放贷。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学生网贷产品大概分为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然而,借贷业务搬上网络后,依旧免不了那些诟病已久的问题。
首先是不止借贷门槛降低,连开办网贷公司的门槛也大幅降低。
最近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报道称,日前在深圳开庭审理的几例网贷公司涉嫌违法案中,三五人投几十万开家公司,不到两年吸金超9亿。一些网贷平台更是目标明确,转为吸纳公众资金、缓解个人及企业的资金压力而做。
而除了这样的非法吸金网贷公司,还有一些目的相对单纯的创业公司。不过,即使没有非法想法,但校园市场并不好做。此前的信用卡推行就验证了这一点,这些问题在新兴的网贷公司那里同样不能避免。
有限的校园容量内,突然之间涌入大量网贷平台来竞争和瓜分市场份额,就难免会造成一些虚假和恶意行为。为了争取潜在的贷款用户,网贷公司们走了之前传统借贷渠道走过的老路——审核门槛低,没有完善的信用系统,恶意诱导学生借贷等,市场乱象再次出现。
与此同时,银行这个传统借贷渠道也开始对校园市场蠢蠢欲动了。据了解,招行、交行、农行、建行等多家银行都专门针对大学生推出了信用卡。据相关工作人员称,目前大学生办理信用卡还需要提交担保人(父母或亲属)的相关材料,即落实第二还款源。
但是,尽管如此,此前的问题就不会再发生吗?在现在网络借贷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传统借贷渠道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卖点来推行。
打着法律的擦边球,不管是网络渠道,还是传统渠道,校园借贷似乎困难重重。
不过,这也不代表这一行业没有潜力。校园市场的红利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需求也是确实存在。而面对学生群体的强烈需求,法律不应该一味压制。国家相关部门给予一定合理的支持和监督,或许能有效填补行业监管漏洞和大学生信用体系的缺失问题,并促进这个市场良性发展。而相关借贷平台,也需要抬高资格门槛,完善学生信用系统,严格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合理的服务。当然,这其中的主体——学生,也应该量力而贷,理性消费,谨防受骗。
本文由互联网圈内事(quanneishi)原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