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知乎愚人节启动的商业化尝试项目值乎App迎来重大改版,在朋友圈被许多人吐槽为像素级复制分答,后者是近日微信朋友圈出现的又一个爆款产品,由知乎对手果壳旗下的在行打造。
用户选择答主,付费提问后将得到一分钟内的语音回答,其他人想要听答案就要交钱,这部分由提问者与答问者分享,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分享模式,在模仿迹象严重的互联网圈算是一道清流。
分答已拥有10万注册的“知识网红”,新榜统计数据显示,截止6月3日上午九点,分答前100名“知识网红”的收入已突破2000元。收入最高的王思聪有23万,收入5-10万的有5人,超过1万的有26人。如果算上“偷听”费,整体流水在数百万元级别。在互联网行业这个数字不值一提,但这款产品5月15日才上线,敢于挑战中国创业者敬而远之的“前向收费”,以及诸多新颖的社区玩法,使之成为坊间热议话题。
爆红的分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足记、脸萌、无秘。人们下意识地为分答未来担忧:会不会难逃“一夜爆红却只能红一夜”的宿命?
分答的选择是,赶紧在这个谁都不知道能延续多久的时间窗口,圈走用户再说,它直接将“在行”和“分答”的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名称互换,已运营一年有余的在行正在为分答让路。
知乎的选择是,一边继续探索主打实时和付费问答的知乎LIVE,一边将值乎变身“分答”玩儿其了付费语音。分答上线,花了2个月时间,对于一款从0到1,兼具社交、语音、支付等功能的App来说,已是神话。然而,从5月15日算起,值乎模仿相关功能,大概只用了半个月,问答行业正在上演高手过招的游戏。
分答能火多久?谁都不知道。然而毫无疑问,在分答、值乎之后,还将有一大波玩家入局,“免费创建你的语音问答平台”的工具已经问世,它能够帮你快速克隆出类似的产品。
为什么分答这么火?
分答打着“知识分享”的名义,实际上更像是一款以知识之名,行追星、社交、娱乐和知识分享之实的杂糅平台。它究竟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很火。
相对于知乎而言,分答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效率,需要付费,语音阻碍了分享和不利于搜索;提高了知识生产的门槛,因为只有少数专业或高端用户即“知识网红”才有可能去将答案卖钱。为什么分答还这么火?
一是眼下内容追求少即是多。
传播效率、生产门槛为内容品质让步,付费是问题和答案的筛选器。联系到类似于“李翔商业内参”这类产品,都体现出“优质内容付费化”这个趋势,付费是筛选手段,以提升内容品质。
二是名人效应满足社交幻想。
马云演讲时如有提问机会,台下一定十分踊跃,普通人都希望能有跟仰慕者对话的机会。分答做到了这点,你花两百块就可以去跟王思聪对话,效果与花几百万去跟巴菲特吃午餐没啥不同。正如分答宣传语“与心目中的大咖成为一分钟的朋友”一样,许多人梦想着与偶像平等对话或成为朋友,分答一定程度满足了这等幻想。
三是人们一直在寻求知识生产和获取的捷径。
人们总想要寻求捷径,希望能够解决困惑,盼望遇到高人点破,或贵人相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答有的是“高人”,还拉来几个贵人(ps,分答上的王健林是虚假账号)。人们希望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获取别人要花一整天读完一本书才能获取的知识,“高效率知识获取”这个卖点,让罗辑思维会员已达到数百万之众,而分答,换了种形式讲类似故事,用其官方宣传来说是“用轻盈的方式获取知识”。
给知识经济行业带来什么启示?
在工业化、信息化之后,人类进入知识化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兴起,传统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而知识经济的增长,取决于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效率。互联网让全世界快速走过了信息化阶段,为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创造了条件,知识经济日益繁荣。
说到“知识型产品”,你会想到什么?罗辑思维宣称自己是“知识社群”,知乎、在行、果壳、分答、值乎的产品定义里面,均有“知识”二字。然而知识涵义十分广泛:“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道为什么”的理论,“知道怎么做”的技能技巧诀窍,“知道找谁”的人机关系,均属于知识的范畴。这样来看,维基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知道、百度搜索、网易公开课、YY教育、TED、可汗学院、coursera等产品,均是知识经济玩家。
分答等产品的火爆,表明用户对知识的渴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并且愿意为此买单,这对于知识经济型产品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知识经济进入2.0时代。分答给知识经济带来什么启示呢?
1、用户愿意为优质知识付出经济成本。
前面提到的各类知识类应用,几乎都是免费的——除了分答和值乎之外。分答现象表明用户愿意为优质知识买单,不是广告而是直接付费,事实上更早之前微信“赞赏”的尝试就已经在暗示这一点。用户赞赏的很多内容,就是知识型内容,李翔商业内参对企业家而言同样是一种知识。用户“买书”将越来越少,“买知识”则会越来越多。因此,付费型的优质知识内容必将兴起,网易公开课、文库等平台尝试收费内容将为时不远,类似于“李翔商业内参”的内容将风靡开来。
2、用户不愿意为知识获取担负时间成本。
从分答以及罗辑思维的火爆可知,用户不愿意或者没条件为知识获取耗费过多时间,总想走捷径。知识平台连接用户与知识的效率至关重要,社交化是一种方式如分答、知乎;大数据是另一种方式,如今日头条;还有个性化,美国在线教育平台KnewTon已成样本。未来人类获取知识会像今天电脑下载资料一样简单、快速。
3、知识获取可以不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分答与明星、网红结合起来,让知识获取过程充满了娱乐化的因素。有人说,这已经背离了知识的本质,实则不然。通过传统教育那样严肃古板地获取知识,将成过去式。教育本身会变得更有趣,而人类终身的知识获取过程,同样会更加轻松、有趣和简单。知识获取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再是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去获取知识,如同我们观看《晓松奇谈》视频一样,这是娱乐也是知识。
4、知识传播必须迎合碎片化的消费需求。
除了K12和大学等系统教育之外,终身知识获取,将越来越多地通过碎片化的方式进行。过去,人们要报MBA,要报在职硕士班去系统学习知识,现在,人们通过网易公开课、YY教育等平台,或者加入类似于马云的湖畔大学,进行短时间学习。过去,人们要买许多书来啃,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通过看一个公开课视频,看一篇微信文章,看一个分答答案,去学习。就算看一个视频,看一篇文章可能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设备、不同场合分多次完成的。总之,人们的知识获取方式越来越多碎片化,知识型应用必须在产品设计上满足这样的碎片化消费特征,比如更全面的多设备适配、知识消费进度同步、内容离线自动下载等功能。
5、知识生产门槛还有大幅降低的空间。
过去,知识生产门槛很高,有知识的人,往往需要写本书,当老师,才能将知识传授出去。“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这种知识传播路径很短。互联网时代,百科、知乎、文库等平台让知识生产效率高多了。不过,人们生产知识依然还有门槛,需要去降低。
如何鼓励人们持续生产优质知识?这有不小的发挥空间,除了钱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答案?肯定有,付费一定不是最优解;
如何提供更好的知识生产工具?可汗学院在课程生产上采取了大量的新技术,分答采取语音尝试降低回答难度,未来肯定还会有直播等工具;
如何将碎片的知识更好地组织?知识散落在许多地方,一个系统的知识可能会分布在不同答案,不同文章之中,如何更好地组织进而便于消费?知乎日报、知乎出书,就是这样的尝试。
在线学习平台将成为知识经济重量级玩家
分答们的最大竞争对手实质上是在线学习平台,在帮助用户获取知识上,它们有不同的理念和方式。
相对于问答这种极度碎片化的小知识而言,轻度碎片化的在线学习平台,比如网易公开课,有其适合场景,尤其是更适合“知道为什么”的理论知识传播和“知识怎么做”的技能知识传播。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它对时间要求更低;相对于问答而言,它更加系统化、更具连贯性,内容在平台的引导、把控和组织下具有品质保障,不大可能浪费用户的时间和金钱。
因此,在知识经济大火之后,知识型在线学习应用或将进一步爆发,是分答们最大的拦路虎。
在这点上,我相对看好网易公开课,其在2010年上线,是中国最早的在线学习应用,定位于免费的在线学习和知识传播平台,拥有超过4300万移动用户,DAU120万,MAU 750万、10万个线上教育视频资源,已斩获在线学习领域的世界级奖项,与可汗学院、coursera名气相当。
网易公开课较早察觉到用户知识获取需求的暗流涌动。
3月对移动端的改版就迎合了知识获取轻松化、知识获取效率化、知识获取碎片化等趋势。
内容呈现信息由传统窗格变化为信息流形式,目前,信息流曝光已达800万。有了信息流,就可基于大数据给用户推荐兴趣课程内容,让用户知识获取更具效率,未来还支持订阅满足个性化需求。
加强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上线“课间”TAB让用户可交流课程之外的话题,这让知识获取变得更加轻松,未来,你在网易公开课选择开启弹幕与同学互动,通过美女直播去学音乐鉴赏的知识,又有何不可以?
在移动端交互上,网易公开课新版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碎片化的知识获取需求,比如支持离线内容,支持边找内容边看视频的“小窗”,迎合了用户在碎片化场景下获取知识的大趋势。
网易公开课在拥抱知识经济新时代这点上,在同类知识型教育平台中算是走得较快的,其做法值得在线教育平台学习。网易公开课会不会推出类似于分答的平台,尝试更加碎片、更加轻松、更加轻量的知识传播?可能性很大,这样可与网易公开课形成互补,满足其用户不同场景下知识获取需求,而分答并不具备网易公开课的“专业、 、连贯、系统和品质”等优势。所以说网易公开课是分答的潜在竞争对手并不为过。
分答能火多久?这是一个没有有效答案的问题,只有时间才能回答。但是,分答现象表明,知识经济正在崛起。知识型应用如何抓住这波新的浪潮?分答倒是给出了许多启示,这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 罗超(luochaotmt)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