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出行领域一直都是创投热点,一方面,李想、李斌等明星创业者出来二次创业获得大量关注;另一方面,成立数月的创业公司融资额度与估值快速攀升,动辄数十亿元,远超其他移动互联网项目,甚至在产品众筹模式上,小牛等电动车产品也依靠互联网+传统出行概念,接连创造了众筹记录。
出行类创业公司大跃进
最近滴滴出行拿下了苹果10亿美金的投资引起业界轰动,对于「铁公鸡」苹果来说,这是极为少见的对外投资,从中也可看出中国出行市场是多么热闹。
回溯到2015年,国内最大的两家汽车网站——汽车之家和易车网的创始人纷纷开始二次创业,李想创办「车和家」,主打「小而美」的智能出行工具,A轮融资达到7.8亿元,成立几个月已经拿到累积25亿的天价融资额;原易车网CEO李斌在去年三季度宣布其新项目「蔚来汽车」已经完成了B轮5亿美金的融资,公司的目标是「未来的特斯拉」,李想也是其股东之一。
去年6月,电动自行车创业公司牛电科技在京东上创造了7200万的小牛N1产品众筹成绩,成为国内众筹额度最高记录;今年5月17日,该公司的第二款产品小牛M1又创造了8176万的众筹额度,打破了去年自己创造的记录,相比与电动汽车融资的隐秘,众筹的相对透明更能让人看到行业的火爆。
根据记录,4月27日小牛M1正式开始众筹,半小时后募资金额突破1000万,5月15日总金额超过7200万的旧有记录,5月17日最终达到8000多万的新纪录,由此回溯,近10万人参与其中,小牛M1单品的线上销量达到仅1.9万台。
牛电科技自去年一经曝光就引起广泛热议,无论在行业层面还是产品层面,一直都处于风口浪尖,资本层面看,去年牛电科技去年拿到GGC,红杉和IDG的5000万美金A轮融资,今年3月获得3000万美元A+轮融资,算上更早的天使轮,官方口径上看,已经累积拿到了近1亿美金的融资。
过去一年中,在出行赛道上一同赛跑的创业公司获得了高估值与高曝光,除了牛电等已经有产品上路的,更多的还仅仅是概念层面,能获取资本的关注,更多的是大家时刻关注的电动出行的未来,这可能是不亚于互联网革命的另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革。
电动车领域未来在哪?
还是从电动车说起,蔚来汽车主打高性能同时也是「奢侈品」的电动跑车,车和家则看准了平民出行,希望用「小而美」的工具来代替汽车,这两者的产品都基于电动行业的增量市场,与之不同的是,牛电则发力电动自行车这个存量市场,相比与电动汽车,它更容易量产、调教以及快速迭代。
此次拿下众筹新纪录的是小牛第二款产品小牛M1,相比第一代N1,其外观更加苗条,尺寸、轴距、整备质量上都小了不少,但在舒适性与用户体验上都更进一步,比如全面优化自主研发的矢量控制器算法,带来更好骑行体验,减轻的重量在续航上或将带来更多优势,此外,其快充方案与2.0版APP也都在提升人车之间的交互体验,一句话来说,M1相比N1更加的小巧与智能化了。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的设计初衷就是解决大城市的拥堵等与传统短途出行工具的安全问题,在牛电科技现掌门人胡依林看来,电动自行车的愿景就是能让用户感受到「无痛化、精准化、场景化与品质化」,打造「全民轻出行」的理想模式。
数据显示,中国有1.7亿左右的私家车,不到15%左右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而如北京一样的而巨型城市,有接近3000人口中有近500万量机动车,加上有些道路规划的不够合理,拥堵已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宏观上看,在占用道路主要使用权的汽车中,有70%左右是中短途出行,一辆汽车往往是单人使用,却占用了至少四个人的空间与碳排放。所以,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迫切的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出行体验,成为最迫切普遍的需求。
电动汽车能解决排放等环保问题,但在6公里以内的短途出行上,更加智能化电动自行车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在电动汽车上,有着特斯拉作为市场的教育者与推广者,类似车和家和蔚来汽车两种面对不同人群的产品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当中;在电动自行车上,牛电则与很多传统电动车品牌在同一赛道一同厮杀。
从用户角度看,无路哪种电动汽车都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利用企业家自身光环,资本的推手,社会化与互联网的营销传播与销售模式,再加上被证明靠谱的产品,才是最终出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