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危与机

原文刊发于《创业天下》杂志

在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小米的讨论很多,但已经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了。以往谈论小米大多都会冠以“神话”、“奇迹”的盛赞字眼,如今许多人谈论小米用的最多的则是“危机”、“没落”等忧患的词语。这一方面是由于小米的增长在放缓,另一方面则是“友商”的故事讲的越来越好,于是相比较之下,小米反而有些“落魄”的感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未必。小米确实有危机,但危机中却也蕴藏着机会,现在就决断小米“失败”,太性急!

危机

从2010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小米用4年时间发展成估值100亿美元,第五年估值460亿美元,拥有近4000名员工,正全面国际化的超大体量公司。小米的成长过程近乎疯狂,不仅在国内找不到任何参考标的,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其都堪称奇迹,但我们却忘记了,小米其实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挫折、甚至弯路似乎都是不可避免。在我看来,2015年,小米确实走了一些弯路,这是其危机的源头所在。

首先,“快”是一把双刃剑。雷军在把控小米的发展时笃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以,小米的整体管理架构是扁平化管理,群狼策略,全员营销,这样的结果是,小米的效率提上来了,行动变快了,在和友商的竞争当中总可以先人一步。但有时候,这种“快”,一旦方向失误,犯错的效率也是奇高,代价也是足够沉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熟的超大体量公司严格遵循工作流程程序的原因所在,降速退“烧”。小米今天的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当属战略、决策、管理层面的失误,而其奉行的“快”,则将“失误”无限放大了。

其次,失去了专注。小米进入智能硬件领域不能说是一个错误,但却分散了小米的专注,即使雷军后来已经意识到了在智能硬件上投入的注意力过多,但正如上文所言,小米“快”的破坏力已经足够体现。在我看来,这是小米在2015年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的最大原因。甚至,小米全员对其旗下的小米手环、插线板、移动电源、耳机音箱、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平衡车的营销投入已经远远超过对小米手机本身的关注,这样的结果会让用户对小米的品牌内涵感知产生偏移,认为小米是一家智能硬件公司而非专业的手机品牌企业。

最后,产品策略失误。小米的四个产品线:红米、红米Note、小米、小米Note,价位覆盖599-2299元之间,尤其是红米的千元内机型,在前期为小米市场份额的掠夺立下汗马功劳。但无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昔日的强悍“战将”红米,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停止增长的局面下,成为了小米品牌逐步走向中高端的最大压力所在。反观华为,其在599元-3699元价位段,均有“爆款”产品:3000-4000元价位段的Mate系列,2000-3000元价位段的P系列,1000-2000元价位段的荣耀系列,1000元以下价位段的荣耀畅玩系列。虽然互联网有“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说法,但对进入换机市场的手机厂商间的竞争而言,“屌丝”的作用正在极具地被边缘化。

机会

尽管小米的增速慢了下来,2015年的手机出货量没有到达目标8000万台,但小米依旧以7000万台的出货量,以14.75%的同比增长,交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而且,在内部,雷军已经不允许再去说“第一”了,将全员对数字的关注重新拉回到对用户的服务上。去除“第一”“心魔”,重新聚焦用户服务的小米,在MIUI用户突破1.7亿的前提下,小米的故事其实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机会摆在小米面前。

第一,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小米手机将再次进入“快”车道。在2015年的下半年,小米几乎所有的发布会上,雷军总会反复重复着一句话,小米只做四件事情,手机、平板、电视、路由器,可见雷军本人已经做了深刻反思,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并且雷军在今年年会上已经明确提出“聚焦”的具体动作,成立核心器件部,要在手机的显示、照相、电池等方面“死磕”,以期建立优势,助小米手机在严重同质化的竞争下突围,重新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第二,小米将重新梳理产品线以及品牌策略。春节之后发布的小米5,对小米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重新梳理产品线和品牌策略的机会。红米、红米Note、小米、小米Note,四条产品线将拉开差距,进入更合理的价格段覆盖。这从小米4C 1299的定价策略就可看出端倪,小米的主线手机小米5将突破1999元触摸2500元价位,而小米Note产品也许会进一步拔高至3000元以上段位。形成3000-4000元价位的小米Note系列,2000-3000元价位的小米手机系列,1000-2000元价位的小米手机C系列,500-1000元价位的红米以及红米Note系列。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小米Note系列覆盖2500-3000元段位,小米像华为的Mate系列那样新推出一个全新高端产品线覆盖3000-4000元价位。小米手里还有牌可以打,而“友商”的“换人”名额已经用尽,但“比赛”还没结束。

第三,小米庞大的用户群是一座金矿。据小米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米MIUI联网激活用户已经达到1.7亿,包括37种官方语言版本,遍布156个国家和地区。这才是小米的核心价值,作为一家互联网硬件企业,未来的价值绝非在硬件,而是基于硬件输出的互联网服务。在互联网,一切服务的基础都是用户,这也是雷军在小米内部年会上强调让用户开心的原因,只有抓住用户,才能形成壁垒,才能沉淀出生态。目前,小米依靠庞大的用户群,在APP推广、游戏、配件周边的电商厂商都很成功,未来,随着对用户数据的挖掘的进一步细化,其运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第四,小米的生态短板有望补齐。尽管小米没有刻意突出“生态”概念,但它确实是奔着这个目标走的。如果以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生态来观小米,目前来看小米的唯一短板就在内容上。有趣的是,小米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这一短板,从老沉的加入,到最近的黎万强的回归,小米影业的起步,小米正在恶补内容上落下的功课。从目前各方面的趋势来看,小米的下一步极有可能收购一家视频网站,来支撑起小米影业的内容输出,承担起对小米电视的内容供给,以填补生态闭环的唯一短板。

其实,如果我们跳出对小米的巨大期望来看,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在不到六年的时间,一度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积累1.7亿用户,估值超460亿,小米无疑已经成功了。甚至在接下来的手机市场竞争中,小米依靠惯性都可高枕无忧,但显然,雷军的野心不止于此。如今,半场结束,小米慢下来,做一个盘整,对小米以后的发展也许利大于弊。“危”和“机”只是相对,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相互转化,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曲折再所难免,真正“霸气”内敛的那一天,也许正是小米真正成功之时。

作者:何帅 微博:@小编也疯狂 微信订阅号:小编也疯狂(id:xiaobianyefengkuang)专注科技硬件、互联网分析评论、电商研究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3-15
小米的危与机
原文刊发于《创业天下》杂志在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小米的讨论很多,但已经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了。以往谈论小米大多都会冠以“神话”、“奇迹”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