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众所周知的信息,在上海注册一家公司,找中介花1000元—1500元就能搞定。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中介其实就是二传手,他们获得客户信息之后,再把信息转交给园区,具体的注册是由园区办理,而园区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也就是说,如果绕开中介直接找到园区,不但节省沟通成本,还能节省中介费用。
你认为这样一条信息值钱吗?
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内情,以500元出售这条信息,很多人会认为不值得。但如果了解这个经过,可以节省500-1000元,那这条信息就超值了。
这条信息对于找中介注册公司的人来说很值得,但对没有注册公司需求的人来说一文不值。那么,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就需要挖掘信息的价值,让信息的需求者和提供者能够对接。
我认为最好的对接方式就是付费,没有比这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了。知乎上线了一个新产品“知乎Live”,其实就是提供了信息对接的场景。
在以往的认知中,信息是无价的,这个“无价”往往变得没有价值。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经过一轮轮的“免费”教育后,信息的价值已经被埋没了。从表面看,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让信息变得更加公开透明,但某种程度上是让信息变得更加的失衡。
前段时间爆发的“魏则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他从百度获得信息,参考了央视报道,最后却成了一名受害者。他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在海量的专业信息中,并没有专业的甄别能力,这些信息非但没有用,反而把他推向了悬崖。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打破了原有的不对称,却制造了新的不平衡,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信息噪音越来越多的时候,很容易被信息误导,就更需要专业的信息,就显得更加具有价值。但是,我们并没有为信息付费的习惯。
当我还在做乙方的时候,经常会去给甲方提案,在我不多的几年从业经历中发现,
中国企业没有为创意买单的习惯,广告公司沦为了媒介公司,公关公司变成了执行公司,甲方考虑的是乙方投入的媒介资源,并不会考虑乙方创意的劳动,这是中国创意产业的一大困境。
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知识是非常廉价的”,这已经进入了潜意识中。从古至今,文人大多很穷酸,生活过得很潦倒。有一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非常尴尬的。一方面我们认为知识有用,一方面又认为知识不值钱,在精神上很富有的人,往往物质生活很贫瘠。
这是我在知乎上对“如何评价知乎live?”的大致答案,我认为知乎Live是一种不错的尝试,让回答问题的信息变成价值。以往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可能收获很多的点赞,可能收获很多的粉丝,能给知识拥有者带来名气,是一种精神上的回报。而知乎Live则是尝试物质上的回报,想要获得某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让知识变得更有价值。
知识变现的探索还有“在行”、“智行”等,冯大辉在在行的标价是16000,他认为有点贵。其实,对于真正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学习才是最低投入、最大产出的投资。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通过谈话能够解决问题,或许带来的回报远远大于16000。
这是很多人所忽略的问题,或者说全社会忽略的问题。很多人愿意付费购买昂贵的奢侈品,但却不愿意在学习上做一点投资,不愿意给予知识拥有者合理的回报,因而让“知识无价”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万能的大熊有一句话我很认同,如果你想向别人咨询一件事,讲再多奉承的话去攀谈,都不如直接发一个红包。当你在别人那寻求帮助,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别人都需要付出成本,给予回报是理所当然。
我认为,付费是对知识最好的尊重,没有之一。
=======================
挨踢客,非资深品牌公关人士,观察公关、营销、TMT八年,曾服务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现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WeMedia新媒体联盟成员、多个互联网品牌公关营销顾问,已入驻百度百家、企鹅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媒体平台、UC自媒体、一点资讯等。个人微信号:aitike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