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读社
在我看来,无论是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还是只有几个核心成员的初创团队,每一个公司都是在创业,只有不断的驱动创新整合资源才有更大的机会活下来,在前不久去参加苏宁25周年庆典时,我就对苏宁人的一腔热血沸腾发表了不少创业的感叹。
苏宁从在南京第一家店开业至今已经相隔了25年,从传统连锁零售到独创的“沃尔玛+亚马逊”模式再到“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云商模式,对于一家已经成长为巨头的企业还能保持着一颗持续创新的心态我是真心的佩服,而这两天带着怀疑和学习的态度读完《苏宁为什么赢》这本书,更是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苏宁25年来在创业路上的持续坚持和创新。
这篇文章可以算是《苏宁为什么赢》这本书的书评,一直以来我对苏宁的态度都是非常客观的,夸过苏宁的文字和骂过苏宁的文字都写了不少,苏宁在最初以传统企业身份转型电商,张近东一声令下整个集团都不计成本的支持新的电商业务,可谓魄力十足!但是在刚开始的两年,苏宁的转型之路是处于激进出击并且战略不清晰状态,除了面临自身转型的艰难,受到外界的质疑也最为猛烈,而在那个时候我就坚信O2O是苏宁可以弯道超车的部分,甚至爱之深骂之切的放出狠话让电商去死,O2O当立。
时间见证一切,苏宁在O2O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里只是想根据我一直以来对苏宁的持续研究,同时结合这本书所讲的苏宁的几次转型和战役,来综合回答这本书提出的问题:苏宁为什么赢?
一、拥有IT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
毫不危言耸听的说轻视技术的传统零售做电商必死,苏宁在技术上的觉醒是比较高的,苏宁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包括硅谷建立了多个研究院,吸纳IT技术人才研究O2O模式、智能搜索、云计算、大数据的精准营销、互联网金融等,将原来的SAP系统全部升级为自主研发的LES系统和仓储管理系统,从订单、仓库、运输、财务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可以说技术决定了苏宁转型一半的成败。
二、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
沃尔玛在物流体系的建设上是非常厉害的,甚至发射了物流通信卫星,苏宁在物流建设上学的就是沃尔玛,利用线下1600多家门店的资源,打通了线上渠道和线下门店,把门店转变成“仓库”,加上自主研发的物流系统实现用户选购商品和配送地址智能匹配,苏宁在物流体系的深耕是苏宁O2O落地的关键所在。利用自有门店做物流中转仓的同时,苏宁还大规模自建物流基地,目前苏宁的物流仓储面积已经接近500万平方米,是所有电商企业最多的。
三、敢于启用年轻的创新人才
苏宁的团队可以算是史上最年轻的团队,苏宁有18万员工,但平均年龄才27岁,真心是一支85后、90后的队伍啊,而在解决人才问题上,苏宁成立了自办的企业大学苏宁大学、以高薪吸引高校人才、将优秀人才派往国外考察学习或进修,以及对员工进行持股激励等等。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是名副其实的90后。我记得在苏宁25周年庆现场,看到那些一个个朝气蓬勃的90后员工,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拼搏。
四、服务优势
苏宁提升服务体验的角度是综合于品控、客服、物流、售后等,主打优质服务。在线下最开始做的是免费贴膜,口碑和引流的效果都非常不错,而在线上的大家电送装一体几乎是其他电商很难做到的。用张近东的话说:“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
五、收购策略
一个企业的业务如果想要成功,要有完整的业务体系来支撑,创新不是背弃现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去另辟蹊径,而是要和现有的资源和业务相关联,形成一张网络,苏宁的收购策略就是对现有业务体系的不断互补:收购好耶弥补了苏宁在精准营销、广告投放等技术和业务,收购红孩子增强了母婴商品供应链,收购满座网成功拓展了线下餐饮和电影O2O,收购PPTV助力苏宁抢占互联网的多屏入口,成功从硬件销售商向软硬结合的服务商转变。
六、营销创新
苏宁的营销创新在于业务的创新和品牌建设,而且是真的会玩,好像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传统营销转变为了社会化营销,双十一的“老板娘海报”、首席惊喜官营销、闪拍促销活动、率领空调企业“破格”、《亲爱的》电影植入、O2O购物街、苏宁818等等,让外界对苏宁的印象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七、金融创新
苏宁在金融方面的创新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件事:一个是苏宁创新尝试已在欧美盛行的REITs制度,即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和中信成立私募基金,通过门店资产化的金融创新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持续增强现有优势;另一个就是苏宁的易付宝推出的“任性付”,和京东的白条业务以及花呗的模式类似,不过苏宁是唯一有非银牌照的。在金融方面的创新可以说是难度最大的,也正如这本书里所说的那样:苏宁高密度地推出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六年来的厚积薄发。
苏宁为什么会赢?分析了如此之多,也许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出来,那就是“创新”!苏宁25年的创业历程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创新的脚步,苏宁的创业不只推动自己成长,也是在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这也再次印证了我的第一本书《商性》的中心思想:商业越发达越能激发人性(企业)的真诚和善良!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