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旗下第一款“有生产力”的平板PixelC本周在美国正式开卖,多家外媒和科技博主也在PixelC上市前拿到了产品并进行了体验,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从这些文字中读出令人兴奋的情绪,从反馈的结果看:这是一款失望大于惊喜的产品。
迫于市场压力下的产物:PixelC的推出并无优势
不同于谷歌为了展示原生安卓系统而推出的Nexus7、Nexus9等平板产品,也不同于以往和合作伙伴共同生产的方式,这款由谷歌亲自操刀的PixelC显然出生就自带主角光环,并直接被划到Pixel系列。能被谷歌寄予如此厚望,显然是由于PixelC平板的生产力标签。
微软Surface系列的成功,让平板的生产力需求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与其说谷歌推出PixelC是迫于微软的压力,不如说是市场的选择。2010年苹果发布的iPad,虽然算不上第一款平板设备——严格来说平板的发展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87年的LinusWrite-Top,但显然iPad开创了此后的平板热潮,之后安卓平台迅速跟进,推出了自己的平板设备。然而苹果推出的iPad显然只是出于丰富iOS尺寸的考量,并没有让iPad成为生产力设备的初衷,这从iPad刚刚面世时被外媒称为放大版的iPodTouch中可以看出。事实上iPad一直以来和iPhone相似的硬件配置也足以说明,iPad不可能具有生产力的属性。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继续推进,碎片化时间的增多,经过对平板早期的新鲜感之后,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平板的娱乐功能,移动办公的内在动力逐渐增强,这时,微软的Surface经过产品迭代,并把尺寸从最初的10.6英寸提升到12英寸恰恰契合了用户的需求潮流,这是Surface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需求推动之下,出现了苹果和谷歌不约而同推出了自己的“生产力”平板一幕。而剧情雷同的背后却无关巧合因素,即使没有微软Surface的存在,苹果谷歌依然会尝试这种改变,因为调查发现iPad的主要使用场景主要是在家里的休闲时间使用。轻度的使用方式也解释了为什么几年前的iPad现在依然能够胜任,这也是用户升级iPad动力不足的原因。由于安卓在平板设备上一直属于iPad的追赶者,因此iPad遇到的困境也是安卓平板的难题。
高配置并不等于生产力:安卓系统的掣肘PixelC注定难获成功
正是由于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谷歌推出了自己的生产力平板:非常有质感的铝合金外壳,做工扎实的外接键盘,漂亮的外观让它看起来非常符合一款高端平板的要求。并且配置不俗:NvidiaX1处理器和3GB内存,分辨率为2560X1800像素,让Pixel在多核跑分下整点运算能力媲美iPadPro。
遗憾的是虽然已经属于被动应对市场的需求,谷歌在做出改变的时候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只是简单的把生产力和高配置等同起来,忽略系统和软件的优化。根据莫博士的观点“谷歌长期忽略对平板电脑App的支持和优化,每当我询问谷歌公司的高管时,他们通常都会说优秀的手机App在大尺寸的平板上表现也会很出色,但所有用过iPad的人都能看出手机App和专门为平板优化过的App的区别。”
所以即使新发布的PixelC仍出现了屏幕响应延迟和卡顿的情况,有些软件甚至不能横屏,大大影响了使用体验。
而外媒的报道中并不针对平板本身,提到更多的是系统和软件问题。
PixelC未来依然不容乐观:过往的经验表明配置的提升无助于生产力的提高
Surface能够成功,缘于微软把PC做成Surface的逻辑,相比谷歌在安卓上实现生产力,微软的做法无疑是走了一条捷径,依靠PC上丰富的软件生态,微软依靠现有生态的“改进型”转型至少技术上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但这一点对于谷歌却是致命的,想在安卓上实现生产力的标签则属于从无到有的“创造性”改进。虽然谷歌和苹果面临同样的问题,都需要实现移动平台生产力的属性,苹果依靠在平板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号召软件开发商为自己平台开发大型软件相对来说比谷歌更容易。
安卓平台由于没有专门针对平板进行优化,即使硬件配置强悍,仍然不能改变软件质量堪忧,产力不足的现状。实际上,安卓设备在配置上从来不是问题,在谷歌推出PixelC之前,习惯硬件大跃进的厂商早已经推出强悍至极的平板产品,如LG、三星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安卓平台上并没有出现一些关于制图、办公、视频处理、音乐制作在内的专业软件。从这个角度讲PixelC对于推动安卓平台的生产力进化并不会有实质性作用。
有一点值得庆幸的是,根据IDC的数据,近年来iPad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iPad的市场份额已经降到20%,而iOS和安卓两大系统平台又几乎垄断整个市场,因此剩下的80%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被安卓占领。这似乎也给了开发者为安卓平台开发高质量软件的动力,但对于这一优势谷歌显然没有很好的利用。
结语:
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再努力除了感动自己可能并不会收获鲜花和掌声。谷歌推出PixelC的尝试值得肯定,好的硬件设备的确是提高生产力的基础,但显然不是全部。与其不得其法的埋头苦干,编者更希望谷歌能在“选择大于努力”的道路上驰奔。
作者:李琦,本文系百略网(ibailve.com)原创,首发于百略网(微信公众号:wwwbailve),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