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媒体在讨论苹果的慈善问题,文中给出了苹果不做慈善的看法和原因。实际上,关于苹果不热衷慈善之前也有不少报道,但都偏向于对不做慈善现象的陈述或者原因分析。我今天要讲一下苹果一定要做慈善的原因。
一、苹果不热衷慈善
现如今中国已是除美国外苹果最大的市场,仅仅第三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已经超过132亿美元,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慈善和社会责任方面却鲜有贡献。援引证券时报的数据,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5)》披露,在华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东亚地区的企业远好于欧美地区的企业。其中,韩资企业得分最高(68.2分),达到四星级水平,处于领先者阶段;台资企业其次(46.4分),达到三星级水平,处于追赶者阶段;日本(35.8分)、德国(27.3分)、法国(23.1分)次之,为二星级水平,处于起步者阶段;其他国家和地区(19.3分)、美国(19.2分)、英国(17.0分)和新加坡(12.3分)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依次降低,为一星级,处于旁观者阶段。
苹果公司的得分为22.5分排名依然靠后。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荣获五星级,总排名由2014年的13位攀升至今年的5位。
相对于“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加多宝”的大众心理,苹果的做法,难免给人留下吝啬、刻薄的印象。事实上关于苹果缺乏社会责任之前也有相关的讨论和报道,据纽约时报之前的披露,为了恢复企业的利润额,1997年,当乔布斯回到苹果公司时,立即关闭了苹果的慈善分支。2008年,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杂志也把苹果公司列为美国最少做慈善的公司之一。
二、脑残果粉论
对于苹果缺乏社会责任,某些果粉常以“把产品做好就是最大贡献”的论调为苹果站台,无疑是活脱脱的脑残粉。做好产品和承担社会责任是两码事,两者之间也并不矛盾。而把产品做好本是企业分内之事。做不好,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做得好,消费者通过大量购买的行为其实已经对“做好产品”这件事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苹果因此也得到了“做好产品”应有的经济收入并且收获了对手和消费者的尊重,因此才会有“果粉”一说。把“做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贡献”当作挡箭牌,无疑是回避问题,避重就轻,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为什么一定要做慈善
做慈善本质上是一种扩大影响力的交易
关于慈善的本质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有过不同的观点,社会学家往往认为是一种责任、一种爱、一种利他的悲悯情感。但我仍然要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认为慈善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换。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捐钱的动力在于它本身是一种消费。两者只是说法不同,实质上还是在说明慈善是一种交换论,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一个名词叫经济人假设,这是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的说法中延伸出来的,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因为这是古典经济学以及后来演化的经济理论的基础。经济学人假设人是趋利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这似乎无法解释无偿的慈善公益,但事实上热衷慈善的企业往往会获得更多曝光的机会,以及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负责人的印象,起到了相同花费的广告所达不到的宣传效果,获得了更大的效能。从这点上来讲做苹果做慈善绝对划算。
苹果做慈善是对自己的保护
人类的生存无非是资源的竞争,无论是北京早上挤地铁时的插队者,还是还是大陆香港两地的骂战;无论是古时连绵的战事还是现在的大国博弈,本质上都是资源的争夺。慈善行为发生的前提是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存在资源的落差,本质就是初中生都知道的连通器原理,因此即使完全不图名利的慈善也是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捐助者这样做。人类文明发展到现代的商业文明社会,已经摒弃了之前掠夺、杀戮等落后的方式抢夺资源,有了合作和共赢的理念。通过慈善活动使资源富有的一方把资源输送到资源匮乏方。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落差过大带来的不稳定性,论语中也有“不患寡患不均”的思想,上世纪60年代中国很多地方能够实现夜不闭户其实就是落差消失的体现。事实上如果没有现行法律的约束,没有警察的保护。富人的资产一定会被洗劫一空。而统治阶级非常看重意基尼系数,本质上也是是受到资源不均带来的不稳定的势能的威胁。慈善其实是用创新的手段减少通过政府调节消耗的交易成本,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的另一种手段。人类的不平衡,不均等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因此富人对穷人的慈善目的就是消弭这种缺陷,使富人也能更好的在资源竞争当中生存下去。实质上也是富人买的一种安全感,对富人的一种保护。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慈善活动不是交易》一文中提出了反对观点,认为“出了钱的富人在万一发生社会动乱的时候,他们并不因为做过善事而能幸免于难。”,实际上则是把这种交换的价值对等起来,战乱时富人还是富人并没有消除这种穷人和富人两者之间的资源落差,这又回到了我之前讲的没有法律时富人会被洗劫的例子。慈善是设法消弭这种落差,或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法律保护这种落差之外的一种加固行为。富人通过花钱做慈善所获得的安全感的效能大于这种资源落差所引发的威胁效能,这笔交易就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由于落差导致的慈善为什么还有乞丐捐款的新闻呢,乞丐本身已经处于资源拥有量的最底层,本身不需要向他人输出资源。乞丐通过对他人的慈善能够获得的可能是别人的尊重,和内心的满足,虽然本质上还是一种交易,但是这种交易可能并不完全对等。甚至出现一个并不富有的人通过匿名捐款来做慈善。不为名利的河北妈妈收养75名孤儿的案例。但我讲慈善是一种交易这是本质上的,现实生活中,接受的教育,受到的舆论,社会观念都会成为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这种就像研究大气,研究洋流的时,一些洋流循环走向和理论规律并不完全吻合一样,但依然改变不了慈善本身是一种交易。弥补人类缺陷的一种方式。
苹果能做出好产品时,苹果收获的尊敬掩盖了大众对苹果慈善乏力的不满,但当苹果创新不足时候可能就墙倒众人推,那个时候再抱佛脚,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如果苹果不热衷慈善的话,收入越高反而越危险,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四、苹果不做慈善实际上只是乔布斯个人风格
事实上苹果不热衷慈善,是有着强烈的乔布斯个人风格,为了增加利润,乔布斯回归之后,关闭了很多公益项目。对慈善漠不关心,导致了外媒《斯蒂夫·乔布斯公共捐赠的秘密》的一文指责其是一个零捐款、零慈善者。纽约时报之前曾报道“乔布斯曾经告诉自己的挚友,他认为,在自己的财富急剧膨胀之时,他与其投身慈善,不如加大力度扩张苹果公司。后者能带来的积极意义更大。他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干两件事情-经营好苹果公司,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除此之外,一切都是浮云。”在企业资金不足时扩大生产可能更需要资金,但当苹果日进斗金的时候,乔布斯也没有重启公益项目。不做慈善,按照正常推理可能是对于金钱的贪婪和过分重视。但在1985年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乔布斯曾说,”我对自己的财富最大的感觉是它很幽默,竟然能吸引这么多人的注意力。因为变得富有远不是发生在我身上最有意义或者最有价值的事情。”乔布斯这种对金钱不屑的态度,反而让人更加费解。
但在《纽约时报》之后的刊文中,乔布斯的遗孀劳伦·鲍威尔·乔布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乔布斯一家其实一直在默默地进行慈善活动,已经做了整整20年。她表示,“对于别人所做伟大的工作,我们会非常注意尽量突出他们的事迹,但是我们不喜欢附上自己的名字。”但这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乔布斯在世时没有重启苹果公司的慈善项目。
现在乔布斯已经仙去,而当2011年蒂姆·库克(TimCook)接任苹果首席执行官后,他的优先行动之一就是恢复苹果的捐赠计划。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苹果公司仅捐出40万元,曾引发小气的批评后,为挽回形象苹果为雅安地震捐款5000万元。虽然李连杰曾说“不要再把捐款的数字变成一种攀比”但对于在中国市场日进斗金的苹果来说,如果这种获得的收益和承担的责任的落差持续扩大化,不热衷慈善引发的威胁后果将不堪想象。
当然这是那些“把产品做好就是最大贡献”的脑残粉所不能理解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