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015奇点创新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华米科技创始人&CEO黄汪参加了此次大会。截止到2015年6月10日,小米手环总出货量突破了600万枚,仅米粉节一天卖了20万小米手环。华米科技用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了中国最大、全球前三名的智能手环及互联网服务公司。
今年6月,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以68亿美元估值在纽交所正式IPO,这一消息轰动了世界各大媒体,它的成功上市也给一直不愠不火的可穿戴市场带来新动力。
然而,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此前“果粉”疯狂追捧的AppleWatch却迎来冬天。根据最近的一份第三方机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苹果手表在美国的销量已较上市初期下滑了90%。
回顾今年上半年可穿戴市场,可谓是爆炸式的发展,小米的异军突起,Fibit的成功上市,让可穿戴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曾经被赋予可穿戴领域颠覆者使命的AppleWatch让人大跌眼镜,这也使得可穿戴市场的前景日趋模糊。其实,要想引爆可穿戴市场,还是离不开AppleWatch的复活。
小米手环600万销量也掀不起巨浪
去年7月,小米年度发布会上推出小米手环,定价79元。到今年3月,小米手环销量开始猛增,单月出货量超过100万,截止到6月30日,总销售量突破600万,一跃成为全球手环销售量第二的互联网公司。
仅从数据上看,小米手环延续了小米手机销售的神话,“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总是辣么快,凭借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但是,深入分析小米手环巨大销量的背后,仍有诸多弊端。
首先,小米手环的销量愈600万但是利润并不高。出于营销的目的,厂商总是喜欢用销售量来误导消费者,小米手环的销量虽好,但是价格仅为79元,这与行业老大的Fibit的上千级别的价格相差甚远。而且,小米手环的成本并不低,以下是手环的各类元器件的成本(数据来源:极客公园):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款小米手环的元器件的最低成本价格为39.5元,而且这还不包括材料、人工、台班等成本,所以,小米手环的利润相对较低,小米能够提出79元的价格确实很让人佩服其勇气。价格战一直是小米的重要战略,但在市场尚未成熟就定位极低的价格,这对小米手环自身品牌的影响不容小觑,一味靠低价策略来铺市场,对于小米手环今后的发展不可持续。比如,小米手机虽然软硬件实力上大有进步,但是依然褪去不了低廉、山寨的影子。再者,价格战对行业中小厂商的打击是致命的,中小厂商资金链远不如小米强大,在可穿戴市场还未成熟之际,销售量远不及小米,再加上小米价格上的打压,利润之低可想而知。
其次,小米手环产品低劣。用过小米手环的的用户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材质低劣、做工粗糙,在网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吐槽的小米手环问题的帖子,比如小米手环腕带各种断裂、追踪器主体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不翼而飞等等问题。究其缘由,还是因为小米手环的价格定得太低,为了节省成本,材质选择和做工方面不得不偷工减料。而且,产品质量低劣势必会削落用户粘性,据悉,很多用户使用小米手环的时间不到半年。最可怕的是,可穿戴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如果在市场初期就被贴上“山寨”、“低劣”的标签,这对于整个市场的打击是不可挽回的。
总之,小米手环销量繁荣的背后隐藏泡沫假象,小米手环在不到一年就跃居行业第二,缘于价格优势和行业红利。而且小米手环产品质量不佳,定位较低,属于较低低层次的产品,固然掀不起巨浪。
Fibit凭一己之力,难以颠覆可穿戴市场
Fitbit成立于2007年10月,总部位于旧金山,由JamesPark和EricFriedman联合创办,Park担任该公司CEO,Friedman担任CTO。
其实,在Fibit之前,可穿戴领域已经不乏竞争者,比如耐克和苹果联合推出了Nike+iPod,一款允许用户将自己的运动同步到iPod当中的运动套件。VitatronC-Series是世界首款完全数字化的起搏器,但是,可穿戴领域整体发展一直不愠不火。
然而,Fibit巧妙地利用互联网思维,Fitbit以智能手环为切入点,通过对运动、饮食、健康三个方面的监测,形成了一个针对能量摄入与输出的闭环结构,从而构建起一套立体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Fibit的成功在于将过去互不关联的领域打通,延展出一个庞大的移动健康管理产业。而且,Fibit在产品质量上追求极致,它的设计细节、重量、材质、舒适度都颇受用户喜爱,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公开场合佩戴Fitbit手环。极强的用户粘性让Fibit很快赢得市场份额,稳住了行业老大的地位。
今年6月19日,Fibit登陆纽交所后,开盘价达到每股30.4美元,较每股20美元的发行价上涨52%,截止收盘Fitbit股价报29.87美元,公司估值达62亿美元。
Fibit的上市重新点燃了可穿戴市场,其强大的辐射作用不容小觑,Fibit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厂商,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加入到可穿戴领域的大军的行列,随之而来的是可穿戴设备受众更广泛、投资方纷纷加入,促使可穿戴市场一片火热。
但是,“篮球是5个人的”,仅仅依赖某一位明星的球队不可能赢得NBA总冠军的,今年骑士队拥有NBA综合实力最强的球员——小皇帝詹斯,但最终在总决赛上负于勇士。究其缘由,是因为骑士队除了詹姆斯之外很难找到另一个稳定得分点,哪怕詹姆斯打得头破血流也难以掩败局。体育赛场讲究团队合作,商道路上未尝不是如此。眼下可穿戴领域整体仍处于萌芽期,除了Fibit偶尔能推出几款现象级产品外,其他厂商基本上没有很大的突破。
而且,任何一个全新的市场都需要诸多厂商的共同开拓和维护,才能让市场向着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行业前期最重要的是尽可能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曾经很多人认为AppleWatch将会引爆可穿戴领域,但是由于产品应用上的缺陷、续航能力不足,导致AppleWatch几乎夭折,这也让可穿戴市场的过渡段期时间延长。
总之,可穿戴市场总体还没有打开,行业的爆点未至,仅凭Fibit一己之力,难以颠覆整个市场。
可穿戴市场需要Apple Watch的复活
小米的价格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份额,Fibit的凭一己之力难以撼动整个市场,那么,可穿戴市场到底如何引爆?其实,要引爆可穿戴市场,还需要Apple Watch的复活,原因有两点:
第一,苹果巨大影响力辐射可穿戴领域。
苹果作为全球互联网公司排名第一的公司,市值超过7000亿美金,几乎是阿里巴巴的3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苹果公司出货量1460万部,为中国市场第一。苹果公司的影响力之大不言自明,苹果手机产品不仅在美国、中国畅销,毫无疑问是科技领域的巨无霸,所以,苹果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备受关注。
Apple Watch作为苹果推出的首款可穿戴产品,其刚问世就受到极大追捧,Apple Watch上市首日预定量愈百万,远远超过预订量超过Android手表的全年销量。虽然AppleWatch后续的表现让人失望,但是,从Apple Watch问世之初预订量,足以见得苹果公司的巨大影响力。苹果已然成为世界极致科技产品的代名词,特别是对于从众心理强的国人,苹果产品很多时候成为时尚、富贵的代言。而且,从Apple Watch首日面世的市场反映也可以看出,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期待还是很高,也就是说,如果能把产品做的更好,可穿戴市场非常广阔。
第二,Apple Watch有可能复活。
乔布斯虽已离世,但是,其对产品的极致追求的精神依然是苹果最宝贵的财富,凭借这种精神,以及苹果的强大的技术实力,下一代Apple Watch会有更大的突破不是没有可能。而且,挑战任何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都难免会面临失败,回顾苹果手机发展历程,其前几代产品都未赢得足够的影响力,而是iPhone4S的问世才颠覆了真个手机行业,才把苹果手机推向世界巅峰。
分析Apple Watch的失败,其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电池续航短,但是苹果正在改进这一功能,苹果发言人奈特·克里斯(NatKerris)但表示:“Apple Watch集成了许多新技术,我们认为,人们会喜欢在一整天时间里使用这款产品。我们预计,人们会在夜间充电。因此,结合我们的MagSafe和感应充电技术,我们设计了一种创新的充电解决方案。
其次,Apple Watch应用功能缺陷,比如交互速度延迟、与iPhone的同质化严重等,针对这些技术问题,苹果公司拥有强大技术基础,期待能在下一代AppleWatch取得进步。
结语
可穿戴产品不可忽视,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与手机相媲美的移动终端。可穿戴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是,想要真正引爆可穿戴市场,还是离不开Apple Watch的复活,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代Apple Watch吧。
本文为百略网(ibailve.com)作者硬件再发明(微信公众号:hard1024)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