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到现在,苹果、谷歌分别主导的iOS和Android渐渐地在移动操作系统层面主宰了整个世界。
与此同时,传统桌面操作系统的霸主微软也不甘示弱,从毅然抛弃传统老旧的windows mobile,到与渐渐衰弱的诺基亚合作推出Windows Phone,再到如今Windows10横跨桌面、平板、手机等多种屏幕尺寸的统一平台战略,微软一直在尽力追赶,意图在已然成熟的移动操作系统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虽然目前Windows Phone市场占有率不到3%,但是背后有微软这个财大气粗的巨头撑腰,再加上与Windows 10桌面版在统一平台沟通上的连带作用,将来的Windows 10手机版还是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这就是科技三巨头主导下的整个移动操作系统的现状。不过,如果我们将三巨头在移动操作系统的运作模式进行一番对比的话,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儿。
苹果
如果我们把手机比作人的话,那么硬件可以说是手机的肉体,而软件可以说是手机的灵魂。iOS就是iPhone的灵魂。
“每一个热爱软件的人都应该自己做硬件”,这一句将乔布斯洗脑的名言充分有力地说明了搭载了iOS的iPhone在八年的发展进程中,是被苹果公司以什么样的产品理念生产出来并最终交付给整个世界的。苹果将iPhone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谈iOS,它永远作为iPhone的一部分存在。
iOS这个系统本身是苹果所开发的,也由苹果自家产品所独享;但iOS吸引人的地方并不仅仅在于苹果在iOS系统上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它所构建的丰富而优质应用生态。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开发者都选择在iOS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这个应用生态才得以构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iOS是苹果的,也开发者的,但归根结底是苹果的。为什么?因为苹果仅仅让开发者参与应用的开发,但是依然牢牢地控制着软件的审核、纷发、下载等各个环节。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苹果好像是画了一个圆,这个圆由无数个点构成,这个圆的圆心点就是苹果,其他的点就像是开发者;这些所有的点构成了iOS,但是苹果永远都是整个圆的核心,而其他的点都在围绕着圆心来转。而且,整个圆都是苹果画的,完完全全处于苹果的掌控之中。
为什么苹果这个圆心能够产生如此强大的向心力,让开发者都围着苹果转?就是因为苹果在这个圆留下了两个口,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针对开发者,出口针对消费者。苹果一方面通过出口吸引消费者为iOS的优质APP付费,一方面通过付费APP高达七成的收益来吸引开发者从入口进入。而牢牢地掌握了入口和出口的苹果则同时可以通过抽取三成的APP付费收入获得收益。苹果通过iOS为消费者和开发者搭建了一个完美的沟通平台,而这个平台仅仅属于苹果。
而且,我们不要忘了,iOS只是iPhone的一部分;当iOS与苹果同样优秀的硬件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拥有着完美外观、漂亮界面、强大功能、丰富应用的一款手机产品。
也许在苹果眼中,最重要的是一款完美的产品,而作为软件的iOS和其他硬件只不过是实现这款产品的重要工具。而对于这款产品如何实现,正如乔布斯和库克经常说的那句话:“唯有苹果可以做到”(Only Apple could do that)。这大概就是苹果无论是MACOS还是iOS都选择封闭的原因吧。
微软
相对于苹果而言,微软更像是一个专注于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公司;这一点体现在Windows操作系统主宰全球计算机时代的过去,也体现在眼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放弃Windows mobile转战Windows Phone以后,微软选择了与诺基亚合作,而后者也正好处于迫切需要转型以面对新局势的时期。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众多搭载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的诺基亚Lumia手机出现,而且在2013年10月AdDuplex发布的关于Windows Phone的调查报告显示,但是诺基亚Lumia系列占据整个Windows Phone89.2%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当诺基亚几乎成了WP的代名词。
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如此,并不是只有诺基亚品牌的WP手机。事实上,除了诺基亚,当时还有三星、HTC、华为等著名手机品牌也推出了搭载WP系统的手机;虽然它们在WP阵营中的销量不如诺基亚那样突出,而且后来这些厂商都放弃了在WP品牌上继续推出新机型,但是并不能否定它们曾经也与微软合作过。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选择的是做好操作系统,然而再授权给其他手机厂商的方式,这与它在桌面操作系统方向的做法如出一辙。其实在过去,微软的雄心一直是让这个世界上的计算机都能用上它的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它基本上做到了;而如今,它的雄心又变成了让所有的手机都能搭载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当然这次基本上没可能了,但这就是微软的思维。它的着眼点依然在于操作系统,而对硬件的制造并不过多地干涉;这也就意味着,微软每推出一个版本的操作系统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它不得不考虑对不同厂商的硬件的兼容性问题。而这一点在PC时代对微软构不成威胁,而在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移动操作系统时代,则是一个大大的硬伤。
如今虽然微软收购了Nokia的智能手机业务并且推出了属于自己的Lumia系列手机,但是在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10的全平台战略下,微软已经与联想、HTC等众多签订协议推动Win10手机的发展。可见相比于自家的Lumia手机,微软更关注Windows 10的发展,它也永远不会像苹果那样将自家的操作系统独占。
谷歌
如果你去买10部搭载苹果iOS系统的手机,你硬件和软件都没得挑,只能是iPhone;如果是微软的WP系统,你可以挑硬件,但软件界面都差不多;而如果是谷歌的安卓,恭喜你,你进入一个无比丰富甚至有些繁杂的安卓机世界。
与苹果和微软都是创办40年的老牌公司相比,谷歌显得更加年轻。这个以搜索引擎起家逐步渗透到多个领域的科技巨头,似乎更加理解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的精神。当谷歌决心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用安卓进行一番作为的时候,谁也想不到它选择的是组建一个有84个成员的开放手机联盟。于是我们看到,当iPhone横空出世之后,众多手机厂商蜂拥而至开始以多样化的方式拥抱安卓,并组成一个庞大阵营,从而把安卓推上了移动操作系统的第一把交椅。
但对于谷歌来说,安卓既属于它,又不属于它。谷歌提供了安卓的底层源代码,确立了安卓的基本架构和应用规范,而且每一年谷歌都要对原生安卓进行功能、操作和界面上的升级,可以说没有谷歌也就没有安卓。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整个安卓阵营呈现出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说是四分五裂的碎片化局面;无数的安卓手机生产厂商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安卓进行各式各样的改造,整个安卓应用生态混乱不堪,应用质量良莠不齐;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统分布在不同型号的手机上。整个安卓生态,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丝毫不受谷歌的控制。
当然,我们并不能说谷歌没有试图去规范和控制。谷歌也试图通过GooglePlay应用商店来统一安卓应用生态,无奈各家厂商都内置了自己的应用商店;谷歌也通过推出Nexus系列的手机来给众多安卓厂商做一个榜样,但似乎大家都不买账。安卓的起源和壮大的过程,都决定了它只能是有谷歌之名而无谷歌之实。
也许谷歌本来就无意于统治整个安卓操作系统,更没有打算像通过苹果那样通过买手机赚钱。它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者,通过安卓操作系统引领一场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同时向整个世界传递一种新的连接互联网、拥抱互联网的方式和理念。它更像一个纯粹的连接者。
小结
无论是三大科技巨头自有的企业文化积淀,还是在财务报表上的表现,还是从它们眼前的实际行动,我们都倾向于认为,苹果更专注于产品,微软则以软件为根基,而谷歌则更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们的业务方向有着明显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也较为明显地表现在三者对于移动操作系统的运作模式的选择上。
相对而言,苹果的iOS最为封闭,而微软的Windows Phone(下一个版本的名称是Windows 10 mobile)在与硬件对接时相对开放一些,但是在软件上则还是追求绝对的控制权;而且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在做移动操作系统时都延续了过去做桌面操作系统时的思维。而反过来看谷歌的Android处处贴着自由的标签。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相对于iOS的封闭,Android的开放似乎更加契合互联网的理念;只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与Android阵营无论是在软件的碎片化还是在硬件上的盲目发展相比,苹果的iOS和iPhone的发展显得更加理性和平衡。所以,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哲学命题:自由和节制。自由可以,但是绝对不能放任;有节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科技三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中提取出一些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坚信科技的力量,坚信互联网的力量,并且在努力地用科技和互联网改变这个世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有一本关于乔布斯的书,书名叫做“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也许这句话不仅仅是在说乔布斯,也同样可以作为三大科技巨头的真实写照。因此,我们向三大巨头及它们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作出的所有努力,致以深深的敬意。
文章系@科技新知 原创,首发于百略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作者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