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乐视的撕逼大战已经纠缠了整整一个星期了,一般架吵到这个时间长度也没能分出孰胜孰负,看客的劲头就没有那么足了,有心人反倒开始思考,这场撕逼到底是真是假,话题虽在更新却并没有戳到什么痛点,反倒是赚足了各大版面的头条,口碑并没有变差多少,广告费确实是省了一大笔。
然而,不管小米和乐视暗中有什么阴谋诡计,智能电视这块肥肉已经引来了众多老虎的围观,智能电视前景如何,现状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我们却可以借着小米和乐视的口水战以及海信所谓的好心劝架来细心揣度一番。
智能电视改变了什么?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迅速而且凌厉,短短几年光景,智能电视已经迅速占领家居市场,并且初具规模,尽管由于观念、习惯等原因和价格、技术等限制,智能电视的普及度还不足以将传统电视驱逐出市场,但是照目前趋势来看,这貌似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小米当初做智能电视的口号“做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机”。这句口号的背后就是:假设年轻人没有电视机。这是一个典型的做增量市场的行为:让没有电视机的人直接拥有一台互联网电视。众所周知,电视的主要用户是老年人和小孩子,而智能电视的用户定位却是年轻人。试想一下,如果智能电视得到了年轻人的拥戴,那么老人和小孩的市场都将大幅缩减,同时年轻人的市场打开了,智能电视的未来将不可估量。
智能电视在不断拓展市场的同时,也改变了电视产业的竞争方式。传统彩电不需要太操心内容的事,因为有广电总局在上面主持大局的呢,只要人品不太差,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压力。智能电视就不同了,他们的短板是硬件和用户,优势就是自制内容。由于不必按照广电总局的规矩那么中规中矩,拿到低价位的影视节目内容的互联网版权的乐视和小米在做智能电视初期的确让传统电视厂商眼红了不少。只可惜好景不长,不知道是传统电视厂商去告了状还是广电总局意识到政策被钻了空子,总之小米在尝试聚合的道路上被政策踩了急刹车。于是,小米和乐视的内容之战又聚焦在了“数量和价格”上,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差异在此时开始凸显,胜利需要速度,由于海信发布的“聚好看”平台在时间上的落后,使得小米在合法聚合的套路上抢占了先机,同时乐视看到了自制内容上的资金投入可以加大差异化竞争,于是《黄段子》等优秀的自制内容喷薄而出,海信再次被碾压。
同时,我们一直在强调科技改变生活,智能电视对生活最大的改变就是方便快捷,让电视与网络实现无缝连接,使得电视的内容容量大增,同时大屏、高清、超薄,给你更好地视听享受和用户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家居生活的幸福感。
什么在制约着智能电视的发展?
尽管智能电视的想法很好,前景广阔,然而按照公开的数据,乐视智能电视的销量是150万台,小米电视的销量是30万台,这个数字并不乐观,是什么在制约着智能电视的发展呢?
首先,在中国,观看电视机时间最长的用户恰巧是互联网接受度最低的一批用户,传统观念是智能电视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当然,这个挑战并不大,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将不是问题。然而观念的转变也需要技术的跟进,现状是在智能电视的人机交互设计上,遥控器无法像触控或者鼠标一样便捷的让用户在多个不同的App中反复切换,从而导致用户发现内容的时间大大增加,互联网用户普遍是很懒的,所以这个问题也会制约到购买量的增长。
产品是否受欢迎,质量和售价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智能电视由于对软硬件要求较高,目前国内技术尚不成熟,硬件价格一时难以降低,目前为了开拓市场很多商家都是在低于成本销售,但是由于使用寿命短、售后服务不完善等因素还是难以得到用户的青睐。传统彩电现在在技术上更强一点,但很显然现在还玩不转互联网,对于小米和乐视而言,内容方面的暂时领先给自己争取了提升设计以及制造能力的时间,这也是他们在整体能力上赶上传统厂商的最好机会。
第三点,智能电视也有自身的不足。手机和电脑都可以24小时在线并且更加亲近人体,电视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如果把电视作为多屏时代的补充,那么你需要将电视、电脑和手机生态系统完全串联起来,目前这点还远远不够。更有部分用户即使购买了也多半是由于电视厂商和销售人员哄骗所致,并不懂得如何使用,甚至产品没有激活,对于商家来说,并无更多的价值空间可以拓展。
智能电视的盈利模式需要如何突破?
既然盯住了小米、乐视和海信,那就以这三家为例。
对于乐视和小米而言,二者都意识到了当前市场必须快速完成盈利模式由依靠硬件+价格向依靠内容经营和用户体验的转变,而且乐视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硬件不是赚取利益的盈利点。之所以觉得这两家吵得无关痛痒,是因为在内容方面,两家的发展方向根本不一样。
乐视则是以优质的视频内容和IP(知识产权)作为中心,试图将内容植入到所有的终端(智能电视、电视盒子、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中去。因此,乐视更感兴趣的是将所有的优质视频内容收入囊中,并依靠内容的优势向硬件领域扩张。小米的核心永远是手机,智能电视只是手机的一个辐射点而已,小米是要将路由器作为手机与电视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之所以花10亿美金猛攻视频市场,只是显示了自己进攻智能电视市场的决心和对于内容的重视程度,小米对于自制内容并不感兴趣。
以内容为核心构建一个硬件+软件+内容+服务+合作伙伴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互联网公司在智能电视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如果这条链条可以做好,接下来的内容、应用、相关产品的售卖和广告的推送都将产生巨大的盈利空间,这也就是小米、乐视现在肯如此烧钱的关键所在吧!
海信与小米、乐视不同,主要是因为它是传统电视的龙头,它进入智能电视市场具有两个先天的优势:庞大的用户群和丰富的经验。
一个大多产品经理都懂的道理,那就是:有时候,销售渠道比产品本身更重要。海信做了电视很多年了,口碑早已在外,没有人比他更懂用户想要什么,在他面前,小米和乐视只能算个孩子。6月15日上午,海信召开主题为“万物生灵”的线下发布会,宣称海信智能电视激活终端超过1000万。相比于乐视的150万台销量和小米的30万台销量,海信智能电视的总销量是1380万,激活率是77%。这是需要小米乐视花费几年的时间去追赶的,所以海信智能电视生态拿到了加多宝和蒙牛分别签订的1000万元广告合作合同,而小米和乐视只能望洋兴叹。作为首批广告主在海视云平台投放视频广告,这意味着广告商对于大屏电视广告效应的认可,更进一步展现了海信在智能电视市场的实力。
当然,海信也有它的短板,毕竟曾经是传统企业,互联网思维并没有那么活跃,虽然拿到了广告这块肥肉,但是积攒多年的用户数据要如何产生商业价值目前貌似并没有明确的方向,相关产品和应用与电视的链接也显得十分生疏。仅仅依靠“内容+终端+数据+服务”这个闭环来生产价值可以维持多久,尚不可知。
写在最后:上文所述的只是由米乐撕逼引发的一些思考,目前由于网速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以上所言的盈利模式并没能取得很好的效益,但是现在视频行业发展迅速,3D、4D异军突起,流媒体技术也日益成熟,所以可以预测,一旦智能电视的市场份额到达一定水平,革新将立刻席卷而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