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跟随百度the BIG Talk硅谷团参观了斯坦福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医疗机械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百度美国研发中心,the BIG Talk承上启下的一期邀请了 学习、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汽车还有计算机领域的演讲者。虽说是走马观花,但依然印象深刻。去年9月到访硅谷参观Google、Facebook等公司之后我更多感受到的是硅谷自由宽松和兼容并包的文化,这一次则体会到硅谷竞争力所在,两个字:跨界。
曾几何时,《硅谷热》《硅谷之火》《硅谷传奇》这些讲述硅谷故事的书籍把创新的火种带到中国,深深影响着周鸿祎、雷军一代人,在中国掀起了信息革命,催生了规模庞大的互联网产业。不过,一个事实是中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类似于硅谷这样的创新洼地,政府主导的中国光谷、中国硅谷、中国*谷在综合实力上与硅谷都相距甚远。几十年之后硅谷依然是科技的中心,下一个像苹果这样改变世界的公司,必然在硅谷诞生,原因就是,只有硅谷拥有“跨界”的基因和能力。人才、资金、文化、政策,这些因素都可以自上而下强力推动,或者自下而上逐日积累,但几十年的跨界能力,则难以复制。
现在互联网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十分垂直专业的领域,但互联网诞生却离不开晶体管技术、芯片技术、光纤网络、操作系统诸多跨界的合作。同样,iPhone的巨大成功不只是把电脑变小这么简单,它又是计算机、人机交互、触摸屏、锂电池诸多新技术跨界的产物,移动互联网同样如此。如果说这些跨界都还在“电子技术”或者说“信息技术”这个大范畴之下,那么接下来一个趋势就是,大学科的跨界催生创新。这两年若火如荼的Tesla汽车则是把汽车、互联网、电池技术这些进行了很好的整合;下一波围绕人工智能的创新,则需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机械工程诸多领域的跨界。
在斯坦福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我们体验了研发版的Oculus,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它是玩游戏的娱乐辅助设备,但实际上虚拟现实最核心的价值是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起来——至少在感官上。我们可以用它模拟地震进行应急演练、可以用它进行心理测试和辅导,可以用它进行宇宙教育、可以用它训练士兵……不过,显然这是不够的,应用依然太少,随后参观Allison Okamura副教授所领导的医疗机械实验室我明白了原因:目前Oculus只能在声音和视觉上带来有限的“现实虚拟”或者“现实增强”,触觉、味觉、嗅觉这些感知依然难以被模拟。倘若这些也能透过技术做到与现实世界别无二致,就差不多已经让人类突破了时空限制,人类的器官被延展进而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比如远程教育、远程手术甚至远程性爱,都能做到跟面对面体验一样,它所带来的改变远远大于声音和视觉的模拟。
但要做到触觉、味觉、嗅觉这些维度的模拟,就不只是计算机技术能够做到的,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生物科学。不论是通过佩戴还是植入还是别的什么技术,它需要形成一种模拟刺激给到人体。这也是斯坦福这个医疗机械实验室在重点解决的问题,当下“触觉”被作为重点攻克,通过一些机械反馈模拟一种“力”给到人体,形成模拟触觉,现在的应用是让医生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时,更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更精准。虚拟现实,必然依赖生物技术、机械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交叉应用,未来的虚拟现实或许不再是眼镜,而是植入等技术,实现人脑、人体与云端的真正连接。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由斯坦福学生凯瑟琳·摩尔领导研发,这是直觉外科公司的核心产品,斯坦福医疗机械实验室将其作为研究和教学工具。医生坐在控制台前,遥控机械手臂进行手术操作,医生通过监视器观看实时3D影像。系统对于手术而言有两个核心价值:一个是可以数倍缩放医生的动作;二是采取特殊器械可以突破传统手术刀进入人体任何地方并且减少切口。它不只是可以实现远程手术,还可以让传统手术做得更好。这个手术机器人系统就整合了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影像技术、生物技术诸多学科,是真正的跨界之作。
不只是达芬奇机器人,所有机器人要实现真正的智能,都需要跨界。电脑在某些方面已经比人类更加智能,比如深蓝打赢了国际象棋大师,再比如计算机集群的计算能力远远大过任何个体或者群体,进而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预测和数据挖掘能力。在许多方面,计算机也开始追上人类,百度美国研发中心介绍他们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这两项相对成熟的技术上,关键指标都在接近人类。随着 学习技术发展,计算机的智力也在成熟,基于云计算的机器人智能追上人类只是时间问题。不过,限制机器人的关键是,它在运动能力和触觉感知上与人类相差甚远,人类通过几万年进化形成的能力和器官,机器人很难一下模仿过去。
有人说,现在机器人是“可以足够聪明,但却不够灵活”。1988年,机器人专家莫拉维克将这种高级人工智能与人体基础机能不协调性现象称为“莫拉维克悖论”。他归纳为“人们可以轻松地教会智能机器人完成一项具有成人智力水平的工作或下棋,但却非常艰难或几乎不可能教会智能机器人模拟或完成一个只有一岁小孩的动作。只要涉及到感触觉功能,机器人就束手无策了。”
要实现触感觉的模拟,同样需要生物技术,现在它甚至已经成为了瓶颈。跨界意味着一个成功的产品有更多的依赖,每一个依赖都可能成为瓶颈,只有大家齐头并进都达到一个临界点才会带来一个革命性产品,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就像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走过的老路一样。但这种跨界的要求也意味着,车库创业的故事只会越来越少了,两个人在车库中折腾出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难度越来越大,未来的革命性创新,需要跨学科、跨团队、跨企业的协作。
硅谷早已意识到“跨界”这一趋势。2003年由美国硅谷产学研各界组成的智囊机构一致认为,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正在共同酝酿下一个科技创新高潮。硅谷明星Google在信息技术之外,已经投资Lift Labs、DNAnexus、Rani Therapeutics等10多个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公司;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收购了超过10家机器人公司;当然在 学习这些信息层面的人工智能技术上也不遗余力。显然Google已经为未来的“跨界”趋势做相关准备。硅谷本身也具备这样的独特条件,不论是产业还是学界,生物科技、信息技术都在圣塔克拉拉谷地带繁荣发展。
回看国内,这种“跨界”现象还不够明朗。尽管百度已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上取得领先,但仍然处在“信息技术”层面,可与预见其未来必然会在机器人技术、生物技术上进行新一轮投资以抓住这个跨界浪潮。而阿里、腾讯这些巨头现在似乎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这些更加未来的问题,它们的跨界更多是体现在与传统行业的跨界上,比如阿里在过去一年多里投资了文化、电子、零售、金融诸多传统产业。要改变世界,还是需要硅谷正在兴起的“跨界”模式,它正在掀起下一波硅谷热。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 罗超(luochaotmt),扫码来关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