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穆楠(本文首发百度百家)
去年 Q3京东财报出来后,我曾写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它与腾讯协同效应空间巨大,这主要体现在微信/手Q的一级入口上,不过在半年前这也仅仅体现在未来想象上,而在上周京东发布的15Q1财报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腾讯一级入口的威力,可以说,两者的整合效应已经渐入佳境。
最大亮点:移动端GMV首超40%
在一季度财报中,备受瞩目的移动端业务成了一大亮点——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42%,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则高达329%。京东的解释称,其手机客户端 APP和微信、手Q、微店三大移动社交购物平台组合拳的效应带来了移动端的快速增长。财报显示,仅3月份一个月,微信手Q为京东每天引进的新注册用户数就占到了京东全平台一半以上,此外,微信手Q有效订单转化率和UV价值均得到大幅提升。
这意味着,曾经被指作用不大的两个入口已经通过半年的调整逐步走向正轨,一方面,微信/手Q向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将为京东拓展更多新用户,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入口上新玩法,也有效的推动了京东的品牌推广,比如春节期间,京东通过微信/手Q向用户发放约1亿元的新年红包,激活了相当多沉淀用户。
在京东财报发布前一个交易日,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阿里也公布了其当季财报,移动端成交额占比首次突破50%,从广义上讲,阿里也已经算一家「准移动公司」,考虑到京东在一个季度间已经将移动 GMV从36%增长到42%,可见移动购物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相信京东移动端 GMV突破50%也将在这几个季度间完成。
核心数据:增长跑赢大盘
在京东Q1财报中,其总交易额(GMV)为878亿元,同比增长99%;净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62%;年度活跃用户数为1.052亿,同比增长90%,完成订单量达到2.272亿,同比增长76%;净亏损为7.1亿,相比去年 Q1的同比大幅收窄。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2015年1季度,国内网上商品零售额为6310亿元,同比增长41%,京东增长99%的交易额增速达到了行业平均增速的两倍以上,在春节后的淡季低谷期,保持这样的增速并非易事。与之对比,阿里在第一季度的交易额、营收与净利增长分别为40%、45%与16%,受制与过于庞大的体量与企业的成熟期,阿里要取到京东这种均超60%甚至接近100%的增长已经很难。
推动京东 GMV 与营收的增长要素除了移动端的亮眼表现外,另外两个动力就是第三方 POP 平台与非3C类商品(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一方面,非京东自营性质的第三方平台业务交易额同比增幅达到185%,这个与天猫更为相似的模式正处于爆发期,在大幅推进 GMV 的同时,京东也应该对在淘宝/天猫上出现过的各种各样问题加以警惕,因为某种意义上来京东正在接近阿里;另一方面,非3C 类商品交易额达到49.4%,几乎与3C类商品均分天下,这对毛利率的提高以及综合电商形象的打造有很大意义。
在去年底超越苏宁(以营收计算)成为国内最大零售商后,京东依然延续这「投入重于利润」的运营思路,亏损收窄主要是源于股票薪酬费用的下降,但这一下降部分被与腾讯的战略合作无形资产摊销的增长所抵消而导致,公布财报后的首个交易日京东股价以2%的涨幅收盘,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投资者对其业绩的肯定。
未来空间:O2O+金融+智能硬件
这几个当下最火热的互联网概念几乎都被京东全盘放在的长远战略中,但与不少公司的卖弄概念相比,京东在这三个领域已经开始有所行动,这也被认为是再拿下腾讯电商后,京东未来几年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 O2O 领域,一季度末京东宣布成立O2O 业务独立全资子公司「京东到家」,主要提供生鲜蔬菜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多样化的本地生活服务,希望用线上平台连接社会化资源打造健康O2O生态产业链;在智能硬件上,京东去年4月成立「京东智能」业务板块,2014年出货订单接近千万,销售额同比增长280%,截至 Q1,「京东智能」已经聚合了超过500个品牌,接近5000个品类,成为业内最大的智能硬件销售平台,同时也推出了JD+、智能硬件趋势报告、智能家居套件等新品,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将为上百家企业提供孵化、加速以及智能解决方案落地的目标。
最后说说京东金融,在自2013年10月独立运营以来,它已成为京东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消费金融与众筹已成为行业领先品牌,15Q1的股权众筹上线,以及校园白条、旅游白条、自如白条等产品亮相,也将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群体扩大到了校园、旅游、房产等行业,可以说为最具想象空间的业务板块。
总结来看,我认为京东 Q1财报的亮点并不在于数据的增长,而是京东已经从固有的那个「卖电脑家电网站」经过几年时间完全转型成了兼具 PC 与移动入口的综合型电商,同时还孵化出了几个颇有潜力的未来增长点,这些才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