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穆楠(本文首发百度百家)
昨天的苹果发布会主要介绍了两款产品线的情况,由于Apple Watch 作为家族最新成员光芒实在太过抢眼,导致另一款新品「新Macbook 」 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
在桌面电脑领域,Mac家族正在试图掀起一场再次挑战 Windows的计划——根据 IDC 数据,全球PC出货量在去年 Q4持续下滑,出货量同比下降了2.4%,而苹果则在同期创造了最佳的单季销售成绩575万台,成为前五大电脑设备商中增速最快的厂商,尽管它的全球份额刚刚超过7%。
昨天最新的发布的 Macbook,给了人们看好其持续增长的更多理由,一方面,新 Macbook的外观颜色上居然借鉴了 iPhone ——推出了银色、灰色与土豪金的三色机壳,要知道,上款非银色的 macbook 还是多年前的「小白」;另一方面,视网膜屏幕、 统一外设接口、比Macbook air 还轻薄的13.1MM/920克,以及10小时的全天候使用时间,绝对是一款让颜控和性能控同时满足的产品,当然,9288元的起售价也保持着一贯的高冷。
说了这么多新Macbook的优势,其实它在国内的份额可能只在5%左右,远没有你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咖啡馆中看到的那样高占有率,不过作为一个用了4年多的 Mac用户,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不再使用 Windows。
如果各自罗列 Mac与 windows 的优势,恐怕需要写成一整本书,我只从自己的体验来说说,为什么习惯了 Mac 就很难回到 Windows。
第一,Macbook 硬件的设计语言、一体化机身与极为实用触控板(包括多个四指手势卡)可以让你在大多数时间根本不需要鼠标,这是在硬件上任何 Windows 笔记本都无法做到的,即使他们给出了更大的触控板、更大的屏幕,但放在 Macbook 面前对比你都能感受到些许山寨气息。
第二,Macbook 所运行的 Mac OS 也是简单极致的代表,对于非专业软件使用者来说,已有的 Mac 平台软件也已经富含大部分通用软件,而在去年最新的 OS X 10.0 优胜美地(Yosemite)系统发布后,Mac 大量的开始与 iOS 集成,用 Macbook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甚至微信已经变得非常轻而易举,相信在未来这两大OS将有更深入的结合。
尽管最近两年的视网膜屏的Macbook都已经能达到10消失的续航时间,不过在很多 Windows 用户眼里,Mac 仍然像个玩具一样华而不实——比如用起他们熟悉的 Office 系列, Mac 表现很差,但他们不知道的是 iWork套件的 Pages/Numbers/Keynote是多么简洁好用;他们抱怨 Macbook的使用习惯与 Windows 不尽相同,却不知道只要多加学习几分钟可能就会体验到更流畅优雅(很抱歉使用这个词儿)的交互方式;他们认为Mac系统生态残缺,甚至最爱的「QQ 游戏大厅」都没有 Mac 版,却不知道……那个,这个的确是没办法……
当然,在我看来,最让人最沮丧不是人们不知道 Mac的优秀,而是活生生在 Mac里塞进 Windows,并以此为乐。
其实说了这么多,的确是受到软件、集采、价格等因素的限制,Mac 生态还远不到与 Windows 抗衡的阶段,但可喜的是,我发现周围的人——无论是编辑记者,程序员,产品经理还是学生,都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开始学习并使用 Macbook(大多没装 Windows),并且丝毫没有在回到 Windows的阵营的意思。
很难说Macbook在引爆什么流行,但它的确给了PC 用户更加多元而优雅(很抱歉又使用了这个词儿)的选择,在全球 PC 增速连续下滑的背景下,Mac的持续增长多少说明了有更多人愿意选择这片「大漠以外的绿洲」。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是「用惯了 Windows 的人用 Mac 会有什么不适?」一个得到赞同相当多的答案是这样写的——
屏幕可视角太大,难以保护隐私;
air太薄,容易割伤手指;
不用怎么关机,被朋友骂不环保;
各软件下载东西都放在一个文件夹,太好找到,不敢随便下奇怪的东西;
触摸板太好用,浪费了之前买的好多鼠标;
MacBook充电器太小,经常当成手机充电器带错;
QQ,迅雷没广告,让我错过了无数次九块九秒杀;
屏幕比例不是16:9,经常被嘲笑看电影有黑边;
pro Retina屏幕下面没logo,降逼格。
真的很烦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