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数字资产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从域名、商标、数字货币、游戏装备周边、账户号码等5大数字资产交易服务规模都在快速增长,其中以域名投资最为火爆。
今年9月份,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威瑞信发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域名行业简报,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域名注册量新增200万个,较第一季度增长了0.8%。全球注册数增加了1,640万个,同比增长5.9%。顶级域名.com和.net的注册总数在2015年第二季度实现了整体增长,最新的.com和.net的域名保有量合计达到约1.335亿个,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1%。
与这组数据相呼应的是,由190数交所主办的首届中国域名节也将于12月19日在深圳举办,活动方披露的数据显示,包括域名在内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目前达到1000亿规模。在数字资产愈发重要的今天,域名为何能够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我们来一探究竟。
数字资产走高,域名交易市场升温
在移动时代,与数字资产受捧相对应的是域名交易市场的极速升温。大到互联网巨头,小到创业公司,都不惜在域名上花费重金。互联网巨头在原有域名的基础上仍会收购简短、好记的域名,如新浪微博虽已有域名weibo.com,但依然拿下最短域名t.cn作为跳转,而谷歌的g.cn,亚马逊的z.cn等单字母域名,均是斥巨资收购所得。
国内一些成功的创业公司同样看重域名的价值。豌豆荚的创始人王俊煜花费超过10万元的价格收购域名wandou.com,天气类应用“墨迹天气”也在去年拿下拼音域名moji.com。锤子科技罗永浩也曾以200万元收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顶级域名——t.tt,小米收购mi.com域名成交价高达2245万元,彼时雷军还在微博中称之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贵域名”,后来这一纪录很快被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些企业无一不重视移动端布局,甚至像豌豆荚这样的移动应用分发市场原本就是为移动端用户服务的,但对域名的钟情比之传统互联网企业过之而不及。而锤子和小米更是生产移动设备的品牌商。这些企业对域名如此重视,无疑是促进了域名市场的发展。
首届中国域名节的主办方190数交所认为,域名不仅是数字资产交易的重要品类,还是全球企业“互联网+战略”的入口级产品,是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起点,应引起企业及众多创业者甚至公众视野的关注。事实上从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的几起域名收购案中,也能够看到域名对于企业品牌的重要性。例如京东在启动jd.com之前使用的是360buy.com的域名,前者与京东的关联性较高,而后者则很容易联想到另一家企业奇虎360。
各大企业不惜重金购买域名的现象说明域名的价值仍然在增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域名的价值还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移动时代,域名价值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
去年,《商业价值》记者马婧曾在一篇报道中如此解释域名与品牌之间的微妙关系:“移动时代,域名早已不是一行字符那么简单,而是作为品牌的一部分和企业名字一同出现在广告、Logo中。某种意义上域名比商标更重要,因为这是用户直接抵达企业的方式。当你把域名看做企业品牌的一部分时,动辄百万、千万域名成交价也就合情合理。”
我对此深表赞同,在PC时代,域名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用户访问互联网的便捷性上,而在移动时代,域名的价值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它开始融入到企业品牌中,成为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退一步讲,即便是单纯地出于对品牌的保护目的,企业购买与自身品牌关联性较强的域名以免落入他人之手,也是域名价值的一种体现。
而且随着中国唱响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触网上网,域名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这样也带动了域名整个产业的升温。此前已有一个域名价值近亿元的案例,随着个性化域名的稀缺性被发掘,未来这一数字更将要再次刷新。
数字资产的发展是大背景,域名注册量保持着平稳增长,而域名交易市场也呈现出升温迹象。域名的价值将随着时间增长,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重新赋予了新的特征。
本文作者郝小亮,最极客创办人,TMT领域观察家评论人,《商界评论》《计算机应用文摘》特约评论员。20余家网络媒体专栏作者。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