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于技术的三星,正通过S6 edge重拾艺术审美能力

当竞争对手们纷纷采用金属、玻璃等更具美感和质感的机身材质时,三星在塑料材质上的固执一度招致吐槽。其高层曾经对此作出解释:“我们在寻找材料时会首先考虑产品的审美,但也会同时考虑制造产品的效率,毕竟出货量很大。”

显然,想要说服用户,出货量大并不是个足够充分的理由。尽管三星在出货量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始终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但毫无疑问的是材质和外观设计是最能够直接触动消费者的部分,也是最能够支撑起品牌溢价空间的部分,因为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智能手机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身份的标榜,而非单纯的智能通讯设备。

所以,三星的问题在于,如何“在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他们对产品溢价感的渴望之间寻找平衡”。换句话说,三星急需在保持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寻找到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平衡点,这是其持续保持品牌溢价能力的关键,好在我们已经看到三星在这方面做出的大改变。

偏执于技术的三星开始重视“颜值”

近日关于三星即将于2016年1月份推出可折叠屏幕智能手机的消息不胫而走,不过三星方面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事实上三星对可折叠屏幕的研发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的CES大会上,三星便发布了一款名为Youm的可弯曲显示屏,去年三星官方还曾推出过一段可折叠手机的概念视频,但真机却迟迟不见踪迹。

虽然可折叠屏幕技术尚未成熟,但在曲面屏幕方面三星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采用曲面屏幕的S6 edge+作为S6 edge的大屏升级版,正让科技感十足的曲面屏幕为大众所接受。为了推广这款具有标志意义的产品,三星在全球重要城市投入大规模的广告,笔者由于工作原因辗转于不同城市,在北京、深圳、香港等地的街头,以及沿途的地铁、机场等公共场合都看到S6 edge+的巨幅广告。当然,这些投入也得到了一定回报,而且由于极强的辨识度也让产品赚足了回头率。

那么,为何S6 edge系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关键在于其在曲屏技术与艺术设计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有评论称S6 edge和S6 edge+是三星史上颜值最高的手机之一,这种说法并不夸张。不可否认三星在曲面屏幕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但如何赋予技术以更高的颜值才是问题的关键。从S6 edge系列身上,我们能够看出三星在改善手机颜值上作出的努力。

过去,我们一直所忽视的是,在三星饱受诟病的手机外观之下,掩藏着一颗偏执于技术的内核。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发布的数据,三星以134亿美元的科研投入位列科技公司榜首,而苹果则以45亿美元位居第32位。现在,在技术研发上近乎偏执的三星正在重新拾回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

技术瓶颈之下三星的下一个增长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研发和制造技术趋向成熟,包括三星、苹果等巨头在内的智能手机厂商都面临着共同的技术瓶颈,导致手机的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作为大众消费品,智能手机显然不能够只面向极客型的用户,在保证技术领先优势的前提下,三星应该多融入更多的时尚与艺术基因,以保持较高的业务增长能力。

我们看到苹果的一系列产品也在积极向时尚靠拢,在机身颜色上以及配件上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比如最近推出的玫瑰金版iPhone 6s以及爱马仕表带。三星也不例外,S6 edge系列的设计便具备典型的时尚元素,特别是S6 edge+的大屏幕设计,更是迎合了大屏手机的潮流。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智能手机的“智能”仍将是核心,但时尚感和艺术感将成为影响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因为手机早已不是单纯的智能设备,而是用户自我标榜和凸显身份的象征。

很显然,S6 edge系列出色的外观设计为三星的品牌加分不少,即便是在用户愈发挑剔的市场环境下。如果说在用户的实际需求与对产品溢价感的渴望间找到平衡,我认为S6 edge系列起码让三星的品牌溢价能力得以延续,而较高溢价能力恰恰是三星能够在智能手机市场长期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本文作者郝小亮,最极客创办人,TMT领域观察家评论人。扫一扫关注我的公众号。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9-29
偏执于技术的三星,正通过S6 edge重拾艺术审美能力
当竞争对手们纷纷采用金属、玻璃等更具美感和质感的机身材质时,三星在塑料材质上的固执一度招致吐槽。其高层曾经对此作出解释:“我们在寻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