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进军IM:源于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文:朱翊

IM产品的最显著黏性在于用户关系,因此腾讯QQ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成长为比肩国际的一流互联网巨头,这其中由用户关系创造的价值不仅创造了腾讯千亿市值,更是奠定了以用户关系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成型。腾讯之后,大多互联网巨头也相继进军IM领域,纷纷推出在很多方面都比腾讯QQ有着不错优势的IM产品,不过它们的结局都比较悲惨,大多情况下都以折戟方式落幕。

传统PC时代涌现的QQ挑战者,大多是对社交网络市场价值的抢夺,因此能从腾讯QQ口中哪怕抢出一丁点残羹剩菜,也将意味着其自身在这个市场上不用再喝西北风。然而事实的结局是,这些挑战者虽然可以将IM产品做得比腾讯QQ还好,但他们解决不了社交网络的核心——用户关系的迁移和用户行为习惯的转移,因此这些挑战腾讯的先锋在市场上,迄今为止没有一家活得安好。不过,在互联网车轮的发展轨迹之后,大多厂商也明白了挑战QQ的社交网络是一场无用功,因此大多厂商均放弃了这个计划。

而随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骨子里透露着社交基因优势的腾讯,再一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奠定社交王者地位。特别是微信之后再无米聊的时代里,所有的移动IM也重新履行了PC时代的IM产品的杯具之路,不管这些移动IM是主打通讯还是移动社区,亦或是LBS的其他产品特色,它们在市场地位方面仍然无法赶超腾讯,甚至于它们所做的工作只是简单的PC时代的内容迁移,但它们仍然改变不了腾讯领先的局面。

但在挑战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和PC时代却不同。传统的PC时代,大多厂商折腾一番自知无法撼动腾讯地位之后,便纷纷放弃了抢夺腾讯IM市场份额的计划,但是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多移动IM在攻占腾讯之后也惨遭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对IM领域的冲击。很长第一段时间里我将这种不放弃的精神称之为毅力,但后来才发现,真正导致这些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放弃对腾讯的仅供,更大的原因在于这些厂商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得知这个缘由,是源于一次与一个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入交流。我们当时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提出为什么大多传统PC厂商多次挑战腾讯失败之后都会放弃,为什么移动互联网厂商反而加剧挑战力度?因为大规模的做着并没有多大实际价值的事,对于企业而言也意味着人力、资金和时间等方面的损耗。另外一方面,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些企业也需要自己的IM工具的话,那么腾讯QQ和其他市场上的相关通讯软件,即可全方面满足需求。

然而大多数互联网巨头,最终还是选择自己开发IM产品的方式。阿里巴巴、新浪、网易、百度,加上刚刚推出IM产品的京东,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对待IM产品需求的情况下,都将产品功能更完善、用户体验更好、品牌口碑更佳、市场份额更广的腾讯产品弃之门外,继而选择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开发一款根本没法和腾讯QQ相比的IM,这是何理由?

答案让人出乎意料。因为我得到的答案是,这些厂商之所以开发自己的IM产品,是源于厂商自身对自己的不信任,以及缺乏对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环境安全感。

在这些厂商的思维中,只有自己的产品才是最可靠最具信任基础的产品,其他厂商的产品都因为是外来的孩子,在信任度方面无法给予100%的支持。特别是IM作为通讯私人隐私信息的传达商,在用户隐私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特征,所以大多厂商对这个问题都比较慎重,因而在选择IM产品方面,无一都以最高警惕的方式对待。因此在基于对其他IM产品缺乏信任的情况下,开发属于自己的IM产品,便成为这些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里的悄然默许举动。

是因为对腾讯的产品不信任,所以才要开发自己的IM,这种举动可笑吧?确实可笑。

不过,想必大多厂商的回答则会是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完善构建自己的生态链,或是为自己的平台用户提供更便利的交流工具,亦或是自己开发的产品在功能和体验方面更适合自己用户使用,等等。虽然这些理由也有能说得过去的地方,但深究就不难发现,对别人的不信任才是最大的理由,而且话说回来,就算你自己开发自己的IM,就真的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性吗?

在安全性方面,我觉得没有任何一家IM在安全技术保护方面能完全超越腾讯,在腾讯十余年的发展工程中,我从未听说过腾讯的服务器或通讯信息被人劫持或攻陷的案例,作为以社交赖以维生的腾讯,其在安全和技术防范方面的保准,势必会强于任何一家业务做IM的厂商。所以,过于担心腾讯QQ安全的人,不能说是搬弄是非,但一定是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其次,凭什么自己开发IM就是安全的行为?我认为,IM作为接触用户核心信息最直接的互联网产品,厂商自己随便开发才是最不安全的行为。对于一些既没有经验也没有技术保障的厂商来说,你所开发的IM能比腾讯的更牛?我认同专业成就领域的说法,因此腾讯深耕了十余年才达到的成就,其他业余厂商怎么轻易尝试就可以超越腾讯?而那些动辄说腾讯不安全的言论,应该大多属于竞争对手的陷害和抹黑。

即便在易用性方面,腾讯QQ帐号几近成为行业应用最广泛的互联网ID,因此在对待用户的使用成本上,腾讯的社交产品可直接调用QQ数据库进而简化用户使用程序。而动辄就自己开发的IM产品,几乎在注册这个环节上就已经给用户增加了巨大的入门门槛,在没法保证自己本身更安全的情况下,更不能减轻用户的使用门槛。

而最最严重的后果,则是这些莫须有开发出来的IM,最终都是昙花一现。(朱翊/文)

  我在百度百家安了个新家,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作者简介:朱翊,80后生人,互联网媒体人、知名博客作者,混迹于互联网圈,参与过多起商业公关和市场营销执行工作,信仰互联网,长期关注中文互联网商业趋势及案例研究,现从事公关传播与创新营销工作。个人微信号:izhuyi;个人公众平台帐号:zhuyiweixin)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01-03
互联网巨头进军IM:源于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文:朱翊IM产品的最显著黏性在于用户关系,因此腾讯QQ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团队成长为比肩国际的一流互联网巨头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