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Q
我看《天注定》,看来是天注定了。剧中四个故事里的四个人,有三个人的生活与我有交集。这次不说电影技巧,不说北野武和昆汀风格,不说暴力镜头,不说背后新闻事件的争议,就说一说我过去的十年生活和故事交集的感受。
2004年毕业后,我在广州一家以N和F开头的报业集团做记者,我在的报纸是一份自由和前卫,带着不羁和闯劲,经过风雨磨砺和洗礼的报纸。我因此当时能带着一份自豪感在南粤大地上行走和观察。我听过来自大陆各省和港澳地区的不同人群谈论东莞,喜上眉梢,喜形于色,只是不知道他们家是不是也有一个女儿,这个女儿长大后是不是会来到他们谈论着的这片神奇的土地。我去过深圳的富士康暗访,冒着被保安抓出来暴打的恐惧,虽然后来的文章被富士康起诉天文数字,他们甚至到报社威胁吵闹,但是我见到了一批比我小几岁的兄弟,我和他们谈,知道了他们的生活和苦闷。富士康后来花尽力气后和解收场,缴纳法律费用后收兵。大企业的傲慢和不入法眼的一个个工蚁,给我的震撼一直到现在。
在山西我待了三年,在车队开列排场威风视察的路上,低矮破旧的小村庄是最常见的标志物。山西话说起来很梗很硬,里面带来的乡土气每每让我都会想起地里憨厚的庄稼。不过你不知道的是,5000年文明看山西,“中国”二字最早指的就是山西运城的城区部分,尧舜禹都在山西活动,这里历史人物灿若星河。这里的水土和气候好过任何地区,历史上灾害最严重的时候,只要在山西都能活下去。这里是关公的故乡,有世界上罪古老最大的关帝庙,是义薄云天之地。这里是贾樟柯的老家。小武是贾樟柯根据故乡生活里的写实人物。遗憾的是,这里却因黑金煤炭成为了一个血与火暴烈冲突之地,私人飞机和下井玩命并存,以及沉默的大多数。小武长大了,在《天注定》里重出江湖,成为了一个地头蛇。我在想,如果真有当年剧中让人又爱又恨的小武,今天他也许真的能成了当地一霸。
如今,十年漂泊后,我从广东和山西回到了帝都。看完片子后,我现在常常思考的是,这十年中,我究竟做了什么?我做好自己了吗?我帮助别人了吗?我有没有带给社会戾气?我是不是还能做的更好?我是不是很多时候缺少勇气?我有没有成为过别人的地狱?如果你看完电影,能想到这些,那绝对不枉那两个小时的时光。最后,我想以片子最后《苏三起解》后,县令喝问,“苏三,你可知罪?”的字幕作结——人人生而有罪,活在大染缸中,人人猥琐旁观,人人凌弱欺善,人人相互残害,人人颟顸顽愚,罪业更重,罪孽更深,我有罪,我们有罪,忏悔吧!
附:(引自公开媒体)
贾樟柯在《天注定》第一次主创会议上的讲话记录
时间:2012年10月7日
地点:北京西河星汇影业 会议室
人物:贾樟柯(导演)、余力为(摄影指导)、刘维新(美术指导)、张阳(录音指导)、张冬(策划、制片主任)、萧屺楠(执行导演)
这个电影我想了很久。这几年之间发生的事儿,包括像马加爵、药家鑫事件,都表现出那种瞬间的,极端的暴力。你会搞不清楚是现在传媒发达了,微博有了,显得这些事多了,还是整个社会气氛,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埋藏的暴力色彩本来就特别强。
一直想捕捉这种暴力气氛,但是一直没动笔。过去的思路是在社会事件的包裹里面,后来突然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把现在发生的这么多事情聚集在一起,如果我们有一百零八个这样的人的话,那不就是一百零八将吗?不就是《水浒》里面那些个故事吗?现代人的这些遭遇在《水浒》里几乎都能找到,是对应的。比如说我原来想写杀情人的故事,济南有个官往情人的汽车里放了炸弹,情人要举报他腐败,摆不平情人直接就把车给爆了。我觉得这个跟宋江杀阎婆惜那种故事是一样的。想到这个的时候,就一下子找到了美学层面上的东西,也让我想起《侠女》和《龙门客栈》。我们可以用写实的方法拍出类型电影的非写实感,甚至是连环画般的简单和直白。我有一种直觉,中国文化中经典的通俗叙事都有脸谱化的倾向,过去我一直反脸谱化,但这些故事很适合适当的脸谱化。就像看连环画《三国演义》的感觉,也有些像庙里的壁画。壁画是有叙事性的,但画家的用心不在叙事的连贯性与清晰性上,壁画的重点是事件中人的神态和表情,这个是《天注定》要的感觉。
现在剧本里第一个故事是分配不公,贫富差异带来的心理失衡,就是杀村长的故事。第二个故事就是咱们拍《陌生》的时候发生的周克华案带来的启发。周克华案给我带来形式上的一个启发:我一直都找不到方法,这些故事都是单独的。周克华是流窜的感觉,大江南北瞎跑,就一下让我注意到他的这种流动性。这个人物也让我想到张君,事实上单调平庸的生活中,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用犯罪来摆脱平庸的失败感,在这个过程中的人的极端变异太可怕了。不是为他们辩护,但我们应该关注这样的人性题目。这是电影要干的正事儿。
当我们在公路上看到从汾阳,从山西开到温州的大巴,看到从广西开到石狮的大巴,人们游动在整个中国。周克华带来的这种流动性,就一下让我找到这个片子的结构方法。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湖北,第四个故事还没写完,是富士康的小孩跳楼的悲剧。我建议大家不必去搜集真实事件的背景资料,我们要拍的是周三儿,小玉,大海,是经过虚构的电影中的人物,不是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从犯罪电影的历史看,《火车大劫案》、《全民公敌》、《小凯撒》、《邦尼和克莱德》都改编自新闻,改编就是虚构、想象和重新叙述,就是想象一个人私人性的一面,所以电影中没有周克华,只有周三儿,不要搞混了。
重庆的故事我想写乡村的无聊,在家里呆得真没劲,每天赌赌钱真没意思,过年也就这个样子,亲情也很淡薄,他从无聊到自由,他除了犯罪抢钱之外,他还可以流动。人是活的,他可以跑,可以见识这个世界,他的心理依据就是这样的。湖北的故事就是情困,最后富士康的故事就是进入城市但融入不了的那种绝望,最后一个故事还没写完,是把自己干掉。
山西的部分找了很多实景,我留意到村子里面古代的庙,这边是乱七八糟的房子,一转弯就是古代的庙,一抬腿就到古代了。神农架那边是武侠片那种山水,女主角上山下山,那种山峰、石壁、云雾就感觉是胡金铨《侠女》里面的那种世界,到最后广州的部分完全就是现代建筑的单调乏味,是一种枯燥的美感,整个空间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构。
季节的角度,开场是严冬,重庆周三的部分是春节前后,小玉的部分是春夏之交,广州是炎热的夏季。
有一个动物的线索,第一个部分就是被虐待的马,第二个周三儿的部分是待宰的牛,小玉的部分是蛇,自杀的男孩的部分是鱼,就是有个女孩跟他一起放生的鱼。不要用隐喻的思路考虑这些动物。我只是觉得,从动物的角度看待人类,比较容易看出我们的自私和残酷,也有更强的生命感。
片子中有猎枪,手枪、刀这三样武器,还有一次爆炸,一次威亚。我刚才讲借鉴武侠类型,但我们不是要拍类型片,只是借鉴。动作要直接、简单,不是舞蹈化的场面调度。像永乐宫的壁画,刷的一条几米长线就画出来了,你能看到余韵是你的福气,你看不到,就当我们笨吧。爆炸在片头,是装饰性的。前天我写信给黑泽清,问他是怎么拍跳楼的,他回信说是威亚和特技结合。剧本一开始的车祸现场,落了一地的西红柿。我中学时瞎逛,看到公路边翻了一辆车,一地西红柿在阳光下,一直很难忘。
关于人物的造型,之前我跟刘老师聊了一下。人物的造型就是要恍惚中有如古人的感觉,角色穿的全是现代的衣服,但那个造型感像古人。大海对应鲁智深、周三对应武松。小玉对应京剧里的林冲和《侠女》里的徐枫。湖南小子对应张彻电影里光膀子的男性。
这部电影主观的东西会多一些,也不是一部古典主义的电影。我觉得四个人物是暴力的四个化身,他们是一件事情不同的角度。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它们按四个短片拍,而是一部电影起承转合的不同部分,是一个叙事的四个叙事阶段,就是起承转合。这样做会有碎片化的可能,但也不竟然,有后现代思维的观众会自己弥合其中的空隙。就是碎片化也不错,现在的生活不就是碎片化吗?风格应该有递进,从自然写实递进到戏剧状态,直到超现实。小玉拔刀出来应该进入超现实部分,就是命名为“侠”。就象上台阶,在情感的带动下,观众会自然迈进不同的风格阶段。人家要情感投入不了,也没办法,会觉得跳,不必强求。“侠以武犯禁”,这是侠的精髓。浪迹天涯,打抱不平,那是侠顺带办的好人好事。侠的核心精神,就是“以武犯禁”。武不好,但“犯禁”的精神很重要。
没那么复杂,也不深刻,也不含蓄。总之,朴朴素素的,四块石头摆在草地上。不试图去感染别人,不解释不煽情不落泪,只是沉甸甸存在过,存在着。
-------------------------------------------------------------------------------
欢迎加小白的微信号:iUniverse(爱因斯坦),欢迎投稿和交流讨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