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老冀写了篇文章《商务租车大战解读之一:合规的难题》,集中探讨了监管的问题,没想到8月13日北京市交通委就下发了史上最严的通知,严禁私家车用于汽车租赁企业经营,禁止汽车租赁公司配备代驾司机。
首当其冲的是易到用车等商务租车公司,由于他们大量采用私家车挂靠的方式,如果严格执行北京市交通委通知的话,这些私家车将不能再运营了。而在此之前,上海就已经开始清查用于商业运营的私家车并施以重罚,致使大量私家车不敢出门接活了。
这也充分说明,在中国做生意,你可以适当地试探红线,也可以短时间突破红线,但却不能够认为红线根本不存在。其中的玄妙之处,值得所有在中国做生意的公司体会……
既然北京都出台了史上最严的规定,商务租车行业是不是就完了呢?老冀觉得没有那么悲观,理由如下:
首先,这只是北京市交通委发给车辆出租行业的一个通知,即使加上以前颁布的很多规定,只能算是一种行政法规,而不是法律。有人会说,在中国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管用,县官不如现管,的确如此。但是,也正由于这些东西只是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并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强制性,这也意味着其他城市的监管部门未必都会亦步亦趋地参照北京出台如此严格的规定。
因此,老冀给出的建议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商务租车公司应该抓住这个时间差,加紧进军广阔的二三线城市,那里同样也有非常多的商务租车需求,而且还没出台严格的汽车限购政策,他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地给圈起来。
也许最近两年的出租车打车市场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当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等公司进军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时候,都曾经遭遇过地方监管部门行政手段的封杀,但是更多的二线城市却任其自由发展。而当全国的出租车打车市场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之后,交通部适时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实际上等于承认了这些公司的合规身份。
老冀预测,历史将会重演,商务租车行业也会出现类似出租车打车的情况,最终走向完全合规。
有朋友会问,你还是没有给出解决办法呀,我在北京和上海到底应该怎么办?老冀试着分析一下:
从北京交通委的通知来看,商务租车在北京面临两条红线:一条红线管着车,也就是私家车不能从事租赁经营;另一条红线管着司机,就是汽车租赁不能配置司机,租赁经营和客运经营必须分开。
老冀认为,第一条红线短期内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商务租车公司必须从神州租车等车辆出租公司拿到具备商业运营资质的车辆。过去,商务租车公司通过私家车挂靠、与小型车辆出租公司合作的方式,解决了车辆来源的问题。既然这条红线碰不得,未来商务租车公司恐怕只能选择与神州租车公司等拥有几万辆商业运营车辆的车辆出租公司合作,才有获得足够数量的合规车辆。
第二条红线老冀倒是觉得可以商量。《通知》规定汽车租赁服务不得配备司机,汽车租赁与客运经营不能混为一谈。老冀理解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你商务租车公司要提供司机,就必须自己雇佣司机,还得有客运资质。现在商务租车公司是否有资质呢?恐怕大部分都没有。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向北京市交通委申请客运资质,不过由于北京市势力庞大的出租车公司的反对,直接申请恐怕会有一些难度。
另一种办法就是跟出租车公司合作,或者直接收购出租车公司,相当于借用他们的客运资质。有人会说你这个办法也不可行呀,出租车公司的客运资质也是跟他们的出租车绑在一起拆不开的,况且规定不是说汽车租赁和客运经营不能混在一起吗?
不过在老冀看来,规定也必须与时俱进吧?我商务租车公司能不能同时运营两家公司,一家弄车辆,一家弄司机,我保证这两家公司分别合规,是不是整体也就合规了?这里更多的就需要我们监管部门的智慧了,不要急着封杀新鲜事务,给他们试错的机会。
因此,老冀觉得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商务租车行业将摆脱只专注于线上的“轻模式”,而选择与传统行业中的车辆出租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合流的“重模式”,这也是基于中国现实商业环境的必然之举。
其实,中国哪个受到监管的行业不是如此?现在红火得狠的互联网电视行业,急切希望进入的互联网公司,不也都是通过与广电企业的合作才得以进入?总之,路是靠人走出来的。
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而且总是跑在了监管的前面,不仅仅是出租车打车和商务租车行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电视、虚拟运营商……莫不如此。老冀认为,只要这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给用户带来足够的价值,就会有很多人使用,就会有它生存和发展的理由。民意不可违,监管部门也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不会轻易封杀这个封杀那个。不过,出于方便监管的考虑,监管部门总是倾向于将这些新兴产业引向他们“够得着”的企业和领域。
因此,中国的新兴势力必须认清这个现实,选择与行业中的旧势力合作,而不是摧毁一切。而对于行业中的后晋企业来说,选择与新兴势力合作往往也是他们咸鱼翻身的时候,天弘基金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
与其空谈颠覆和创新,不如来点妥协和融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