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透视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何为金融科技的「解药」?
文/孟永辉
当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告一段落,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金融科技为主导的新金融模式的兴起。无论是互联网玩家,抑或是金融玩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进来。同简单地用互联网模式对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进行提升不同,金融科技显得更加 ,更加基础,更加去金融化。正是因为如此,金融科技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玩家们的避风港。
然而,仅仅只是名头的改变,仅仅只是概念的迭代,而没有改变底层的逻辑,纵然是在光鲜亮丽的概念,依然有崩塌的时候,于是,当金融科技无法承载互联网金融玩家们的迷梦时,一场有关金融科技的洗牌同样开始上演。这样一场洗牌是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头部玩家为起点的,它再一次告诉我们,所谓的金融科技并不是什么创新物种,而仅仅只是互联网玩家们的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已。
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头部金融科技玩家的上市被叫停,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新洗牌,以此为开端,金融科技的发展开始从以概念为主导的时代,真正进入到了以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变革为主导的时代。随着洗牌的深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彻底的去金融化为主导的新发展时代的来临,并且去金融化几乎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如果仅仅只是以彻底的去金融化为终极追求,而没有理解金融科技的内在涵义的话,纵然是躲过了金融科技的洗牌,却依然都无法真正抓住金融科技的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和意义。
彻底的去金融化,是互联网金融洗牌的延续
从表面上看,这场席卷金融科技的洗牌是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为主导的。于是,人们认为,这是一场金融科技的洗牌。实际上,这样一场洗牌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延续,它向我们表明,互联网金融的洗牌是一场长期且深入的过程。
基于这样一种逻辑,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所谓的金融科技玩家,实际上依然仅仅只是披着金融科技的外衣,从事的是互联网金融的买卖,依然是在延续互联网时代的以流量收割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方法。这是我们看到的以「互联网的终点是金融」的观点之所以会出现的关键原因。
笔者认为,无论是怎样的概念,只要是以收割流量,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金融模式,几乎都可以给划归到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当金融脱离了实体和产业,而仅仅只是一种收割流量的手段和工具的时候,那么,它就有失去最本质的核心属性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金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它是互联网玩家们收割流量的新方式和方法。所谓的彻底的去金融化,其实就是要去除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真正让金融回归本质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一场在金融科技玩家身上正在发生的这样一场深刻而又全面的去金融化,实质上依然是互联网金融洗牌的延续。对于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们来讲,他们进行的所谓的去金融化,实质上是放弃以金融为工具对流量进行收割的模式和方法。
因此,所谓的彻底的去金融化,实质上上是去互联网化,去工具化的过程,它的终极目的在于让金融和科技两种元素回归本质,回归到与实体产业结合的正确轨道上的过程。对于每一个金融科技的玩家们来讲,找到与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的正确的结合方式和方法,放弃以流量的收割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其实昭示我们,彻底的去金融化,依然是互联网金融洗牌的延续,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仅仅只是互联网金融的外衣而已。
由此,我们同样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很多的金融科技玩家仅仅只是将金融科技看成了一种概念而已,并未真正找到落地和实践金融科技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当金融科技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无法落地的时候,它就真的成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真正找到金融科技的本质,并且找到落地和实践金融科技的正确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新阶段。
金融科技,需要一场彻底的「去互联网化」
这场席卷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的,以去金融化为主导的洗牌,从本质上来看,依然是互联网金融的延续,而这并不是金融科技真正需要的。可以预见的是,这样一场以去金融化为主导的洗牌,只会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新的死胡同里。同仅仅只是将彻底的去金融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看成是金融科技的未来不同,笔者认为,金融科技真正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去互联网化」,而非彻底的「去金融化」。
去互联网化,才能让金融科技跳出流量的怪圈。金融科技之所以依然无法找到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依然是受制于流量的,依然是以收割流量为终极追求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们的身上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从表面上看,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们不像一般的互联网金融玩家那样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撮合和对接,但是,它们实质上依然还是在流量的撮合和对接的买卖,甚至还将流量的撮合和对接发挥到了极致。
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所谓的金融科技玩家将流量收割的范围从C端拓展到了B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金融仅仅只是它们这些互联网玩家为了收割流量而推出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而已,而非将金融回归到了最本质,最原始的奥义上。如果金融可以成为了互联网玩家们收割流量的工具,而没有真正回归本质,回归实体产业,那么,金融的风险将会被互联网快速放大,金融距离它的本质内涵将会越来越远。
欲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对金融科技的玩家们进行一场彻底的去互联网化,让它们不再以收割流量为终极追求。只有这样,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告别以收割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真正让金融科技回归实体,回归产业,真正让金融科技找到互联网之外的发展新模式。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去互联网化,并不是说让金融科技与互联网绝缘,而是要让金融科技告别以概念和噱头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真正让它们回归本该具备的原始奥义。当金融科技不再是噱头和概念,它的发展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去互联网化,才能让金融科技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金融科技是应当具备新的内涵和意义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以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我们展现出来的所谓的新意,仅仅只是流量对象的转移,仅仅只是平台模式的转变而已。从本质上来看,金融科技是没有任何新的内涵和意义的。
欲要改变这样一种状况,我们依然需要通过去互联网化来进行解决。笔者始终认为,金融科技是一个全新的存在,无论是从金融的层面来看,抑或是以科技的层面来看,都是如此。从金融的层面来看,金融科技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对于传统金融的流程、环节、元素以及产品的 改造,经历了这样一场 的改造之后,金融实现的是与业已发生了深刻改变的产业的更加紧密的连接;从科技的层面来看,金融科技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对于科技的深入和完善,将科技元素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延伸到更多新的技术范畴之中,从而为实体和产业的发展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如果没有彻底的去互联网化,金融科技的这样一种新的内涵和意义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只有实现了彻底的去互联网化,金融科技才能告别浮于表面的问题和弊端,只有实现了彻底的去互联网化,金融科技才能找到与新产业、新实体结合的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去互联网化,依然是金融科技的出路。
去互联网化,才能让金融科技回归本质和奥义。笔者始终认为,金融科技的本质和原始奥义在于与C端,与B端的 融合,而非将C端和B端看成是收割的对象。欲要达成这样一种目标,对于金融科技玩家们来讲,真正要做的依然是需要彻底的去互联网化,需要是摒弃以流量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当金融科技的玩家没有实现彻底的去互联网化的时候,它们会停留在收割流量的快感之中,它们会局限于收割流量的浅尝辄止之下。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金融科技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与行业,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的,纵然是有了密切的联系,依然是以收割为终极追求的。我们看到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之所以会走入到怪圈之中,正是因为过度地互联网化而导致的金融科技回归本质和原始奥义的缺失。
当这种现象蔓延和持续的时候,金融科技流于表面,金融科技浮于表层的现象将会不断地发生,金融科技同样失去了回归本质和原始奥义的机会。无论是从金融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样一种发展模式都是无法长久的,都是不可持续的。从本质上来看,这是由互联网化所决定的。欲要改变这样一种问题,我们就需要彻底的去互联网化,以此让金融和科技回归基础,回归「毛细血管」,成为支撑实体,助力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
结语
一场以彻底的去金融化为主导的金融科技的进化正在上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场进化依然是互联网金融洗牌的延续。笔者认为,彻底的去金融化并不能够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甚至还会将它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事实上,金融科技真正需要的是,彻底的去互联网化。只有实现了彻底的去互联网化,金融科技才能回归本质,回归产业,回归实体,成为新型的「基础设施」。由此可见,彻底的去互联网化,才是金融科技的「解药」。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行业 思考。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