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虚拟人的风口正在到来。数据显示,平均每天全球都会诞生一个虚拟人,到2030年光是国内虚拟人市场规模就会高达2700亿元人民币。
目前,虚拟人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各类品牌营销中:百度的希加加、钟薛高的阿喜、屈臣氏的屈晨曦、华硕的天选姬......在品牌、平台、制作方的共同发力下,围绕虚拟人的营销战已然打响。
在虚拟人产业遍地繁华与野蛮生长的同时,一些有关未来发展的问题亟需得到解答——虚拟人在品牌营销上有何魔力?究竟是真火还是虚火?如何降低虚拟人营销的现实门槛?
带着这些核心议题,6月16日,由科技云报道主办的《奔赴元宇宙》直播访谈节目如期而至。本期直播邀请百度智能云互娱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张彬,与科技云报道执行主编张颖开展对话。
以下是访谈精编摘录:
1.为什么品牌开始选择虚拟人代言?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随着元宇宙热度不断上升,虚拟人作为元宇宙里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也被这股热潮带动起来。虚拟人从早期的纯粹的工具人,变成了一个可以和品牌强绑定的虚拟IP来使用。虚拟人作为一个可以持续运营的品牌资产,和真人代言相比更稳定,不会因个人问题而“塌房”。
第二,品牌可以根据自己的定位,去打造一款和自身契合度非常高的虚拟人来做代言,但很难找到一个拥有完美人设的真人。
第三,虚拟人不仅仅是一个代言人的定位,它更是一个永久性的品牌资产,能够通过持续的运营为品牌带来价值。现在的年轻人对虚拟人的接受度非常高,通过虚拟人,品牌能够更好地去触达这个时代的年轻用户群体,与他们建立情感连接。
2. 目前哪些行业对虚拟人的需求最旺盛?主要用于哪些业务场景?
不同行业对虚拟人的需求分为两类:
一类是演艺型虚拟人,主要用于虚拟形象代言人、虚拟偶像等业务场景,适用于快消(食品、日化、服装等)、传媒(内容、娱乐)、科技等需要强品牌曝光的行业。
比如百度的数字人希加加,就是一个演艺型虚拟人,有很好的外部形象和效果呈现,可以做虚拟主播、虚拟形象代言人,在应用场景上属于强演艺的类型。
另一类是服务型虚拟人,主要面向解决问题的服务场景如:数字员工、智能客服等,也是企业很广泛的一个需求。比如智能客服虚拟人比没有形象的机器人客服体验要好得多,帮助企业去降本增效,提升客户体验。
就目前来看,演艺型虚拟人的市场需求更为旺盛,原因是大家不再把虚拟人当做一个工具人来使用,而是朝着品牌价值的方向去布局。
3. 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品牌营销时,在虚拟人的选择上有什么不同?
虚拟人的选择,与企业本身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企业在选择自己的虚拟形象代言人时,一般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打造一个属于企业自己的虚拟代言人,比如百度的希加加,它的身份既是百度AI能力的化身,同时也是百度AI能力对外的一个代言人。
第二种,找有知名度的虚拟人为企业品牌做代言,比如花点时间找了虚拟人阿喜做品牌代言,保时捷找了虚拟人AYAYI做品牌代言。
企业一定要将品牌自身定位、面向的客群、未来营销策略结合起来,再决定是自己打造还是选择虚拟人进行品牌代言。
在我看来,如果企业品牌本身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又想用虚拟代言人,可以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虚拟人来代言。如果企业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就完全可以打造一个自己的虚拟品牌代言人。
4. 虚拟人在品牌营销中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我认为现阶段虚拟人在品牌营销中的作用,很难用数据化的ROI去衡量。目前虚拟人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和用户建立一个紧密的情感连接,通过虚拟代言人,首先触达年轻用户群体,然后与元宇宙产生关联。
品牌请真人明星代言,主要是为了与明星的粉丝群体建立一定的情感连接,去触达明星的粉丝群体,其实请虚拟人代言是一样的道理。
举个例子,百度APP的代言人是真人明星龚俊,但同时百度也做了龚俊的数字分身,叫龚俊数字人,它在百度APP里作为一个AI搜索官,可以随时与用户进行互动。
不仅如此,龚俊数字人本身就是一个虚拟IP,有它自己的商业价值,其他品牌可以找它做代言,同时也可以让数字分身和它的真人明星一起去做活动。这样的联动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对于品牌营销来说也是一个创意点。
5. 虚拟代言人是如何诞生的?整个流程涉及哪些环节?
整个流程大概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打造虚拟人的人设。首先要了解品牌理念、打造虚拟代言人的诉求,然后去定义虚拟代言人的人设。百度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去构建虚拟人的人设,我们称之为内在和外在。
内在包括虚拟人的世界观、情感、符号、角色、故事背景、人物小传等等;外在包括虚拟人的面容、妆容、穿着、表情、动作、音色、语调等,是用户可以直接感知到的部分。
除了完整的方法论,同时我们也会采用第三方专业机构数据调研的方式,通过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去调研,什么样的虚拟人细节是被用户所喜欢的。
第二步,人像模型制作。基于打造好的虚拟人人设,通过AI结合3D建模等技术制作3D人像模型,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智能绑定”,最终输出一个能够被百度平台实时驱动的3D虚拟人。
例如,百度的虚拟人希加加,它的脸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通过上千张脸做了一个融合,所以是AI通过大数据的方式生成了这样一张脸。之后再去制作它的肢体、服装、动作等,同样是通过AI的方式去创造的。
在这个过程中,百度最核心的技术其实是AI驱动算法,能够确保虚拟人无论在表情还是动作上,都能够实现活灵活现的效果。
第三步,虚拟人运营。有了虚拟人的数字资产,就可以直接通过百度智能云曦灵的驱动平台进行内容生产和运营了,可实现直播、制作短视频、海报等。
6. 品牌想要尝试虚拟人营销有很多现实的门槛,比如:投入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人设运营难、技术难度高等,如何降低这些门槛?
在投入成本上,企业追求的目标一定是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进行内容生产,就涉及品牌选择的虚拟人走的是哪条技术路线。
简单来说,目前有三种技术流派,出发点都不太一样:
第一种是AI技术驱动型,将高制作门槛的虚拟人通过AI技术进行产品化的包装。比如百度就是通过百度智能云曦灵平台,打造开箱即用的高质量虚拟人形象,并直接用于内容生产,这样就能大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第二种是影视特效型,这类企业可能本身就是做影视内容生产出身的,通过传统影视化技术去做虚拟人,这样出来的视觉效果很好,但是成本也很高,按秒去收费。
第三种是换头型,真人拍摄+换头的方式,属于一种过渡方案,做出来的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很多限制,比如一定要真人去拍摄,制作周期比较长,成本相应也高。
7. 如何让品牌选对虚拟代言人不“翻车”?
如果企业选错了代言人,确实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虚拟人时要从长计议,比如:虚拟人在品牌营销中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品牌代言人,还是某一条产品线的代言人?或者说不叫代言人,而是叫某某推荐官?它未来要生产什么样的内容?它如何去和用户进行互动等等,都是需要比较长期深入的考虑。
选择虚拟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过程。比如虚拟代言人刚刚打造出来,用户对它的接受程度可能很低,觉得它就是一个动画片,或者和卡通人物没有什么区别,质疑为什么要用一个虚拟人来代言品牌,这其实都是很正常的用户反馈。但未来用户对虚拟人的接受度肯定是越来越高的。
所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品牌选择虚拟人,是通过运营代表自己的虚拟人IP去展示自身的网络形象,包括它可以与用户去做一些社交互动、内容传播等等。
虚拟人是一个载体,需要一个长期的运营才能保证用户有更高的接受度,建立起情感连接。
8. 品牌营销使用虚拟人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首先,虚拟人人设与企业品牌契合度不高。如果虚拟形象和品牌定位相差较远,用户可能不仅不会买单,而且会对品牌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企业面向的受众群体不适合虚拟人。比如保健品的企业,用户群体主要是老年人,但老年人对虚拟人的接受程度比较低,非要采用虚拟人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最后,企业不能长期运营虚拟人。如果企业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详细的计划,只是先把虚拟人做出来看看,不能持续输出优质的内容把虚拟人运营下去,最终的效果也不好。
9. 目前众多互联网平台、制作公司都进入到虚拟人这个赛道中,您认为虚拟人厂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认为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内容、生态协同,这三方面同等重要。
首先,技术是所有厂商在进入虚拟人赛道都需要去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更低的生产成本,去高频度地生产高质量的内容。
这个目标怎么才能达成呢?一定不是通过堆人的方式去打造,而是通过某项技术来解决。在百度,主要是通过AI技术来释放生产力。
比如在人像制作上,以前传统方式做一个人像,可能要先去扫描一个人,然后对它进行捏脸,至少要花3-4个月才能把人像做出来,成本高达上百万。百度的技术团队是通过预先扫描的方式,将人像的各种数据扫描下来,然后用这些数据去训练AI生成模型。这样在做人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AI模型快速打造出一个符合客户需求的人像,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成本。
在内容生产和运营方面,更多的是软实力,需要专业的内容和运营团队来做。
在生态协同方面,就是如何把行业内所有相关的合作伙伴都调动起来。比如虚拟人要做一个演唱会,可能会涉及舞台的背景、灯光、特效,虚拟人的妆发、服装等方方面面,如何建立一个协同机制让所有的供应商都参与进来,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竞争力,直接影响着虚拟人的制作成本和效率。
10. 未来虚拟人会成为品牌营销的标配吗?
我认为未来3-5年很多企业都会应用虚拟人,不能说100%标配一个虚拟形象,但营销活动多少会和虚拟人发生关系。
因为我们现在处于Web3.0的一个时代,它就是一个虚实共生的时代。无论企业是打造自己的虚拟代言人,还是找虚拟人代言,都会变成一个很日常的行为,就像今天企业找明星代言一样。只有企业有了虚拟形象,才能很方便地和用户去互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