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征信业的变局

前些日子央行发文,给腾讯征信、芝麻信用等八家机构的个人征信业务开绿灯,再后来支付宝推出芝麻信用分引起争相转发。关于这个事情,我在14年的3月份就已在知乎发表过文章,认为央行必将放开民营征信,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繁荣,这个行业也将随之复兴。

在评价这个发文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10年前一场关于《征信管理条例》的讨论。2003年,互联网还是新生儿,更别提互联网金融;房地产铁公鸡推动的一轮资金游戏还没有开始,民间借贷还未有今日之繁盛;国家经济依然处于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粗放经营的模式,银行是独一无二的经济命脉。

我重读当年一篇新闻:央行计划牵头成立信用管理局,引起民营信用企业激烈反垄断。央行从学术的角度认为,目前的信用体系主要的问题是信息割裂,必须进行统一。而民营信用企业的多个代表则反对,若是政府参与市场,必将利用政府的优势无情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说来有趣,当时的征信信息几乎都来源于政府:央行、公安、法院、工商、国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府以外的不外乎三个:银行、通讯运营商、公共事业。无论是哪一个也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在政府手上,拿不到信用信息,无法开展征信业务,无法建立数据库,这是中国民营信用公司的现实--没有政府支持公司无法生存。信息全是从政府得来,却腆着脸要求政府不要介入市场,这些征信公司的价值在哪里?

困局:信息不足,征信还是增信

这就是10年前征信的现状,市场对征信有需求,但这些民营征信企业能做的极其有限,整整10年来,征信事业没有太大的改观。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北京上海深圳三家征信公司主导市场,呈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信息量的不足,分析技术的缺失导致这个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从金融平台的需求来考虑,现有的借贷客户主要还是企业,因此我希望得到企业最全面风控信息。这个目前有三个来源:首先是实地调查,最为直接,但是无法判断借款人有没有其他负债。因此我平台去查的是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但是它仅仅服务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收集的只是借款人在各商业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资信情况,但其实最大的风险不是借款人借了银行钱,而是借款人借了其他高息民间资金。因此最后,金融平台才想到去找当地的同业黑名单,很多所谓的地区民营征信就是做的这件简单的事。

很多民营征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个信息共享中介,甚至还不如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有用。我之前看一份上海某征信机构的报告,工作5年多没有更新,住址的小区已被拆迁,表上还一堆的问号表示没有信息。这样的征信报告要之何用?可能你的信息确实有价值,但是不同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征信数据库。信息割裂,统一系统缺位,单个信息我分析的成本太高,倒不如不考虑。这些信用机构有的一直苦苦煎熬到现在,有的干脆转型做「公关公司」,开行业会议,做活动,出书,给金融机构颁发证书。徒有其表,「征信」做成了「增信」,用自己的牌子给金融平台增加信用的工具。

再说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明确表示仅对「商业银行、依法办理信贷的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开放查询。有的金融平台,没有查看的权限,只能让借款人自己去打印,但其中又产生了流程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近两年的发展,尤其是P2P的崛起,征信公司纷纷嗅到了血腥味,开始推出针对网贷平台的网络征信系统。但与上面讲的「公关公司」一样。据了解,这样的征信系统往往还是流于表面,5-6个人的部门,邀请巨头加入给自己增加信用,然后再去对接中小平台拿数据。

但是,如果你一开始无法给客户创造价值,你就不可能吸引到客户给你创造价值,没有企业是慈善家。从平安宜信抢客户一死两伤中就可以看出,rang1企业将客户信息交给他人--太难。没有数据的征信公司,还能做什么呢?

复兴:征信业的两大推动力

打破局面的是两件事情,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前者是信息来源,后者提供了需求和应用场景。

阿里其实很早就开始进入信用领域,信用在B2B业务中的重要性远高于B2C,阿里2004年就推出「诚信通」指数,雇佣第三方评估采购商的交易诚信记录。2007 年,阿里联合建行、工行向会员企业推出网络联保贷款服务,但阿里提供的授信最终未获得银行的承认。因为在B2B业务中,阿里一直没有打通交易环节,因此也只能得到意向交易的信息,这个信息,银行不认。

但在央行的这次发文中,芝麻信用却赫然排在第一位。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的品牌,背后是阿里的庞大消费金融数据,包含了3亿多实名个人、3700多万户中小企业的数据整合。通过长期B2C的积累,阿里的数据不再是「轻飘飘」,而是稳重地落地了。技术的进步不可阻挡,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上购物,习惯于用余额宝进行现金管理,量变引发质变,阿里的数据在长期的积累中进行了自我验证,成为了征信数据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于这些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组成的征信,业内起了一个很浮夸的名字--大数据征信。

征信企业终于走出了以往靠关系找政府部门拿数据的困局。

阿里于2010 年6 月联合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3 年,约有25万阿里旗下平台的客户接受了阿里金融的信贷服务,2013 年上半年新增放贷量420 亿左右,这是大数据征信展现的第一次魅力。

2014的年末,京东和阿里分别上线了消费信用额度功能,不少创业公司也纷纷瞄准了消费分期领域,这是大数据征信展现的第二次魅力。

有些公司看得更远一步,随着政务公开的推进,学籍信息登录学信网账号可查,法院执行,企业信用可查,专利可查,房屋产权可查……通过代理登录和爬虫技术,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用户的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在将来或许价值连城。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给了大数据征信一个绝佳的应用土壤,目前以网贷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依然只能做到线上的理财环节,授信和风控还是必须线下进行。切到线上风控环节一直是网贷行业的梦想,因为假如可以进行线上征信,就可以快速扩大业务规模,真正做出低边际成本的互联网优势。

这样一个预期,给了征信行业明朗的前景,也吸引风险资金给征信行业源源不断的支持。衷心期待这8家名录中的征信平台能完成这一征信业的历史任务。

机会:强者恒强,拥抱变化

今年上半年,我和很多VC朋友交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征信的风口,但是鲜有布局的。即便是布局,也就是投个天使轮博个彩头。

因为征信依然是一个比较吃资源的行业,对于征信来说,数据是根本:要么有从政府相关部门拿信息的能力,要么背后有互联网巨头的数据,否则单纯做一个服务平台,不掌握核心数据,是没有壁垒可言的。风来了,吹动大船前进,用浪花把小船拍倒在海里。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征信业发展的线路应该是:第一步大家比拼信息获取;等到市场上不缺乏信息以后,第二步拼的是信息解读和风险定价;等到信息有一定的解读方案以后,拼运营和积累,行业步入稳定。

在央行发文后,市场上的分析很多,但真正理解了征信意义的很少。某些评论认为,未来的大数据征信将每个人的风险定价化,若是这样,就是计划经济,金融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但是我认为,征信对于金融的意义在于扩大了信息渠道,信息数据不等于信用额度。全行业面对的是共同的征信系统,最终的使用效率,风险定价,还是取决于金融平台自身。只要有利润,就一定有竞争,越是公开透明的市场,其实竞争反而越大,只是竞争的方式不同了。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曾经预言:「一旦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就有人记录,把它存入云端,我们自愿被记录和跟踪,社交网络可以自动搜索我们的位置;相互监视,我们知道谁在定位自己,谁在追踪,这是双向互动。」这个预言已经基本实现,而接下来他说的是「隐私保护不可能实现,任何人的隐私都将不再是秘密,任何人都能得到所有的的数据,这将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公平。」

我也倾向于认同将来征信将演变成「全征信」,当市场上所有人都得到了征信数据,原有的风险定价体系就会第一次失效;当市场上都认同了一种风险定价体系,这个体系就会第二次失效。这个其实和股市的二级市场是类似的,市场认同一个股票,股价就会升高,就失去了投资价值;市场认同一个征信体系,资金就会填满原来的水坑,征信体系所挖掘出的机会就失去了价值。

展望一下,我认为未来存在的机会有这么几点:

·一是基于数据分析的风险定价,即面对这些新鲜的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信息,在没有历史验证的情况下,谁能做出一套可靠的风险定价系统。

·二是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卖信用数据可能将成为和广告并驾齐驱的一种新商业模式。

·三是个人信用的资产证券化,例如名校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未来进行资产证券化从而得到大量的起步资金。

·四是针对信用的次生态,企业服务。

当然,上面只是一些长期的设想,短期最大的利好还是对于金融平台的风控改善。经常谈一个观点「拥抱变化」,征信行业在信息化时代的变局值得每一个金融企业的关注,金融的竞争将变得不同。在成熟的商业模式下,固守不变的思维将成为最大的风险。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2-07
互联网时代征信业的变局
前些日子央行发文,给腾讯征信、芝麻信用等八家机构的个人征信业务开绿灯,再后来支付宝推出芝麻信用分引起争相转发。关于这个事情,我在14年的3月份就已在知乎发表过文章,认为央行必将放开民营征信,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繁荣,这个行业也将随之复兴。在评价这个发文的时候,我不由想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