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块链:NFT的「精神内核」
文/孟永辉
NFT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并且很多人将它看成了一个全新的实现财富自由的方式和手段。在区块链概念与艺术品数字化的联合加持之下,NFT俨然成为了一个全新的风口。于是,我们开始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投身其中。
无论是各个领域的明星,抑或是社会名流,甚至是顶级艺术品,我们都可以在NFT市场上看到他们的身影。无疑,这更加剧了外界对于NFT的关注与追捧。于是,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投身其中。一时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数字藏品的出现,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和IP开始被数字化的现象出现。
当越来越多的名人开始投身NFT之际,当不断有NFT的价格被推高之际,我们同样看到了有人因参与NFT而赔得血本无归。似乎,NFT并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似乎,NFT亦不像外界所认识的那样光鲜亮丽。
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正明白NFT的内在逻辑,并且真正明白NFT的运作机制,或许就不会有如此激进的现象出现。在我看来,所谓的NFT仅仅只是区块链的变种,在很多情况下,它仅仅只是某些人实现暴富梦想的工具和手段,而这,却并不是NFT的真正内涵和意义。真正意义上的NFT,依然还是要回归现实,与现实的IP,现实的藏品,现实的艺术品进行 绑定,才会有新的内涵和意义。
NFT,并非暴富工具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之所以会关注NFT,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NFT带来的巨额收益。这其实和以往他们关注数字货币,关注区块链,其实是有着相同的内在逻辑的。遗憾的是,他们并未从数字货币、区块链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相反还在数字货币、区块链被监管的大背景下,将目光转移到了NFT的身上。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所谓的NFT,并不是新的暴富工具,而是有着新的内涵与意义。
NFT的内在逻辑是现实IP的数字化。在很多情况下,NFT之所以会出现,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它是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必然和趋势。更为确切地说,它是现实IP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无论是明星作品、物品的数字化,亦或是艺术品的数字化,基本上都是属于这样一种范畴。深入分析NFT产生的背景,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它是数字化时代来临的必然趋势。
因此,现实世界里的IP的数字化需求的出现,才导致了NFT的出现,而不是为了NFT而NFT。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明白NFT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同理,如果一个NFT并没有现实的IP作为支撑,亦或是没有现实的物品作为支持,那么,这样的NFT与以往我们看到的发币或者ICO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NFT项目之所以会爆雷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在看待NFT的问题上,需要站在现实IP的角度来看待,而不能仅仅只是站在NFT本身来看待。只有真正明白了NFT运作的内在逻辑,并且真正找到了NFT的本质精髓和内涵,才能真正跳出现在的发展困境,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NFT的内在动力是共识机制。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NFT,其实都是建立在一整套庞大的、完整的共识机制的基础之上的。需要明确的是,这样一套共识机制,需要一套庞大的用户群体,需要一套相互信任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如果支撑NFT的这套共识机制,仅仅只是少数人的共识,那么,这样的NFT,其实就是另类的数字货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和意义。
真正驱使NFT运行的是大量的用户对于某个IP抑或是某个明星的共识,并且这样一种共识是不需要某个中心来证明的。其实,这与区块链的内在运行逻辑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看待NFT的问题上,需要站在区块链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数字货币的角度来看待。对于现在那些始终对NFT抱有幻想的人们来讲,它们其实是用数字货币的思维来看待NFT,而不是用区块链的思维来看待NFT,可以想见的是,这样一种思维,将会把NFT带向何处。
现在的NFT市场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乱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NFT,什么才是促使NFT运行的内在力量,他们仅仅只是看到了NFT带来的暴富,最终将NFT带入到了发展的死胡同里。
NFT的终极目的不是财富,而是价值。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之所以会关注NFT,其实多半是看中了NFT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能够让他们实现暴富的梦想。其实,真正意义上的NFT,并不是以财富为终极目标和任务的,而是以实现价值为终极目的和意义的。其中,在诸多的价值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IP的价值。
无论是名人的NFT,抑或是艺术品的NFT,其实,它们的终极目的和意义,都不是为了变现,更不是为了爆富,而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譬如,周杰伦;譬如,库里;譬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诸多知名艺术品的数字化。几乎都是如此。
简单地将NFT与财富相挂钩,甚至是简单地将NFT看成是新的暴富手段的做法,其实依然开始没有从数字货币的迷梦之中醒来。他们之所以会加持NFT,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借助NFT的热度来赚钱,并不是为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为那些仅仅只是将NFT看成是外衣的人,或许他们本身也没有什么价值。
由此可见,那些仅仅只是将NFT的终极目的和意义看成是财富,而非价值的玩家,或许从一开始就早已背离了NFT的初衷,早已跳脱出了NFT的本质和内涵。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多的NFT项目之所以会始终无法获得大规模发展,甚至是陷入到死胡同的关键所在。
NFT,IP的数字具象化
无论是名人效应也好,艺术品的价值也罢,其实,他们的价值和意义,始终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评判标准的。主观性、感性色彩等诸多因素是导致IP价值无法获得最大化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
无论是在传统时代,亦或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衡量IP价值的一个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就是根据IP本身的内容和影响力来判断,然而,内容和影响力,依然是一个无法捉摸,无法具象化的存在。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IP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而且还让IP本身陷入到了一种相对空洞的状态之中。
当数字化时代来临,特别是当一系列的数字化开始出现,我们看到的是,建构于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一种全新的衡量和判定IP价值的方式和方法。NFT,便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
我始终认为,NFT之所以会获得如此快读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本体(IP)与支撑它的技术(区块链)之间是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的。尽管我们一直都在强调NFT与数字货币的不同,但是,它们本身内在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首先,NFT是诸多「点」所搭建而成的「共识机制」。正如上文所讲,无论是什么类型的NFT,它本身都是需要相当多的拥趸和粉丝作为支撑的,而这些粉丝和拥趸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区块链语境里的「点」。这些「点」所形成的一套共识机制,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NFT。
那么,究竟什么是「共识机制」呢?我认为,这里的「共识机制」,就是以粉丝和拥趸为代表的「点」对于明星IP、内容IP所达成的某种共识,而正是由这些共识的存在,才成就了这样一个NFT本身的价值。因此,从内在的逻辑来看,IP,才是NFT的本质内核,而我们所看到的数字藏品,仅仅只是IP的数字具象化而已。
其次,NFT是IP价值不可篡改的数字保险柜。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IP的价值是无法精准衡量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这就导致的同一个IP,会出现不同的价值,同一个IP,会出现不同的表现方式。另外,纵然是在这些不同的价值之下,依然还是有很多可以篡改的地方的。
对于IP价值的这种定义,很显然是无法让IP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的。当IP价值与区块链技术相互联通,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可篡改的,由不同类型的「点」共同参与的全新的价值评估链条的产生。有了这样一套完整的评估链条之后,IP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和呈现。
第三,NFT是IP价值的数字化呈现。当下,一场数实融合的新进化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实体产业开始与数字技术实现 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开始具象化。对于IP来讲,其实是需要同样一种数字化的新发展的。曾经,我问过一位资深的区块链玩家,NFT有哪些特殊性,他告诉我,NFT在拓展和延伸区块链的技术上,还是有很多的可圈可点的地方的。
透过他的话,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其实真正驱动NFT出现和发展的,还是内在的技术,特别是创新的区块链技术。只有创新的区块链技术,才能够给NFT赋予不断的能量,只有创新的区块链技术,才能够保证区块链可以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看到那么多的NFT产品,甚至是明星的NFT产品到后来之所以会无疾而终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IP价值与创新的区块链技术的联合加持,才能真正让NFT行稳致远。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笔者还认为,NFT之所以会如此火爆,其实它和比特币是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的。我们都知道,人们对于比特币之父中本聪会相当推崇。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本聪本身就是一个名人,就是一个大的IP。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想象一下,所谓的比特币,其实就是中本聪这个大的IP所衍生出来的一个NFT呢?
结语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到NFT的行列里,特别是当名人、名作为代表的IP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集聚效应,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有关NFT的盲目推崇开始上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NFT,仅仅只是某些人的实现暴富梦想的方式和手段罢了,它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发币或者ICO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能够赋予NFT价值和意义的,在于IP本身。因此,缺少了IP的NFT,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告别对于NFT的盲目追捧,真正以一种相对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明白NFT本身和比特币其实是有着相当相似的发展脉络的。
区块链,才是NFT的「精神内核」。告别对于NFT的追捧,真正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回归到区块链技术的创新,重塑区块链技术的地位,或许才不至于将NFT变成「第二个比特币」。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 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