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机遇与危机,婚庆行业的转型之路
本文概述: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与消费需求的升级,人们对于结婚的花费意愿正在不断提高,2020年平均新人花费是2015年的2.7倍,达到了17.4万元,婚庆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盎然。但是盛行行业的背后依然藏着不少痛点,加之疫情的到来,线下婚庆产业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为谋求机会,许多巨头产业开始布局线上婚庆赛道,婚庆企业的转型是否会将其推向新的高峰?让我们拭目以待。
1. 消费升级,婚庆行业逆势而上
2. 机遇与危机,婚庆行业的转型之路
3. 未来婚庆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连理枝头喜鹊闹,才子佳人喜成家。结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操办体面又难忘的婚礼更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意义。婚礼的形式纷繁各异,如何把婚礼办得有排场、上档次、既显独一无二又能不落俗套才是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日益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婚庆产业仿佛又迎来了新一春。疫情防控形势一片向好的情况下,过去因疫情推迟举办婚礼的新人以及大量的适婚人口都是潜在的客户,为婚庆行业的逆袭提供了大量发展机遇。
适婚人群的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也给婚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牢牢把握婚庆市场的增长态势,合理应对疫情常态化下隐藏的行业痛点,婚庆行业的高效转型是一条必经之路。
消费升级给婚庆行业带来一丝新曙光
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席卷下,经济下行的整体趋势似乎已成定局,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有观点认为,疫情防控措施对于婚礼的限制,加之全国结婚率持续下降、离婚率居高不下,这些因素都会令婚庆业遭受巨大的冲击,不少人也因此并不看好婚庆业。
然而情况却并非如此。实际上,早在前疫情时代,婚庆这一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产业就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韧性。从2017-2019年,尽管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但由于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消费层级的不断提高,婚庆市场的总体规模仍逐年上升。
这样的发展趋势在经历疫情后也未显颓态,腾讯发布的《2021年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每对新人结婚花费为17.4万元,相较2019年的22.7万元有所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6.4万元,现如今已经实现翻一番的增长。由此可见,婚庆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潜力尚待挖掘。
那么,是什么促进了消费升级,为婚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新人们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婚礼模式,开始产生个性化、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婚礼需求。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日益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婚庆产业仿佛又迎来了新一春。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情况下,过去因疫情推迟举办婚礼的新人以及大量的适婚人口都是潜在的客户,为婚庆行业的逆袭提供了大量发展机遇。
同样,伴随着时代变迁,“90后”已然成为了备婚人群的主力军。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年龄上看,中国婚庆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主要分布在20-30岁的年轻消费者,占比77.9%;从收入水平来看,则以5000-10000元的中产收入人群为主,占29.7%。
不同于从前早结婚早享福的婚恋理念,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婚龄也不断地推迟。这也意味着结婚新人更加把握住了消费主动权,在经济上愈发独立了。多种因素紧密交织,共同推动了婚庆市场的消费升级,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婚庆业的未来铺设了广阔的前景。
另外,尽管婚庆市场规模大、利润丰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但是行业发展尚处于上升期。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合理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品牌号召力都成了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本就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突如其来的疫情又使得行业转型升级寸步难行。只有精准把控婚庆行业症结所在,才能在后疫情时代谋得一条新出路。
后疫情时代婚庆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为了迈好转型新一步,踏实发展新台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经济调控政策,确保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长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显然,婚庆行业的进步也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运营模式转型、完善行业规范。
然则,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相比,婚庆行业无论是在产业发展还是服务水平上都差强人意。从行业内部出发,婚庆企业内部竞争激烈,大多数婚庆企业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差,为了保证资金链不断裂,同行之间甚至大打价格战。同样,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行业标准欠缺、服务内容趋同,出现婚闹和劣质司仪的情况时有发生,也都常常遭人诟病。许多的婚庆企业还因此被人打上了低端低俗等标签。
西提婚礼策划就遭到消费者投诉称,婚礼管家不及时更新进度,婚礼主题采用的是从前已经使用过的案例,同时在场地布置还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无论是婚礼的流程,还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都远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待。
从行业外部来看,受疫情影响,“涨价”已经成了主旋律。原材料和房租价格的疯涨进一步压缩了婚庆行业的利润。同时,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有所下降,更多新人提倡将婚礼简约化,使仪式化的过程向轻仪式化的过程转变,这样一来既能使婚礼具有意义,又有助于疫情的防范,两者兼得。
总的来说,后疫情时代的婚庆业要面临诸多挑战:产品服务同质化,难以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不具备高端服务的资质,无法提供私人定制的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理念、资源错配、行业缺乏规范和恶性竞争频发成了婚庆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然而,挑战总是伴随着机遇。线下婚庆的频繁受挫赋予了线上备婚充足的发展空间。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表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95后新人,已经有60%开始选择线上备婚,且日均备婚时长超过2.5小时。“云备婚”受到了大众的青睐,也促进了消费模式的转变。婚庆产业传统的“用钱买来看不见的服务”和“买定离手”的消费模式开始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客户与商家的随时对接,准确获知最新动态以及在线货比N家的消费选择。
“云备婚”打破了传统婚礼筹备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给定制婚礼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徐福记喜礼就借势婚礼旺季的到来,牵线三大婚宴酒水品牌洋河、长城和康师傅,并与京东强强联合为消费者联袂打造一站式云备婚。无独有偶,前沿结婚服务平台婚礼纪也牵头全国商家一同开启“云备婚”服务,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平台的优势为新人提高免费数字服务支持,重塑行业信心。
各地商家也充分意识到了数字化手段的重要性,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建立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新布局。新兴的营销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和实体探店等方式,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效率以及技术智能新体验。
当然,互联网的变化非常迅速,未能及时适应就将惨遭淘汰。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势必会形成一波新浪潮,婚庆企业只有将线下经营和线上渠道合理地统筹起来,不做“坡脚的巨人”,方能在其中乘风破浪、所向披靡。
未来婚庆的趋势
疫情影响的纵深化和经济的新常态毫无疑问将促进婚庆业的数字化发展,正如前文所言,90后消费者已经成为未来十年内婚庆市场的主要用户。年轻一代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驾轻就熟,Mob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Q1互联网婚庆App月活规模已经达到1726.4万,同比上升44.6%,这都反映出了互联网对于婚庆行业的赋能作用。
从广义的婚庆行业出发,婚庆产业链的辐射效应只会越来越广泛。而互联网的介入有利于充分发挥多方行业优势、互补行业局限性、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解决传统婚庆业价格不透明、客源渠道单一等问题。这是解决行业痛点、实现婚庆业逆袭的新契机。
言已论此,婚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婚庆的个性化定制。其原因在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涌入,行业分工也因此越来越细化。消费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
而在多元化的婚礼类型中,中式的传统婚礼最为利好。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最受中国新人欢迎的婚礼类型就是中式传统婚礼;另一方面又呈现多元化的局面,涌现出民族风、现代风和复古风等小众元素。婚庆公司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在错综复杂的消费环境中精确把握新一代客户的需求,不失为一种“新解法”。
其中转型成功的案例当属老牌婚庆公司伯爵旅拍,其搭建的“互联网+传统店面”的经营模式满足顾客的全面述求。同时还打入高端市场,针对新生代消费群体提供定制化旅拍和婚庆服务。选用国内顶尖的摄像和妆造团队,了解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为服务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深受新人们的喜爱。
其次,“一站式”婚庆服务为大势所趋。脍炙人口的网络新潮词“躺平”从侧面印证了新时代年轻消费者对于人性化和整合式一体化服务的期待。不同于老一辈流行的唢呐奏,鞭炮响,花轿红布迎新人的传统婚礼,“一站式”婚庆服务从订婚、酒店预订,到婚纱礼服、妆容造型、司仪和婚礼摄影,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囊括在内。这对于工作压力大、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智之选。
但是,这样的“一站式”服务要求婚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对接,形成一体化产业架构。这对于婚庆产业链中长期以来单打独斗的各个环节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此,婚庆公司必须及时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担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桥梁,重新整合销售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婚庆+互联网的模式将成为主流趋势。婚庆业也将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头戏,发展步伐的放缓将加剧婚庆品牌之间的竞争。竞争已经从区域、类别和局部上升为地区、服务质量和全面的品牌立体战。
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打响自身的品牌效应,实现更高层次的品牌内涵和更加完善的系统化品牌运营模式是婚庆企业必过的一道坎。尽管婚庆行业洗牌不断加剧,但行业平台壁垒尚未形成,头部玩家品牌影响力还不足以覆盖地方市场。这也是机会所在,婚庆业这块沃土的平原还亟待创业者们的开疆扩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