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严立法限塑令,会带来什么?

原标题:全球最严立法限塑令,会带来什么?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塑料以其轻便、低廉和可塑性强等优点,成为继钢铁、木材和水泥之后的第四大类新型基础材料。全球每年生产大量的塑料用于工业与生活,这种方便的一次性制品使用完毕后被大量废弃,难降解的特点带来的“白色污染”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白色污染也成为继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变暖以外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白色污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难降解,100 年前发明的塑料,至少要等 300 年才能被降解。细思下,人们花费脑力创造的物件最多只用几十分钟,但却花费巨大的精力来处理后续事宜。怎么看都有点得不偿失。

联合国环境大会多次设置议程会议专程讨论与制定细则,来解决这个全球共有的白色癌症,近日第五届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重磅宣布制定了一个全球条约,立法去终结塑料的污染。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批准签署了该决议。

白色污染的处理与解决方案,发展一直都是步履蹒跚,困难重重。而联合国首次运用国际法律去约束,将会给全球塑料污染的治理进程,带来新的变量和发展空间。

再无净土:微塑料参与生命循环系统

对于白色污染的认知,我们多少有点肤浅,以为就是解决堆积如山的垃圾,减少松开禁锢生物自由的塑料。但白色污染正在以一种类似重金属污染的积累方式,通过食物链一点点向人类传递微塑料。一些塑料虽然看起来降解了,但是降解的塑料并不是被彻底分解,而是成为一块块分裂的微小颗粒,混杂在土壤和沙砾之间,被底层的生物摄入后,逐渐入侵到生物体的组织中。

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值得重视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从北极积雪、珠穆朗玛峰最顶峰到海底最深处,几乎每个生态系统中都存在微塑料碎片。

在大海中,塑料制品正在入侵海洋生物的健康,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都被塑料威胁着生命安全。我们在新闻中经常能看到有海龟、鲸鱼主动找人类解绑身上缠绕的塑料。在一些海洋生物的胃里面,也被发现过大量的白色垃圾。以水母为食的海龟,无法分辨两者的区别,会将漂浮的塑料袋当做水母吞下;漂浮到海岸线的各类塑料碎片会被海鸟当做美味的食物吃掉。

即时在最偏远的南极,随着洋流的活动,也不会幸免被塑料破坏环境。研究调查显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就在南极观察到漂浮或搁浅的塑料碎片。而在近两年,在南纬60°以北的地表水和沉积物中发现了中塑料碎片(1–10 毫米)和微塑料碎片(1–1000微米)。

在南极陆地生物弹尾虫体内,科学家也发现了微量的聚乙烯残片,这也意味着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也被塑料渗透。

大部分的塑料排泄不出来侵占胃的空间,塑料内的有害物质不仅侵蚀动物的生命健康,也会影响孕育下一代。研究显示,在微塑料的存在下,最小的海洋生物浮游动物生长更慢,繁殖不易成功:动物的卵更小,孵化的可能性更小。

这些生物体内积累的塑料会沿着食物链一层层传递,危害整个生物系统的发展。例如南极的底层生物弹尾虫体内的微塑料会有极大地可能通过食物链流向企鹅、海豹等体积较大的动物。微塑料已深深渗透进土壤食物网络,成为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部分。

这样的情形也使得科学家无法忽视,将目光从海洋生态系统转移到陆生系统,开始了对微塑料的量化研究,着重探讨塑料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随着白色污染的步步深入,人们对塑料危害的关注越来越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塑料垃圾的处理,在立法层面开始扫清一切障碍,加大惩处的力度,与此同时,科学家们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研发塑料降解技术。

最严禁令:从限塑到禁塑

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过去五年中,有60多个国家实行对一次性塑料实施禁令或征税,欧盟、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甚至开始将“限塑令”升级成“禁塑令”。 此次国际立法“限塑令”的颁布背后,是塑料污染全面拉响的警报。

UNEP去年发布报告称,1950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累计生产约92亿吨塑料,其中塑料回收利用率不足10%,约有70亿吨成为塑料垃圾。美国《科学进展》杂志警告,2050年,地球上将有超过130亿吨塑料垃圾,蓝色星球可能变成“白色星球”。

白色星球不仅是白色垃圾的充斥,更重要的是白色塑料经由食物链开始在生物体组织的传递,严重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如果不立马采取措施,塑料污染的危害将进入不可逆转的局面。出台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的法规细则来终结塑料污染成为遏制局面恶化的必要。

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通过,是自《巴黎协定》以来最重要的环境多边协议的进展,也是对未来世代的保险共识的约定。全球限塑令从此有了法律约束,多个国家必须共同承担面对。在中国,白色的环保政策也在不断发力,从限塑令走向了禁塑令,已形成了国家-地方多层次的禁塑政策体系。今年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再次强调,积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下一步将落实好塑料污染治理的法律要求,推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落地见效,精准、科学、依法治理塑料污染。

在限塑令法规政策的指导下,禁塑令已经进入执行阶段,全国各地商超、外卖等塑料使用“大户”纷纷开始推出减塑举措和过渡办法。

最明显的感受是,去年餐饮行业中彻底禁止了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很多人都感慨不能愉快的喝奶茶了。在外卖餐食领域,商户选择包装减量,并且也上线了“无需餐具”的选项,外卖供应商设立了环保专区,下架了普通塑料打包袋和吸管,并引入多样化的环保包装,持续扩充环保包装产品供给。

总的来说,白色塑料的污染治理主要有两个解决的思路。一个是从源头开始,发展可以替代塑料的可降解的材料;另外一种思路是对已面世的塑料采取各类降解技术,使其最终尘归尘、土归土,降解后回到大自然中。在最严立法的限塑令下,这两种思路背后的技术:可降解技术和合成生物基材料的替代等,都会崛起爆发。

向开阔走去

目前成熟的可替代材料,以麦草、玉米秆、稻草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出的降解材料替代一次性塑料用品及薄膜包装产品,广泛应用于生物基能源、材料、医药等多个行业与场景。

离生活最近的是一些日常用品的替代,我们在酒店使用的很多一次性产品如牙刷、梳子等,奶茶的吸管、外卖的包装大都采用的是秸秆类的原材料制成的可降解用品。在农业领域中,可降解的塑料也被用在薄膜制品上。不过因为成本原因,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相对价格是传统塑料制品的2倍左右,限制了其规模化的应用。

可降解塑料替代产业整体处于产业发展前期,全球可降解塑料市场以淀粉基、PLA、PBAT 材料为主。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 年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合计约为 107.7 万吨,其中,淀粉基塑料产能为 44.94 万吨,占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的 38.4%,PLA、PBAT 分别占 25.0%和 24.1%,位居二、三位。三者合计占比近 90%,是目前主流的可降解塑料产品。

这三种材料因为各自的特性,在不同的领域被应用。随着 PLA 和 PBAT 技术逐步成熟,成本不断下降,未来可降解塑料主要增长将集中在 PLA 和 PBAT。而淀粉基材料将成为 PLA、PBAT 等塑料的填充物,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大规模使用的可降解塑料产品都经过了改性或复合,其中 PBAT 主要与 PLA 复合使用,比如商超大规模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就是 PLA 与 PBAT 的复合材料。这些技术乘着政策的东风,在不断整合与发展。

当然,限塑令下除了传统可降解塑料会扶摇而上,新材料也会借势生长。在服饰行业中,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成为新的流行风尚。从海洋微生物、蘑菇菌丝、水果皮等植物基,到塑料瓶、渔网等回收材料制成的纺织面料已经开始运用到服装配饰的生产中。

越来越多的植物正在变成我们身上的衣服配饰。有的运动品牌服饰开始用蒲公英作为新的橡胶来源。一家美国运动鞋品牌Cole Haan推出Generation Zerøgrand II可持续运动鞋,这款运动鞋的鞋底包含了蒲公英制成的橡胶。除了鞋底之外,鞋面、鞋带及鞋垫也是由回收来的塑料瓶,经过处理之后加工制成的。

随着植物基材料的不断探索,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塑料用品被可降解材料替代。这种新的绿色消费方式也会成为潮流,成为企业新的卖点,消费者买单的依据。可持续的时尚与观念并行,充分展现着新世代人群的风尚。

在限塑令下,市场的需求持续增大,塑料替代品的风靡呈现出爆发的情形。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经营范围涵盖可降解、生物降解类的相关企业有数万家。其中,2020年新增可降解相关企业近230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38%。

合成生物基材料的崛起让生产资料变得更加丰富与环保。无论是商业还是绿色发展层面,都具备重要意义。在强势的政策引导下,成本是暂时的限制,但长远来看,随着需求的放大,与规模化的成产,成本的劣势也会逆转,不会制约其发展。

不过,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会受到前沿技术的限制。虽然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方面,也有许多科学家在努力突破,但目前尚未有产业化的发展。在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再利用方面,还需要投入更多来正向激励科研的产出及配套产业化的发展。

在环境保护与科技发展的交叉点上,我们会发现自己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很多基础科研的研究在AI技术下被加速,温室气体影响下的全球变暖问题、白色污染、生物病毒侵袭,成为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共识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被连接,虽然人类总会因为各种原因与立场对立,但面对生存与延续,我们都会选择最明智的道路。白色污染也好,温室效应也罢,可持续的决心与配套的禁塑令、碳中和等共识,都将会引导人类走向更加开阔的天地,更加辽阔的未来。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2-03-15
全球最严立法限塑令,会带来什么?
在最严立法的限塑令下,这两种思路背后的技术:可降解技术和合成生物基材料的替代等,都会崛起爆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