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块链,数实融合的必然
文/孟永辉
当数字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互联网的终极奥义,正在变得清晰。承载着庞大的流量,孕育着海量的新技术,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互联网的代名词。无论是腾讯的产业互联网,还是阿里的数字经济体,我们都可以看到,回归数字经济,并且寻找其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正在成为新的目标和方向。如果我们将平台经济所建构的以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为主导的二元经济形态看成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那么,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 融合,并且建构起来的一元经济形态,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脉络已经清晰,想要实现并未易事。业已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发展模式,轻车熟路的商业闭环,让人们很难愿意去寻找并实践新的发展模式。说到底,尚未真正找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和方法,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才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较为明显,在我看来,互联网时代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发现,正是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完整的商业闭环,并且迅速发展壮大。
如果一定要找到促使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的话,资本和流量仅是表象,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技术催生了商业,商业完成了改造。如果一定要给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 融合为主导的数字技术的成熟,才是催生这一新的风口的关键所在。然而,当数字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种模样,以元宇宙、NFT为主要代表的数字科技孪生体非但没有建立起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甚至还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
很显然,当下这样一种发展状态又陷入到了互联网式的怪圈之中。说到底,当前这个阶段的数字经济发展状态,依然是互联网式的。长此以往,数字经济非但无法实现与实体经济的 融合,甚至还将失去最佳的窗口期。分析当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对于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的迷恋、对于数字经济内在逻辑的认识不清、对于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足是主要方面。在我看来,没有找到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正确方式和方法,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才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关键所在。
数实融合正在进入瓶颈期
不得不说的是,数字经济只有与实体经济实现 融合,是以内部元素的融合和改造为前提。曾经,人们对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 融合充满了期待,并且一度将其看成是开启新发展浪潮的关键。然而,若要实现这一点并非易事,再加上很多人对互联网依然抱有侥幸心理,于是,我们看到了数实融合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入到发展的瓶颈期。
1、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裂痕愈加明显。
以元宇宙、NFT为主要的数字经济孪生体的风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人们仅仅只是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以往曾经熟悉的画面开始出现,即,人们仅仅只是将数字经济看成是一种实现暴富的方式和手段,而并未真正让数字经济回归到真实的商业上。然而,数字经济一味地只做数字经济本身,而不去与实体经济 融合,其实是在建构一个虚假的乌托邦,最终会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生长土壤而枯萎。
我们看到的数字货币的虚假繁荣,我们看到的区块链的昙花一现,基本上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数字经济依然仅仅只是停留在数字经济本身,那么,它的发展势必还是会走入到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之中。当下,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将数字经济看成是一种噱头和营销手段,正是这一现象的直接提现。
长此以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裂痕将会逐渐扩大。数字经济非但无法发挥出它的最大的功能和作用,实体经济甚至还会丧失最佳的发展期。我们看到的以元宇宙、NFT为主导的虚假概念的出现,正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分道扬镳的具体体现。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数字经济的发展依然还是会走入到死胡同里,
2、数实融合的商业模式并未真正成熟。
任何一个时代的真正来临必然是以商业模式的成熟和完善为基础的,在数实融合的时代同样如此。不可否认的是,人们一直都在畅想数实融合之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更加 而又全面的改变,但是,在如何实现数实融合的问题上,很显然是束手无策的。纵然是那些试图寻找数实融合的玩家,多半业已进入到了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之中。
归根结底,主要是由于数实融合的商业模式并未成熟所导致的,现在,玩家们依然在依靠互联网式的商业模式来实践数实融合,最终,所谓的数实融合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从本质上来看,它与互联网时代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概念和噱头并无区别。当数实融合缺少了商业模式的支撑,那么,它就是一座空中楼阁。无论是多么绚丽,都是遥不可及的。
同样拿元宇宙、NFT举例,我们的确看到了它们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造,但是,它们的这些商业模式仅仅只是停留在数字经济本身,并未真正从数实融合的角度来看待它。说到底,数字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还是实体经济,数实融合并未真正实现,数实融合的商业模式并未真正成熟。
3、对于数实融合的本质认识不清。
在我看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要打破传统意义上二元经济形态,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 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元素的 改造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融通,才是关键。我们现在看到的更多的是,人们仅仅只是将关注点聚焦在了实体经济的数字化上,对于数字经济的实体化认识明显不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数实融合的本质所导致的。
所谓的数实融合并非单向上的数字经济改造实体经济,更不是单向上的实体经济拥抱数字经济,而是一个双向的,相互融通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现在我们所谈论的数字经济,所谈论的数实融合,其实已经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认识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 融合,是两者之间鸿沟的弥合,是两者之间隔阂的打破,是彼此之间的双向流动,才是导致数实融合可以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实融合正在进入到瓶颈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任何一个时代的来临都是新技术的成熟和完备所导致的,而寻找突破数实融合的瓶颈的方式和方法,依然还是要从技术上着手。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实现数实融合,而非一味地将两者割裂。在我看来,区块链才是实现数实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以更加 的角度来看待区块链,以区块链的视角来寻找数实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才是真正实现数实融合的关键。
区块链,数实融合的技术底座
缺少了技术的支撑,数实融合是无法实现的。那么,究竟什么技术才是数实融合时代的基础设施呢?笔者认为,区块链,才是真正能够成就数实融合,并且发挥出和互联网一样的功能和作用的技术,区块链,才是数实融合时代的技术底座。
1、区块链足够基础。数实融合之所以会陷入瓶颈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仅仅只是以那些相对较为表层的技术作为“手术刀”,而没有以一种更加底层的技术作为主导者所导致的。简单来讲,就是没有确立区块链在数实融合时代的功能和地位所导致的。
区块链之所以会承担起这样的功能和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足够基础,它可以串联起其他的技术,它能够是实现以数字科技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 融合。从本质上来看,区块链真正要解决的是,最本质,最基础的数字传输的问题,再解决了数据传输的问题之后,上层的元素与商业形态才会发生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是顺理成章的。
另外,区块链的足够基础让它可以打破原本横亘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障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通与结合。试问,除了区块链技术,谁还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谁还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呢?
2、区块链足够普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是一个大型的,体系化的存在,它涉及到的并不仅仅只是某个行业,某个场景,而是一个生态化,全场景的存在。因此,必须是那种足够普适的技术,才能够承担这样的功能和作用。
对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这些新技术仅仅只是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抑或是某种场景里,才能发挥到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对于这些仅仅只能在某些领域,某些场景里可以发挥作用的技术来讲,他们是很难建构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和行业体系的。
同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不同的是,区块链是相当普适的存在。它不仅存在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之中,甚至还存在于不同的行业形态之下。正是由于它的这样一种无所不在,所以才成就了区块链的普适,才让区块链可以成为联通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与以制造、农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最终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 融合。
3、区块链足够完整。前文提到,任何一种商业形态,任何一个商业社会必然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闭环,只有这样,它的发展才能长久。当数实融合的时代来临,我们依然需要寻找到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实现一个完整的商业社会,才能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全部囊括进来。区块链的 且完整的体系,最终让它成为实现数实融合时代的完整商业闭环的必然。
借助区块链,我们不仅可以实现内部元素的改造,而且还可以建构一套完整的商业体系。这样一套建构于区块链之上的商业闭环,无疑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融合的最为真实的模样。有了这样一套有始有终,无缝对接的完整的商业闭环,数实融合才能真正告别一味地偏向于数字经济,亦或者实体经济,实现真正意义上融通与结合。
结语
数实融合,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然而,数实融合同样正在无可避免地走入到瓶颈期。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数实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所导致的。区块链的基础性、普适性和完整性,让它可以承担起这样的功能和作用,以此为开端,数实融合才能不再是一个束手束脚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劲引擎。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 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