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消费,说到底是一场流量之战
文/孟永辉
当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开始陷入困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新的领域当中。以新零售、新消费、新制造为主导的一系列概念开始出现。不得不说的是,这些新的概念的确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互联网红利落幕带来的空缺。新消费,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对传统品牌赋予新的概念,通过给传统品牌加入新的元素,一些原本寂寂无名的品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如果仅仅只是改变产品的外在元素,而没有改变产品的内在逻辑,那么,所谓的新消费,或许就彻底沦为了一场以营销为主导的闹剧。从本质上来看,它与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系列的「互联网+」模式,并无本质区别。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诸多的新消费品牌不断改头换面,不断推陈出新,而内在的产品逻辑却并未发生太多的改变。于是,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所谓的新消费究竟是什么?难道新消费就仅仅只是换换名字,打打概念这么简单吗?如果新消费真的如此,那么,新消费的未来究竟在哪呢?
新消费,一场流量为先的新战役
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之后,人们的消费需求的确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以往,人们仅仅只是追求「买得到」商品,现在,人们更多地追求的是「买得好」。用户的体量是有限的,然而,根植于有限体量之上的新的消费潜能却是无限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新消费的出现。说到底,所谓的新消费,就是一个挖掘人们新的消费需求的过程,流量依然是关键。
新消费的目标用户依然是流量。当消费的风潮持续,我们看到的是诸多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深入分析这些品牌崛起背后的内在逻辑,我们就会发现,精准对应了某一群体的流量,并且把握了这一群体的需求,才是这些新消费品牌之所以会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元气森林把握了年轻群体对于年轻、轻食的追求;花西子把握了人们对于国潮的追捧;三顿半把握了用户对咖啡的新需求……
结合用户的新需求,然后再借助新的产品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才是新消费的本质内核。说到底,把握流量,并且把握流量背后的新需求,才是导致新消费出现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新消费依然是一场以流量为主导的游戏。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流量,如果没有流量衍生而来的新需求,那么,新消费是否会出现呢?
很显然不会。因此,当我们思考新消费的时候,依然还是要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流量上。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聚焦在流量上」并不仅仅只是聚焦在流量的体量上,而是更多地要聚焦在流量衍生出来的深层次的需求上。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把握新消费的关键。
新消费的本质逻辑是流量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以往,我们是以同一个商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标准化、流程化被看作是关键所在。谁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足够多的商品,并且将这些商品提供给消费者,谁就可以获得主动权。于是,我们看到那些率先实现了商品生产的标准化的企业,能够获得足够多的发展潜能。
然而,等到商品的生产足够丰富之后,我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开始从一种稀缺品变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个时候,以标准化、流程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开始陷入到了发展困境之中,于是,为了商品打开销路,我们看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商时代的来临。
等到电商在商品销售上的作用不再,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新消费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同传统时代简单地实现标准化、流程化不同,在新消费时代,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精准化和个性化。说到底,把握有限流量里的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然后,再指导我们的生产,从而让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才是关键所在。因此,说到底,新消费的本质,依然需要对流量进行精准、个性化的分析,然后,再借助新的商品来满足。流量,依然是关键。
新消费只不过是将流量与产品实现了融合。无论是在传统时代,还是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与产品之间是脱节的,并未实现完美融合。这就造成了很多流量买不到心仪的商品,而很多生产厂商卖不出去他们认为的优质的商品。说到底,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流量和产品之间的脱节所造成的。
为了实现这种脱节,改变这种困境,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以产品和流量的完美融合为主导的新发展的来临。事实上,这就是我们后来提到的「新消费」。如果深入分析其中的内在逻辑,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新消费只不过是实现了流量与产品之间的完美融合而已,两者之间缺一不可。
说到底,新消费的关键还是在于对流量的精准把控与挖掘。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地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方法,而没有顾忌流量的需求,那么,这样的改变其实是徒劳无功的。可能在短时间内,这种改变尚且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依然这种改变带来的红利不再,人们依然需要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新消费,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同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改造生产端不同,新消费实现了流量与产品的完美融合,建立起来了流量和产品之间的完美互动。当新消费实现了这样一种完美互动之后,它所产生将不再仅仅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单一的改变,而是形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由此,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闭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了流量,这个闭环依然是无法形成的。因此,新消费依然是以流量为主导的存在。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成,流量依然在新消费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缺少了流量,新消费是不完整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对于流量的新收割时代的来临。借助新的概念、新的技术,一场以流量为主导的更深层次的争夺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新消费,流量仅仅只是开始
很多人仅仅只是将新消费,看成是一个以流量为主导的新概念。于是,他们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快速地,尽可能精准地把控流量需求,并且衍生出来的新的产品。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以透支流量需求为主导的新产品的出现。然而,流量并非新消费的所有,仅仅只是以流量为主打的新消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新消费必然会走向新的方向。
新消费的终点在于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良性互动。当下,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新消费玩家不断强化他们对于流量需求把控,并且不断提升他们对于流量的供给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当中,上游的生产商和销售商是主动的,而消费者则是被动的。不得不说,这种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是暂时的。等到消费者在海量的个性化的商品里迷失,新消费依然会陷入困境。
笔者认为,新消费的终点并非仅仅只是在于对用户和流量的透支,而是需要建立起来一种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良性互动。用户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而是需要更多主动参与到商品的生产过程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与生产端的互动。缺少了这样的互动,新消费依然跳不脱互联网式的怪圈。
如何建立起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良性互动的关系,并且让这样一种互动促进新消费的良性发展,才是关键所在。如果新消费仅仅只是一味地透支用户,控制用户,而没有建立起他们与生产端的良性互动,那么,所谓的新消费依然会陷入困境。
新消费的关键在于重构生产和消费关系。以往,以用户流量为代表的消费端和以制造商为代表的生产端是脱节的,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样一种传统的生产和消费关系发展到了极致。事实上,这样一种关系是固化的、停滞的。
欲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建构一种全新的生产和消费关系。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应当是弥合的,融合的,而不是简单的,封闭的。换句话说,生产和消费之间需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实现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转化,只有真正建立起来了良性互动,新消费才能真正完美实现。
如何建构新型的生产和消费关系呢?笔者认为,依然还是需要从新技术身上着手。通过新技术,我们可以改变泾渭分明的生产和消费的逻辑,通过新技术,我们可以找到生产和消费的相通之道,通过新技术,我们可以打开生产和消费的共通之门。
新消费的终点在于消灭流量的概念。如果流量的概念一直存在,那么,新消费便不能称之为成熟。因此,我们在看待新消费的时候,需要更多站在消除流量的概念的角度来思考。试想一下,当流量的概念不再,新消费相关的生产和消费端便将不复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存在。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说,新消费的终点在于消灭流量本身。可以说,只有新消费消灭了流量,只有新消费的概念里不再有流量的概念,那么,新消费才能真正摆脱原有的发展模式,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笔者认为,所谓的消灭流量,其实是用「客户」的心态来看待流量,而不是将流量看成是一个收割的对象。只有真正用「客户」的心态来看待流量,流量便不再仅仅只是单一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复合型的存在。以此为开端,新消费同样不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单一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存在。这个时候,流量是生产者,他们生产的是数据和数字,生产商也是生产者,他们生产的是商品和服务。
结论
说到底,新消费依然还是一场以流量为主导的新战役。所谓的新消费玩家,其实就是借助新的技术、新的模式 将需求精准把握,并且精准满足的玩家。如果新消费仅仅只是如此的话,那么,新消费依然是一个暂时性的存在。跳出流量的怪圈,以更高的维度来看待新消费,才能真正将新消费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时代。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 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