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过去这一年恍如隔世,如果要给过去的2021年做个总结,相信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词——“拐点”。这一年,新冠疫情重创了全球经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它让人们明白,人类的征程并非是一片坦途。
然而,科技在这一年依旧取得了众多突破,边缘计算、机器学习、云原生、元宇宙等技术热点此起彼伏,虚幻和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科技企业得以在疫情下发挥更大作用,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青睐。
站在2022年的大门口,虽然新一年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坚信,人类会用智慧和勇气面对外部艰难的环境。在此,我们展望2022年科技的最新趋势。
云交付模式正在变得更加智能
公司采用的交付模式取决于其功能需求、IT成熟度和数据治理需求,随着企业在IT解决方案中寻求更多的灵活性和选择,混合云和无服务器云正在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更多企业将选择混合云的方式,这一方式将公有云服务与专用于特定组织的私有云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控制能力,对于收集敏感信息或在金融、保险等高度监管领域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作为一种新的云计算模式,无服务器允许企业按需访问IT基础设施,而无需投资基础设施或对其进行管理。该模式在想要快速创建新应用程序,但缺乏时间、资源或资金搭建基础设施的企业中越来越流行。这使得发展中的公司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更高的计算能力,而大公司则可以推出新的数字化服务,而不会进一步增加IT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云原生将彻底改变企业上云路径
老生常谈的“云原生”依然是云计算市场的热门话题。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数字化加速发展,企业云规模达到了新的水平,因此对云原生的规模采用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超过95%的新数字工作负载将被部署在云原生平台上,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只有30%。
未来,企业必须放弃熟悉的“直接迁移”并转向云原生平台。传统模式下,企业在“上云”后,就需要把应用直接迁移到“云端”,但因为云的环境和传统数据中心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把数据迁移上去可能会产生兼容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企业使用云原生平台作为新的技术底座。采用云原生平台的数字或产品团队在开发时可以把应用和基础设施的关联性剥离,能够通过架构原则和功能来充分运用云环境中的固有能力。新的一年,在云原生环境中部署新工作负载不仅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更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任何非云技术都将过时。
隐私增强计算技术应用将变得更广泛
企业除了要应对不断成熟的国际和国内数据保护法律外,还必须避免因隐私事件而造成的客户信任下降。Gartner预计,到2025年,60%的大型企业机构将使用一种或多种隐私增强计算技术。
在数据应用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不可回避:要让数据产生价值,我们就必须处理分析数据,或者是构建AI模型,那么如何保证数据在被处理的过程中,它的隐私不会泄露,尤其是在和第三方的数据合作和数据外包的场景中?这就是隐私增强计算背后的逻辑。
目前,隐私增强计算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为敏感数据的处理或分析提供一个可信环境。这里的可信环境,包括可信第三方或硬件可信执行环境,这类隐私增强计算也被称为“机密计算”。
第二类在不泄露数据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本地处理或分析。这一类技术往往通过分布式的形式来实现,包括联邦学习、隐私感知机器学习等。
第三类在处理或分析数据之前对数据和算法进行转换。使得数据和算法在处理的过程中不会泄露隐私。具体的技术包括:差分隐私、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零知识证明等等。
AI工程化由畅想进入现实
AI工程化成为从学术向行业应用的核心环节,工程化让AI应用从小作坊的手工模式走向大工厂的流水线模式的核心支撑。数据表明,目前只有53%的项目能够从人工智能原型转化为生产。IT管理者发现,由于缺乏创建和管理生产级AI的工具,AI项目的扩展难度很大。为了将AI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转向AI工程化。
“AI工程化”本质上是AI在企业中大规模、全流程的落地过程,尽管目前大家现在对AI期待很高,但实际上AI目前的应用仍然是被低估的,因为很多AI项目的价值只能体现在一些点对点的一次性的方案中。将AI大规模落地的工程化方法包含DataOps、ModelOps和DevOps,这些便是“AI工程化”的一整套体系。
对企业来说,AI工程化成为超越算法研发的更大瓶颈,其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完备易用的工具产品体系、高效协作的运维管理实践、全面可控的安全治理、凝聚共识的产业链支撑。强大的AI工程化策略将促进AI模型的性能、可扩展性、可解释性和可靠性,完全实现AI的价值。
元宇宙虚火退去回归理性行业应用将涌现
要说当前科技行业爆火的一个概念是什么,元宇宙绝对榜上有名。元宇宙(Metaverse)通常表示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是需要AR、VR、3D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世界。但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具体会发展成什么,其实还未有定论,科技大佬们也是众说纷纭。
过去一年,Facebook、微软、英伟达等国外大厂高调入局,国内如字节跳动、网易等巨头也纷纷布局。此外众多企业继续高歌猛进,试图搭乘上元宇宙发展的快车:京东、Coach、OPPO相继发布NFT数字藏品,网易有道、富士康申请元宇宙商标,腾讯音乐推出虚拟音乐嘉年华……
中纪委则在官网发文,为元宇宙发展定调:《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 关注I 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
但不论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元宇宙以及其涉及的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获得了一大笔投资。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苹果正重点专注的领域就包括增强现实。在产业层面上,韩国首尔率先发布了《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宣布从明年起分三个阶段在经济、文化、旅游、教育、信访等市政府所有业务领域打造元宇宙行政服务生态,总投资39亿韩元。而IDC数据显示,中国元宇宙相关IT支出将在2025年达到2001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2%。
未来一年,元宇宙旺盛的虚火将会退去,各家企业都会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此方面的业务,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将会涌现。比如英伟达开发出面向企业的开源平台Omniverse,可以与不同的软件、工具整合,用户可以在共享的虚拟空间中实时协作,成为构造虚拟空间的技术平台底座;微软则通过Mesh for Teams 和Dynamics 365 Connected Spaces两个软件打造沉浸式办公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站在2022年的门口,深思过去,找到去伪存真后的蓬勃生机,是每一个科技从业者更重要的事。相信在未来,人与技术相生相长,我们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创造出前所未见的美好世界。让我们携手迈进 2022年,迎接改变生活的科技力量。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