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的“互联网”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中午时分,《穹顶之下》上线腾讯视频、优酷网、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穹顶之下》是一部时长103分钟的纪录片,由前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柴静自费拍摄,聚焦雾霾及空气污染的 调查,主要针对什么是雾霾、它的形成及解决出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记录和剖析。

对此刚刚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主动选择与媒体见面,座谈会上,陈吉宁对近日引起关注的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表示赞赏,称其行为值得敬佩。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也恰恰反映了新媒体时代,政府、社会和媒体之间如何互动的问题,应共同把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来面对“我们今天恐怕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环境的挑战”。

笔者认为,《穹顶之下》每一部分都体现了,互联网,也就是我们曾经无数次呼喊,很多人口中不绝的“互联网思维”,更是某些人的谋财之道,然而,真真落实的有几人,穹顶之下,“柴女”,让我们过了“一把瘾”。重新用“互联网思维”来解读一次媒体,新媒体在这一刻闪耀苍穹。

一、渠道发行,视频网站全网覆盖

腾讯科技统计了下,截至2月28日20点30分,纪录片在各网络平台已累计播放超过3500万次,两天的时间,视频就破亿。而在3月2日,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柴静雾霾调查#的阅读数已经达到3亿。2月28日,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21点13分播放量统计:

腾讯:3596万,34935条评论

优酷:481万,10835条评论

乐视:325万,46条评论

搜狐:95万,261条评论

土豆:36万,2380条评论

凤凰:24万,9条评论

爱奇艺:1.8万,21条评论

据不完全统计,在《穹顶之下》发布12个小时候,其点击量已经突破了600万次,评论超过1.2万条,并以每小时新播50万次的播放量迅速增长,创下严肃题材公益类长视频的播出记录。根据最新的数字统计,截至3月2日上午9点30分,《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即将突破2亿万次。

爱奇艺平台:点击量为1134万次

优酷平台:点击量2950万次

乐视网平台:点击量1264万次

腾讯视频:点击量13200万次

凤凰视频:点击量488万次

搜狐视频:点击量488万次

土豆平台:点击量406万次

此次《穹顶之下》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纪录片模式,采用新媒体全网覆盖,而不是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本次发行中只是起到了对该事件的行为的公益性、正当性进行背书,利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进一步推动放 的影响,此种手法与我们过去所熟悉的模式完全不同,不要忘记柴静的背景,她本身就出身于央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巨头。本次渠道发行的模式既是《穹顶之下》项目的创新,更是柴静及其团队对其曾经辉煌的传统模式的自我否定,相信未来的示范效应将无可比拟。

本次《穹顶之下》的发行既是柴静及其团队的胜利,也是各大视频网站的狂欢。在视频网站受制于高额版权、带宽、盈利模式等困境之时,《穹顶之下》无疑给各大视频网站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当春晚被摇一摇、抢红包所宣兵夺主时,《穹顶之下》是否又一次吹响了视频网站,尤其是移动互联、视频新境界的号角,值得期待。传统渠道如果不追随潮流,只怕就如海鸣威的那部名著《战地钟声》: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s tolls ?

二、内容制作,锤子老罗全力支持

在内容制作上更可以看到其互联网的属性与基因,既有其创始的《看见》团队,

如:主编范铭、制片人李伦、编导郝俊英以及摄像团队等。按名单分析,其主要负责拍摄、文案,是幕后主力。更重要的是老罗,罗永浩以及他的锤子团队。中许岑、东东枪、欧阳念念都是锤子的员工。有人说“演讲的场位是罗永浩指导的”,然后许岑、欧阳念念都是负责 keynote 制作,看样子整个TED式的互联网风格的发布会都是由罗永浩团队决定。而且还有大批微博、公知调查记者圈中的大佬加入,如史航、土摩托、丁文山、汪韬、袁凌、黄章晋、杨潇等人充当外脑。

整个拍摄,文案、制作、外脑都与互联网思维紧密相连,可以看出这既是一次环保的公益行动,也是一次互联网思维在传媒领域的跨界逆袭,就像一把“老罗的锤子”般,虽然内容上并不是绝对的创新,但在细节和流程上绝对是互联网思维的一流水准,恍惚间更有一种苹果发布会,乔布斯归来的感觉。

三、现场特效,苹果乔帮主再附体

根据在录制现场的南方周末记者汪韬的叙述,这是一场“秘密”的演讲:“2015年1月27日晚上11点,白色丝质衬衫,浅色牛仔裤,平底皮鞋。柴静以一个母亲普通的装扮,完美地完成了演讲。无数台摄像机,黑色大屏幕,全程无人发微博、朋友圈,我坐在小剧场的地上,和数百人,静静地、秘密地观看了这场演讲。”

乔布斯的讲演总是给人意外,其轰动效应全球数一数二。讲演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正是源于乔布斯几近残酷的完美主义。每次演讲前,工作小组会从公司内外搜集充足的视频和图像,从中选出最满意的给他。乔布斯会毫不留情地砍掉其中的大部分,以至于工作小组不得不数次返工。虽然有些不可理喻,但是最终拍板定下的资料是最棒的。

乔布斯第一次展示他的Macintosh 电脑就是在TED舞台上,而柴静的《穹顶之下》带有浓重的乔布斯风格,它正是采用了TED演讲形式,大屏幕代替了传统读报时代主持人手边的小屏幕,现场观众不再是节目的陪衬,而成为真正的“场景”中的人。这种形式,让演讲以更加有冲击力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演播现场的观众,还是屏幕之外的观众,都能收获真实感。

据说这其中现场指导更是有老罗亲自登场,“胖版的乔帮主”又一次在现场用苹果的方式复制了乔布斯的精神。柴静及其团队完美的将乔布斯对细节的追求应用于现场的点滴,无论是舞台的灯光效果,柴静的走位,镜头的调动,keynote的展示,甚至每一个视频,每一个图片,每一个数据都让我们恍惚间感到乔帮主附体,互联网精神的教主就是乔布斯。柴静及其团队用向其致敬的方式诠释了一个环保的话题,也许乔帮主泉下有知也会嫣然一笑,在中国的舞台上除了“雷布斯”“罗帮主”之外,又来了一位女版“柴布斯”。

四、幕后策划,众筹项目分包创意

本次项目的策划,也充分体现了体现了互联网思维,先看看柴静的朋友圈。

罗永浩:锤子科技创始人

李伦:原《看见》的制片人

汪韬:《南方周末》绿版记者,探究中国大气的第一记者。

袁凌:著名调查记者,曾发表过数十万字小说、诗歌,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

史航:编剧、策划,影评人。

东东枪:文字/创意工作者,网络红人

丁文山:湖南卫视频道声音形象代言人,和柴静相熟于湖南卫视时代。

郝俊英:《看见》“三剑客”之一,著名编导。

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的专栏记者

其策划既有原《看见》团队的范铭和郝俊英出身央视的铁磁闺蜜、新闻“三剑客”,也有资深制片人李伦,更有平面媒体、《南方周末》的资深记者等横跨电视、平面、网络等多个行业,柴静这种项目模式正是互联网艺术众筹下面的模式。既通过不同的群体,用共同的追求,用同一项目将其整合,群策群力,从创意、策划到制作、修改、发布都按照互联网发散而后聚合,去中心化而又引爆热点的模式进行,这也将成为国内影视传媒众筹项目的一个成功案例,相信背后的故事还需要我们细细品评。

五、最大亮点,大数据落地动人心

《穹顶之下》最大的亮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将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运用到了极致,大数据真正的落地,在整个过程中多次使用表格、图形、地图,用数据的可视化,信息的图形化,知识的表象化,科学的拟人化,动情、动理,在每一个分秒钟透出了大数据的力量。

整个过程中大数据的运用无处不在。其开场就通过数据来演绎故事,用数据再现当年的情景,用数据来阐述情怀,过程中更是引用权威报告证明结论,用死亡数据引起重视,用数据的相关性、悬念性来揭示问题的严重,用数据来证明行为的范畴,用数据来表述大众的误区。

从数据的来源上也体现了其多样性,既有权威专家的背书,也有权威报告的结论,更有视频展示的精准。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我们可以看出柴静及其团队一定充分运用了庞大的互联网检索,也动用了其传媒人的强大朋友圈及人脉。中国人往往不善于用数据说话,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中国的问题就是能否用数据进行管理。无论是《万历十五年》的大明王朝,还是而今的互联网时代,国人最欠缺的恰恰是对数据的尊重,对数据的运用,对数据的整理,对数据的挖掘。大数据不应仅仅是个概念,大数据也不应仅仅是种营销手段,大数据真正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唯如此大数据的时代才真正的降临,唯如此国人才能在这个时代抢占先机。

六、发布时间,互联网打虎节奏

本次发布正如去年很多互联网营销事件一样,比如“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Duang等都是在周五发声,形成星火效应,造成受众的期待,吊足胃口,而在周末真正发布,形成事件,就连中纪委也充分利用这一互联网特性,尤爱在周末和节假日发布打虎信息,让民众充分参与,但又给其较长的冷静与思考期,这一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布模式被柴静及其团队娴熟运用,而且在最近热点欠缺期,在环保部长刚刚履任,两桶油即将合并的消息盛传,在两会召开之前,在春节长假人们思想相对松懈之时推出这样一个全民话题、公益主题,真是千钧一发,扣动扳机,《让子弹飞》!而绝不是《一步之遥》,真真的《智取威虎山》!

七、未来走向,自媒体春天来了吗?

柴静脱离了央视的平台,用一种互联网的自媒体方式华丽转身,重新复出使我们看到了自媒体的力量,自媒体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机构化、平台化,也不同于原有的互联网大V发生,笔者认为,如今的自媒体应该是团队+众筹+创业+媒体+…… =全媒体。传统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的时间,甚至让柴静及团队,甚至将一个完整的纪录片截成了八个小的主题,至于朋友圈中刷屏的各种视频版本更是五花八门,互联网时代不再需要长篇累牍,更需要的是亮点、热点中的一鸣惊人与画龙点睛。柴静并未放弃传统媒体,而是充分的利用传统媒体的绝对权威,将新媒体的爆点与传统媒体的强悍相结合,引爆了广大国人的“痛点”。自媒体的春天来了吗?笔者认为每个自媒体人能够学习柴静及其团队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在现有的社会及体制下同样能够找到春天般的感觉。冬天已过,春天不远。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3-05
穹顶之下的“互联网”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由此引爆了公众对该纪录片的关注和对雾霾的讨论。中午时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