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用”为圆心:重新认识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

原标题:以“有用”为圆心:重新认识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

最近一段时间,疫情又出现了反复。针对十一旅游造成的防疫压力,不少权威媒体提出需要加强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水平,用动态化、细节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防疫效率。面对游客量巨大与旅行中游客快速移动等特点,疫情防控的通报体系与响应系统需要做到以小时计,这给城市治理与政务协同带来的挑战可想而知。

疫情防控可以说是城市治理水平提升需求的一个重要缩影。越来越多的现实事件正在表明,城市的管理能力、调配能力与协调能力亟待全面升级。智慧城市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通道。如何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城市的精准管理能力紧密融合,成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时代大考”。

能够看到数据,汇总数据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远远不够用;可以主动响应,智能调度,突破传统治理效率极限的新型智慧城市,才是时代所需的高手。这个时代,需要打开一条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

10月18日-20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是博鳌亚洲论坛推出的第三个全球专题论坛,也是博鳌亚洲论坛向经济发展与安全领域拓展的首个专题会议。可以说汇集了经济发展与安全领域的全国顶级智慧,而城市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话题。在20日举办的“智慧城市:让城市更聪明”的主题分论坛上,华为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参加讨论并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智能体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价值。

从他的观点与分析中,我们可以尝试以“有用”为圆心,重新思考究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智慧城市的进阶之路,从构筑城市智能体,打通城市“任督二脉”开始。

有用为先:智慧城市新高手的定义

经过十余年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成果。如今,各个单位都有了自己的数字化系统、无纸办公已经广泛普及、城市摄像头与城市数据收集系统得到大力建设。这些建设成果当然有重要价值。但也需要因势利导,推动智慧城市向更强的可能性、执行力与智能水平升级。

以疫情防控为例,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地区游客出现核酸异常情况后,已经进行了主动通报。但此后的处理需要经过各个部门协调处理,很难迅速给出应对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隔离方案不确定,密接人群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数字系统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快速灵活响应,启动准确的应急预案,那将为后续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岳坤在论坛中提出,智慧城市首先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看的。我们的市民,企业、公务员,包括城市的决策者,他们要来用,可以感觉到有了智慧城市和没智慧城市的差别,那么这个智慧城市就起了作用了。

什么才是以“有用”为中心的新型智慧城市呢?我们发现,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智慧城市融合,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能力建设:

1.实现高效率效应,将回馈时间压缩到小时级,能够灵活快速启动各项城市预案。假如智慧城市系统的反馈周期过长,市民要等几天才有结果,那智慧城市就跟意见收集箱区别不大了。

2.数字化系统能够精准找到负责人,完成业务流分配,突破传统部门间的流程限制,实现智能化的高效城市服务运作。在城市精细化治理过程中,大量时间与效率浪费都在流程沟通和层层审批申报中。如果数字化仅仅是部门内部的服务系统,与整体政务效率关系不大,那依旧谈不上足够“有用”。

3.全流程、全环节的具体信息可查可见,确保城市系统安全的同时责权清晰,能够准确回溯,智能化的效果不能淹没在流程黑箱中。同时,也要对智能化“有用”的程度形成全面合理的评估方式。不能建了和没建一个样,用起来和没用一个样。

这样的“高手版”智慧城市能够带来哪些价值,岳坤分享了两个案例。

一是一家人回国后按规定进行隔离,但希望能够调整分配时间好照顾小朋友。在拨打了12345热线后,三个小时内就得到了同意,事项处置完毕。国内通常12345热线的服务标准是三天内给出答复,但这个时间显然不能满足市民出现的紧急需求。能够将3天压缩为3小时,就是该地区采用了华为的人工智能辅助派单技术和PRA技术,把问题准确交给有权处置的机构进行处理。没有中间环节和层层审批,实现了以人为本的高效智慧城市服务。

另一个案例也与大家的生活紧密相关。面对愈发严重的极端天气,政府需要协调很多突发类事故,比如紧急调拨车辆完成民众紧急转运等。一般情况下,这类工作需要路面保障、调集车辆、物资提供、群众沟通等多个事项,现场统筹比较复杂。而上海很多区域,在城运中心的中可以实现预案流程的数字化。在预先沟通有关部门完成授权后,城运中心可以直接启动预案,在两小时内就可以完成闭环处理。

这样高效率、高精准度,并且可标准化执行的智慧城市能力,当然是政府与民众的迫切所需。它既符合以人为本打造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又能够满足标准化评估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产业需求。

想要成为这样的智慧城市高手,需要城市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练就“一内一外”两种“神秘武学”。

功夫与内力:一网统管与城运中心的关键价值

前面说过,标准化可评估是新型智慧城市升级的要点。智慧城市能够走向小时级响应、流程高度数字化等等一系列升级,应该具备可复制、可广泛推行的建设方案与建设重点。

岳坤认为,城市数字化的两大关键发展趋势,在于一网统管与城市运行中心。抓住了这两大趋势,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结构多元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把握重点,实际推动智慧城市由“只看不做”向“动静结合”升级。

首先来看一网统管。在今天,我们已经很熟悉一网通办的价值,并且全国已经有超过290个城市实现了一网通办落地。如果说一网通办是方便了民众的办事体验,那么一网统管就是加强了政府的管理效率,从而实现智慧城市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政府相关决策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随时了解真实情况,快速完成跨部门的数字化业务整合,并记录反馈效果。这种智慧成熟形态将是下一阶段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应用主场景。或许可以说,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全新功夫,就集中体现在一网统管当中。想要实现市民反馈问题后,小时级完成处理,就需要依靠一网统管这门“武学”。

既然要实现一网统管,就需要明确谁来管、如何管。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城市运行智慧系统需要有专门的职权部门与之适配,这就是城市运行中心的建设必要性。一网统管是一门强力功夫,那么城运中心就是它的基础内力,是城市能够准确落地一网统管能力的先决条件。

此外,解决智慧城市“面子工程”“参观工程”的问题,也需要明确智慧城市系统的指挥权与应用权。城运中心就是智慧城市的应用者和智慧者,有权力和责任通过一网统管平台统筹城市各方面工作,完成实时业务互动。只有这样,建设能力才能获得明确检验,也可以最大限度出现智慧城市建而不用,过度建设等普遍问题。

上海黄浦区的城市运行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这一城运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就像大型企业的总控室、中控室,城市的方方面面尽在掌控之中。所有值班的指令、预案、操作通过系统发出才能有效,既保障了城市治理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又确保了任务高效完成,打通部门之间的界限。

一网统管和城市运行中心,构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能力与指挥端的两大支点。就像CPU与操作系统支撑起了计算机,城运中心与一网统管也可以带动智慧城市升级。而想要让复杂的城市系统、业务流程真正嵌入到这样一个系统中,就需要构筑城市智能体来打通城市的丹田与四肢百骸,推动城市方方面面进行合理的数字化升级。

打通城市任督二脉,智慧城市可以有“秘籍”

想要实现城市的整体数字化升级,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指挥,是一件听上去容易实践起来很难的工作。每个城市、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特的业务流程与数字化基础,想要整合打通有重重困难。

以实现一网统管业务为例,其中要经过业务层层打开、各部门各流程全面数字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则数字化等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很难找到统一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思路。在华为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一网统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把不同用户的行为,比如发现、调度、分拨、分析等全部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记录,尽可能还原真实的物理世界。仅仅对于一个井盖,就需要分类超过300个情形。

如何才能确保如此复杂精密的工作,具有可推广和可复制的价值呢?事实上,我们可以发现智慧城市的定义非常广泛,概念十分复杂。在非洲某些地区,给城市通宽带就被称作智慧城市,而中国很多大型智慧城市项目则包罗万象,需求和建设方案非常复杂。

想要找到可实现、可执行的智慧城市进化路径,最佳方案就是从期待的目标逆推建设过程。如果我们确定小时级响应、能够让市民有明显感知的“有用”智慧城市就是期待的目标,那么向下推演一步,就会发现一网统管和城运中心是建设关键。而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理,会发现二者需要建立在城市各业务流程、组织部门、数字系统的全面打通与分层数字化基础上。

想要做到这一步,城市就需要实践体系明确、能够长期发展的智慧城市参考架构。这就需要提到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自2020年宣布与深圳共建鹏城智能体之后,华为与城市共筑“城市智能体”的理念、架构和落地途径不断更新,一年来,福州、成都、长春、南昌、上海、苏州等50多座城市加入了“城市智能体”行列。

城市智能体的核心意义,就是在城市的个性需求与时代的智能化共性发展之间取得一个可执行的平衡。相比于其他传统型的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城市智能体更加注重数据与业务形成有效的互动联接,而不仅仅停留在数据汇集阶段。

从架构上来看,城市智能体有着清晰具有包容度的架构逻辑。其中包括智能交互、智能连接、智能枢纽、智慧应用,每一层都有高度数字化的一系列方案,并且每一层都是数据可打通、可运营的。这样的架构可以最大限度解决城市个性与数字化共性之间的融合关系,确保城市智能体系可升级、可发展,同时能够带来直观的价值反馈。

如今,城市智能体已经可以提供超过2000个政府数字化规定规则的预案,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城市关于规则、规定数字化中的需求。并且面向城市的差异化、个性化数字需求,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配置发布预案,实现数字基础与敏捷创新相结合。简而言之,城市智能体的出现,可以让城市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有据可依,有图可索。按照武侠故事中的说法,城市智能体可以为城市的数字化之路发筋洗髓,来一次任督二脉的全打通。

整理一下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有用”是圆心,是一切建设的逻辑起点;一网统管和城运中心是画出的第一个圆,是智慧城市目前阶段的发展重点;城市智能体架构是更基础、更大的圆。构建城市智能体起到了打通城市筋脉,让城市各领域、各层级工作数据化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的效果。

这样的一圈又一圈的梳理之下,智慧城市的未来建设似乎清晰了很多。

让城市在聪明的基础上更聪明,确实是一件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工程。但只要掌握要领,切中关键,不难发现智慧城市具有高度的时代特性与需求共性。掌握一网统管和城运中心两大趋势,构筑城市智能体发展架构,可以高效实现智慧城市的“武功增长”。不久的未来,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是智慧城市的武林高手。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10-22
以“有用”为圆心:重新认识智慧城市的“高手之路”
就像CPU与操作系统支撑起了计算机,城运中心与一网统管也可以带动智慧城市升级。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